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都学刊》高被引论文分析

2018-09-05马云彤

唐都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刊职称稿件

马云彤

(西安文理学院 学报编辑部,西安 710065)

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该论文正式发表后某时期被其他发表文献引用的累积次数,是衡量期刊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1][2]。高被引论文是指被引用频次相对较高、被引用周期相对较长的学术论文[3]。对作者而言,高被引论文意味着高的学术影响[4];对期刊而言,高被引论文是期刊高质量高水平的主要贡献者[5],对期刊引证指标也有重要贡献[6][7]。高被引论文越多,说明期刊刊登的前沿问题、热门问题的论文越多,受读者的关注度越高[8]。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总结高被引论文的共同特点,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关注热点,为科研工作者把握研究方向和编辑人员选题组稿提供一定的参考[9]。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2005—2017年《唐都学刊》刊发论文的总体引用情况和被引频次排名前50位的高被引论文的引证特点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到CNKI数据库的动态更新,于2018年3月23日进行检索,统计相关数据,并下载、保存有关内容留待以后处理,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检索方法是进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后,在源期刊方框内输入“唐都学刊”,时间选择从2005—2017年;检索后按被引频次从大到小排序;被引统计源包括期刊、论文集、博硕士论文等。

一、《唐都学刊》刊发论文被引用概况

《唐都学刊》2005—2017年共刊发论文2 166篇,被引1 289篇,被引篇数占总篇数59.5%;总被引频次4 791次。被引论文的总体分布规律是,被引频次越多,分布篇数越少,被引频次越少,分布篇数越多。最高的前6位被引频次,均只有1篇文献。被引1次的,有425篇,占被引篇数的35.97%,被引2次的,有285篇,占22.11%,被引3次的则为172篇,占13.34%,被引1~3次的论文篇数,合计已占到总被引篇数的68.42%。有877篇论文没有被引记录,即为零被引论文,占论文篇数的40.49%。

二、《唐都学刊》高被引论文分析

选取被引频次最高的前50篇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高被引论文共计被引897次,篇均17.9次,高被引论文篇数仅占总篇数的2.3%,被引频次占到总被引频次的18.72%。前50位高被引文献最高被引频次56次,最低12次(见表1)。

表1 《唐都学刊》2005—2017年高被引论文(Top10)

(一)《唐都学刊》高被引论文学科与研究方向统计与分析

按文章中图分类号结合内容确定学科与研究方向,统计被引篇数、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按被引频次由大到小排序(见表2)。

表2 《唐都学刊》2005—2017年高被引论文学科统计

《唐都学刊》高被引论文包括九个学科大类。历史地理类无论是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均排名第一,但篇均被引排名第8位;历史地理类包括中国史和中国文物考古两个方向,其中又以中国史为主,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分别为11篇和169次,中国文物考古方向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则分别为4篇和54次,这符合《唐都学刊》的用稿方向和栏目设置情况。政治法律类被引篇数、被引频次以及篇均被引均排名第二,其中以中国法律研究为主,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分别为5篇和124次,在该类中占比均为62%,显示这一研究方向颇受关注。哲学宗教类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均排名第四,篇均被引排名第五,又以伦理学研究为主,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分别为4篇和80次,在该学科中占比均超过80%,篇均被引20次。文学类全部为中国文学方向,语言文字类则包括汉语和语言两个方向,以汉语为主。艺术类篇均被引最高,为26次,但只有1篇,不具备代表性。

(二)《唐都学刊》高被引论文作者单位、地区统计与分析

根据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及其所在地,分别统计本院(西安文理学院)、本市(西安市)、本省(陕西省)、外省、国外的被引篇数、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见表3)。

表3 《唐都学刊》2005—2017年高被引论文作者单位、地区统计

本校作者被引130次,占总被引14.49%,占比不高,高被引主要为外稿贡献;除本院外的西安市作者被引251次,占比27.98%,两项合计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均接近50%,而本省除西安外的作者被引频次35次,仅占总被引3.9%,显示本市作者对期刊引用作用突出。外省作者合计被引25篇,464次,占比约为50%,分布于12个省市自治区,又以北京市占比较高,有10篇文献被引,被引频次172次,表明《唐都学刊》在陕西省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稿件来源地均衡,而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稿件质量相对较高。国外稿件仅1篇,被引17次,作者孔定芳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三)《唐都学刊》高被引论文发表时间统计与分析

统计高被引文献2005—2017年历年被引篇数、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见表4)。2013—2017年无被引记录;在有被引记录的年份里,总体而言,时间越靠前被引篇数、被引频次越高,显示发表时间越长,被引几率越大,符合引证规律。2005年被引篇数、被引频次以及篇均被引均为最高,2012年被引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均为最低。

表4 《唐都学刊》2005—2017年高被引论文历年被引统计

(四)《唐都学刊》高被引论文基金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前50位高被引文献中有基金论文19篇,所占比例为38%,被引频次352次,占比39.24%,整体而言高于此期间基金论文比;篇均被引18.53次,略高于高被引论文篇均17.9次的水平,显示基金论文被引机率更高,但幅度有限。基金论文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篇,被引77次,篇均被引15.4次,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篇,被引50次,篇均被引25次。国家级和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计7篇,合计被引127次,篇均被引18.14次。

(五)《唐都学刊》高被引论文作者职称、学位及合著情况统计

统计前50位高被引文献中基金论文第一作者职称和学位情况。第一作者中正高职称12名,副高职称13名,合计25名,占比50%;博士25名,占比也是50%,显示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总体职称、学位程度较高。

高被引论文中独著42篇,合著8篇,论文作者合作度为1.18。合著论文中7篇有两名作者,只有1篇有3位作者。按第一作者,有刘九生、张巍两名作者各有两篇文献进入前50篇高被引论文。

三、结语

第一,《唐都学刊》2005—2017年前50篇高被引文献被引897次,篇数仅占2.3%,但被引频次却占到总被引的18.72%,显示少数高被引文献对整体引证指标具有突出贡献,对期刊影响力作用明显,提示我们有意识地组约、刊发优秀稿件对于提升刊物质量水平、提高引证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7]。

第二,在学科分布方面,共有九个学科大类进入高被引论文行列;居前的是《唐都学刊》选用稿件偏重领域。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总被引频次占到前50位高被引论文的58.75%。

第三,统计2005—2017年历年被引篇数、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显示刊发时间越长,被引机率越大;被引频次越低,分布论文越多。这与引证规律一致。

第四,本校作者被引频次仅占前50位高被引文献总被引的14.49%,显示《唐都学刊》高水平稿件主要依赖于校外来稿。本省和外省在论文篇数和被引频次接近,占比在50%左右,表明《唐都学刊》被广泛认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来稿地域均衡。

第五,前50篇高被引文献中基金论文被引频次352次,占比39.24%,高于此期间整体基金论文比例,但幅度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中仅有1篇有基金资助且仅为校级项目,表明基金论文比虽为衡量刊物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也应客观看待,应该首先注重论文本身的水平和质量。

猜你喜欢

学刊职称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北斗语言学刊》简介
关于《红楼梦学刊》编委会调整的启事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