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试验室中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的影响因素
2018-09-05
(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前言:水泥凝结,是指硅酸盐系水泥为干粉状物,加适量的水并拌合后便形成可塑性的水泥浆体,水泥浆体在常温下会逐渐变稠直到开始失去塑性,从失去塑形到水泥浆开始产生强度的过程。现代建筑工程中,水泥应用普遍,对其进行检验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凝结时间,尤其是混凝土浇筑作业,水泥凝结时间对模具拆除、强度判断至关重要,分析试验室中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1 影响试验室中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的因素
1.1 试验条件
在试验室条件下,水泥的凝结过程往往可以避免部分自然条件下因素的干扰,对其凝结时间的检验也因此主要受到试验条件的影响,包括试验温度、试验湿度和存放时间三个方面。一般而言,试验温度越高,水泥中水的蒸发速度越快,温度对水泥凝结速度的影响是一道曲线,当温度超过一定值时,水泥凝结速度会明显加快,检验受到的影响也变大。湿度的影响与此类似,一般湿度越大,水泥凝结的速度越慢,当湿度达到一定值时,水泥凝结速度会越来越慢,但检验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存放时间和检验精确性呈现反比关系,存放时间越长,检验的精确性越差。在水泥凝结时间检验中,一般要求保持常规室内条件作为标准。
1.2 试验设备
试验室条件,试验设备对水泥凝结时间检验也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设备检查的上下限、计量工具的精度、检验工具的精度、设备物理性质等等。如检验用的水泥净浆搅拌机,如果设备制作时参数选取不当,导致搅拌过程频繁出现叶片和设备的碰撞,会导致温度升高,净浆部分水分损耗,检验所获凝结时间数据会较小。如果设备间隙大(超过2mm),部分水分会流入间隙中,造成水灰比失调,检验时间结果较真实数据也会较小,水泥凝结时间检验要求选取规范、精密设备,保证结果的正确性[1]。
1.3 试验误差控制
误差控制在各类试验中受到广泛关注,通常即便精密仪器试验也需要人工控制过程、准备材料、分析结果,因此误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此前的大部分数据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反复试验的方式求取平均值,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误差,也有部分研究人员强调构建完善、规范化的试验环境,从结果上看,也有助于误差的控制,但完善、规范化试验环境构建又存在资金和客观条件方面的限制。就水泥凝结时间检验而言,前一类措施更具可行性[2]。
2 试验分析
2.1 试验观察指标与参数
试验分为三组,即试验条件组、试验设备组和误差组,三组试验均以对照的方式进行,每组对照试验各进行若干次,求取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核心观察指标为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结果的平均差,平均差越小,说明检验的结果越理想。参数方面,默认标准温度为24摄氏度,湿度上,默认标准湿度为80%(空气相对湿度),设备均采用沈阳精密仪器制造厂提供的精密试验仪器,包括天平、搅拌设备等、称重仪等。
2.2 试验过程
第一组试验为试验条件组,共20次(20个样本),即10次参照试验和10次标准试验,参照试验在默认环境下进行,标准试验对温度、相对湿度进行调整,并在完成初步分析后,将水泥放置在常温环境下,10天后进行凝结度二次分析,求取两组平均凝结时间数值,了解差异。
第二组试验为试验设备组,共20次(20个样本),即10次参照试验和10次标准试验,参照试验在默认环境下进行,标准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更换精度更理想的设备,求取两组平均凝结时间数值,了解差异。
第三组试验为误差组,共30次(30个样本),即10次参照试验和20次标准试验,参照试验在默认环境下进行,标准试验对每个目标进行 2次检验,求取两组平均凝结时间数值,了解差异。
2.3 结果结果
试验结果方面,三组试验不尽相同,完成分析后所获数据如表1所示。
表 1 试验结果
从结果上看,三个组别中的参照试验均差全部大于标准试验的均差。试验条件组方面,20次试验中(各10次),水泥凝结时间检验参照试验的均差达到0.21(±0.08)h,标准试验均差为 0.14(±0.03)h;试验设备组,20次试验中(各10次),水泥凝结时间检验参照试验的均差达到 0.23(±0.05)h,标准试验均差为 0.16(±0.04)h;误差组的差异较小,30次试验中(参照:10;标准:20),水泥凝结时间检验参照试验的均差达到0.27(±0.06)h,标准试验均差为0.22(±0.06)h,误差的控制依然存在难度。总体来看,试验条件、试验设备和误差控制对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结果的影响较为突出。
3 核心结论
3.1 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名
在试验基础上,可以发现试验条件、试验设备和误差控制是影响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的三个主要因素。以所获数据来看,试验条件组的方差差异最大,其次是试验设备组,最后是误差组。这表明,试验条件对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的影响最突出,可控性也最高,试验设备的影响和可控性其次,误差控制的难度较大,影响也最小。对三个因素进行权重系数排名,结果为:
试验条件>试验设备>误差。
后续工作中,也应根据排名情况对水泥凝结时间检验进行针对性的改善,首先要求在检验过程中投入较多精力,营造标准化的试验环境,使试验过程中处于更加理想的状态下,也可以提升人员对试验的控制能力、降低误差。其次是强调资金投入,买入精度条件较高、制作工艺精良、水平高超的设备,避免设备对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果时间条件允许,可以对样本进行多次检验,求取平均值,降低误差带给检验结果的影响[3]。
3.2 其他因素的影响情况
试验中,其他条件也对水泥的凝结时间产生了世纪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样品存放时间以及空气流通条件。在水泥完成凝结后,应及时进行检验,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检验结果失真的问题。此外,空气的流通率越高,样本的凝结时间越短,不过从结果上看,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总结:通过分析试验室中水泥凝结时间检验的影响因素,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水泥是一种建筑用料,其凝结时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试验室条件下,最主要的三个影响因素是试验条件、设备以及误差控制。在模拟试验中,上述三个因素的影响得到证明。以权重系数进行排名,试验条件的影响最为突出,其次为试验设备、误差控制。此外,试验证明其他因素也会对检验产生影响,应进行控制。
[1]黄岚,周光波,陈子祥.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使用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01):13-15.
[2]崔雪.脱硫石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及其品质差异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5):70-71.
[3]马保国. 改性硼砂延缓硫铝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研究[A].中国化学外加剂及矿物外加剂研究与应用新进.2016年科隆杯优秀论文汇编[C].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