理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推广的研究
2018-09-05迟艺欣
迟艺欣
(吉林化工学院 图书馆,吉林 吉林 132022)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载体多种多样,激增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阅读普遍呈现出碎片化、功利化。这种不完整阅读模式,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很多人对阅读什么、如何阅读产生焦虑,尤其工科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更多的阅读问题。
我们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旨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作为高校图书馆员更应该把阅读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避免使阅读推广活动流于形式,系统的、科学的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提高全民阅读的水平。
一、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其阅读效率及阅读水平
科学与技术高速发展,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扎实的理论基础,能使实践活动专业、科学、高效,即用系统观科学观去指导实践活动。因此,做任何事情前,都应该先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方式方法。同样,在阅读推广中,要用相关的理论指导大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避免阅读推广仅仅成为一项活动。目前,国内外有很多阅读理论和方法,值得在全民阅读中推广中应用[1]。
(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留下了海量的书籍,如果还按照从前方式方法读书,获取知识,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寻求科学的阅读方法。
书籍过少和过多,都会造成阅读障碍。书籍过少,阅读障碍是如何获取书籍。如汉代,书籍很少,而人才选拔通过科举考试。因此,汉书有“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书籍是财富,普通大众根本看不到书籍,也就谈不上阅读。读书方法就是勤奋。从过去留下的读书名言警句,可以看出当时对读书的认识和读书的方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山有路勤为径”、“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在书籍稀缺时代,这些名言警句,激励读书,是可行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词句明显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1]。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书籍过多。我国每年出版中文图书近20万种,加上过去留下的书籍,数量巨大。如何去阅读呢?没有阅读方法,面对茫茫书海,一定会迷失方向,最后远离阅读。
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不同阅读目标,选择不同的书籍阅读。如果阅读目标为休闲娱乐,不需要进行阅读指导,和打游戏一样,轻轻松松阅读小说之类的书,这种阅读对一个人的智识提高不会有大的作用。如果阅读目标为提高理解力,那就需要学习阅读理论和方法,如艾德勒的主题阅读法,筛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有品质的图书进行阅读。筛选图书要有信息检索知识及书评知识。阅读大量没有品质的书,对个人的品性和智识不会有什么改变。美国认知神经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在《普鲁斯特与乌贼》书中指出,“改变成人生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我们所读的书籍,以及我们阅读的方法”。可见,阅读要有方法的[2]。
(二) 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自人类有书籍以来的一次关键性革命。人们纷纷远离传统书籍阅读,数码阅读成为主流。面临复杂的阅读环境,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开放的心态对待各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能。
从广泛的阅读意义上来说,现在人人无时无处都在阅读,尤其是数码阅读。可是,很多人感到阅读处于饥渴状态,无论怎么阅读,所获得的内容都觉得十分贫瘠,就像宫崎骏作品中的无面人一样,无节制的吃喝带来的只有越来越无法满足的胃口。很多人对阅读(尤其数码阅读)产生焦虑。
对阅读的焦虑,不是因为选择阅读方式是数码,而是很多人的阅读属于浅层阅读,即阅读内容零碎、浅显,并且在阅读时大脑不加思考。这种阅读方式危害很大,尤其对青年人影响更大,会使他们大脑僵化,形成“数码阅读脑”。而深层阅读是做学问式阅读,阅读时需要分析、推理、批判等大脑思考活动,它能培养一个人独立、精细和成熟的思维。所以,我们在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中倡导的是深层阅读[3]。
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他的思考、判断和以此为根基的综合学习,乃至学术能力,可以说都决定于他的深层阅读能力。在大学期间自主学习主要的方法是通过阅读来理解知识,所以掌握阅读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技术瞬息万变,学习的能力和意愿正在成为最大的竞争力。
对数码阅读,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纵观人类阅读的历史,阅读的媒介(如竹简、纸张到数码产品)总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容易获得,越来越方便携带。而人类阅读的意愿越来越小。如苏东坡写《李氏山房藏书记》,感慨书不易得时,千里迢迢寻找一本书,书都有了时候,反而不读了,我们现在也如此。
因此,我们在阅读推广中,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阅读方式的优缺点,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的阅读媒介,进行深度阅读。如超星公司移动图书馆、学习通里,有大量优秀的图书资源,完全可以进行深度阅读。
(三) 通过阅读理论学习,指导大学生纠正一些不当的阅读方式,要把阅读当成乐事,而不是苦事。书籍永远是你脚下的车轮,而不是包袱。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应该读什么,应该怎么读,那么你只能离阅读越来越远。
阅读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事情,阅读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相关。品质高的书籍大多阅读费力,让人不想阅读下去。所以,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让学生知道阅读的品质与意志力相关,我们要有信心去阅读更好更有品质的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知道,阅读不下去的书,是因为有阅读障碍——知识储备不够,我们可以要再找一些相关书籍,扫除知识的障碍,阅读自然会有乐趣。我们不能做阅读无知者“读错了许多书,却成为书呆子、无知的阅读者”。
二、指导学生学习人文学理论知识,帮助他们选择好阅读书目,在阅读中提高人文素质
高校应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教育,要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
作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一直偏重科学理论的学习,人文素质的缺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存在知识结构单一、文学艺术素养不高、心理脆弱、人格缺陷、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是高校的重要职责[4]。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除了课堂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如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欣赏电影或戏剧、浏览互联网、听讲座等,获得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知识,但最有效、最适合大学生的方式还是阅读书籍。书籍保存了人类灿烂的文化,是性价比最高的获得人文知识的方式。
我们一直在推广阅读,但是对阅读书目的选择,没有科学地系统地加以研究,推荐给学生的书目以文学作品居多,使得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就是读小说,忽视哲学、艺术、历史以及综合类书籍的阅读。从中美大学生阅读书目前十名中,可以看到这个问题。中国大学生阅读书目:《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神雕侠侣》、《绝代双娇》、《天龙八部》。美国大学生阅读书目:《理想国》、《利维坦》、《君主论》、《文明的冲突》、《共产党宣言》等。中国的大学生阅读层次(见图1)低,较少阅读有想象力的书籍,较少阅读有国际视野的书籍,较少阅读综合类或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
图1 阅读的层次
指导大学生学习人文学理论知识,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层次,让他们系统地科学地选择人文学书籍,激发他们的兴趣去触碰非小说类书籍,从而提高人文素质[5]。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的综合,人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知识进而由知识内化成人文精神,这是对人的尊严、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关切,是对人类文明的高度珍视。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如何做人。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观念,学会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理工科的大学生,科学方面的书籍阅读很多,人文方面书籍阅读比较少。阅读不只是获得知识和信息,也是可以改变个人品性最好的方式。通过深度阅读(尤其人文书阅读)和思考,可以获得智慧、甚至改变气质。
有人说“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有想象力,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所以,阅读不是只有小说,范围要扩展,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涉猎[6]。
指导大学生阅读中积累经验,可以以点带面,扩展到其他人的阅读指导中。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更是全民阅读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