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诗引《易》辨证

2018-09-05李小成

唐都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杜诗君子

李小成

(西安文理学院 国学研究所,西安 710065)

杜甫虽为诗人,为了取得进士,亦曾读过儒家经典,这些已经化作血液,渗透在了他的所有创作之中。仔细研读清人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可以发现杜诗中引用、化用的经典很多。从仇注本可以看出,杜诗引用的经典有《诗》《书》《易》《礼记》《周礼》《论语》《左传》《史记》《前汉书》《后汉书》《老子》《庄子》《淮南子》《吕氏春秋》《列子》《文中子》《楚辞》《文心雕龙》《世说新语》以及《古诗》、曹操诗、陶渊明诗等。唐人作诗以意趣和气象取胜,宋人以理取胜,故亦以学问论诗,黄庭坚在《大雅堂记》中言:“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矣。”[1]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亦言:“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2]所以,黄庭坚在杜诗中看到的是各种学问,是杜甫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正如徐秉义《问斋杜意序》所言:“杜诗不易读也!……其奇变综博,则有似乎子长、孟坚之书,又其学富,其言远,经史百家,以至佛老舆象,莫不陶冶而出之。”[3]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出,杜甫对经、史、子、集各书的融会贯通。仅就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可见杜诗征引《诗经》有300之处之多,征引《易经》有90处之多。下面就杜诗引《易》作以考释。

一、杜诗引《易经》卦爻辞辨证

杜甫写诗引《易》,非有意为之,炫耀学问,而是自然化入,不见痕迹。在引经的六十四卦这一部分时,有的引一卦之卦辞,有的引彖传,有的引象传,也有的引一卦之爻辞。

《杜诗详注》卷1《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利涉想蟠桃。”仇兆鳌注云:“《易》利涉大川。”[4]26《易经》数卦出现“利涉大川”,《需》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5]*以下所引《易经》,均见于朱熹《周易本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据世界书局本影印。又见于《同人》卦:“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蛊》卦:“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大畜》卦:“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颐》卦:“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益》卦:“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涣》卦:“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中孚》卦:“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未济》卦:“《象》曰: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涉大川”不是字面渡河的意思,应该被解为去做艰难或高风险的事情。

《杜诗详注》卷1《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早充观国宾。”仇兆鳌注云:“《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4]74此条出于《易·观》卦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杜诗详注》卷2《杜位宅守岁》:“盍簪喧枥马。”仇兆鳌注云:《易·豫》四爻:“勿疑,朋盍簪”,王弼解盍为合,解簪为速,盖因古冠有筓,不谓之簪耳。陆德明《经典释文》卷2:“簪,虞作戠。戠,丛合也。”孔颖达《疏》:“群朋合聚而疾来也。”[4]110后以指士人聚会。《易·豫》卦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杜诗详注》卷2《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十:“出门流水住。”仇兆鳌注云:“《易》:出门同人。”[4]155《易·同人》卦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杜诗详注》卷3《奉赠太常张卿均二十韵》:“亨衢照紫泥。”仇兆鳌注云:“《易》:何天之衢,亨。”[4]221《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享。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杜诗详注》卷3《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包蒙欣有击。”仇兆鳌注云:《易·蒙》卦:“九二包蒙,上九击蒙。”[4]247《易·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杜诗详注》卷4《三川观水涨二十韵》:“云雷屯不已,艰难路更跼。”仇兆鳌注云:“《易》:云雷屯,君子以经纶。”[4]307出自《易·屯·象》:“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杜甫之所以有下句之“艰难路更跼”,因为《易·屯·彖》有言:“《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卷5《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经纶皆新语”。仇兆鳌注云:“《易》:君子以经纶。”[4]365此亦出自《易·屯·象》:“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与前同。还有卷11《奉赠严公入朝十韵》:“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卷15《谒先主庙》:“志屈偃经纶。”仇兆鳌均注云:“《易》:君子以经纶。”皆出于《屯》卦之《象》传:“君子以经纶。”《易经》中的经纶为施展抱负、有所作为之意,而杜诗中的“经纶”兼有知识与学问的意思。

《杜诗详注》卷5《行次昭陵》:“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仇兆鳌注云:“《易》:幽人贞吉。”[4]410《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虞翻曰:“二失位。变成震,为道、为大涂,故履道坦坦。讼时二在坎狱中,故称幽人。之正得位,震出兑说,幽人喜笑,故贞吉也。《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虞翻曰:虽幽讼狱中,终辩得正,故不自乱。”

《杜诗详注》卷5《重经昭陵》:“草昧英雄起。”仇兆鳌注云:“《易》:天造草昧。”[4]412注:草而不齐,昧而不明,此言隋末之乱。应劭《人物志》:草之秀者为英,兽之特者为雄。《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杜诗详注》卷6《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西郊胡正繁。”仇兆鳌注云:“《易》:自我西郊。”[4]481胡,指安禄山之兵。《易·小畜》卦辞曰:“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杜诗详注》卷7《新安吏》:“送行勿泣血。”仇兆鳌注云:“《易》:泣血涟如。”[4]524《易·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杜诗详注》卷7《太平寺泉眼》:“出泉枯柳根。”仇兆鳌注云:“《易·蒙》:山下出泉。”[4]598《易·蒙·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杜诗详注》卷8《铜瓶》:“应悲寒瓶沉。”仇兆鳌注云:“《易》:井甃无咎。”[4]624《易·井》:“六四,井甃,无咎。”

《杜诗详注》卷9《木皮岭》:“俯入裂厚坤。”仇兆鳌注云:“《易》:坤厚载物。”[4]707《易·坤·彖》有言:“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杜诗详注》卷9《剑门》:“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仇兆鳌注云:“《易·坎卦》: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4]720出自《易·坎·彖》之言。

《杜诗详注》卷9《建都十二韵》:“终愁万国翻。”仇兆鳌注云:“《易》:先王以建万国。”[4]775《易·比·象》:“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杜诗详注》卷9《客至》:“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仇兆鳌注云:“《易》:樽酒簋贰。”[4]793《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王弼曰:“处坎以斯,虽复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纳此至约,自进于牖,乃可羞之于王公,荐之于宗庙,故终无咎也。”

《杜诗详注》卷10《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仇兆鳌注云:“《易》:随风巽。”[4]799《易·巽·象》:“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杜诗详注》卷10《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仇兆鳌注云:“《易》:水流而不盈。”[4]800《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杜诗详注》卷10《所思》:“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仇兆鳌注云:“《易》:樽酒簋贰。”[4]821与卷9《客至》同出《易·坎》之六四爻。

《杜诗详注》卷10《徐卿二子歌》:“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仇兆鳌注云:“《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4]844《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杜诗详注》卷11《有感五首》其二:“大君先息战。”仇兆鳌注云:“《易·师》上爻:大君有命。”[4]971《易·师》:“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杜诗详注》卷12《与严二郎奉礼别》:“出涕同斜日。”仇兆鳌注云:“《易》:出涕沱若。”[4]1048《易·离》爻辞:“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杜诗详注》卷13《伤春五首》:“应合总从龙。”仇兆鳌注云:“《易》:云从龙。”[4]1095《易·乾·文言》:“九五,飞龙在天,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杜诗详注》卷13《南池》:“皇天不无意,美利戒止足。”仇兆鳌注云:“《易》:亁始能以美利利天下。”《易·乾·文言》:“亁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杜诗详注》卷13《寄司马山人十二韵》:“先生早击蒙。”仇兆鳌注云:“《易·蒙》卦上爻:击蒙。”[4]1136出于《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此言启发教育幼蒙时,不宜过激,不然将激化矛盾,反成仇寇;但如治理蒙昧得当,自当防止了仇寇的发生。也即是说在治理蒙昧时,千万不要导致仇寇,而要防止仇寇的发生。仇注:“击蒙,欲受教也。”

《杜诗详注》卷14《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道消诗发兴。”仇兆鳌注云:“《易》言君子道忧。”[4]1191唐人李鼎祚《周易集解》卷17云:“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以乾决坤,故刚决柔也。乾为君子,坤为小人。乾息,故君子道长;坤体消灭,故小人道忧。谕武王伐纣。自大过至此八卦,不复两卦对说。大过死象,两体姤决,故次以姤而终于夬,言君子之决小人,故君子道长,小人道忧。此上虞义。”

《杜诗详注》卷15《雷》:“密云复无雨。”仇兆鳌注云:“《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4]1295《易·小畜》卦辞曰:“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杜诗详注》卷15《火》:“惊惶致雷雨。”仇兆鳌注云:“《易》:雷雨作解。”[4]1298《易·解·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杜诗详注》卷15《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闭关人事休。”仇兆鳌注云:“《易》:先王以至日闭关。”[4]1307《易·复·象》:“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杜诗详注》卷15《雨》:“百谷皆已弃,……所望时一致。”仇兆鳌注云:“《易》:百谷草木丽乎土”“一致而百虑”[4]1325。第一处出自《易·离·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第二处出于《易·系辞下》第五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杜诗详注》卷15《雨》:“还嗟地出雷。”仇兆鳌注云:“《易》:雷出地奋,豫。”[4]1338《易·豫·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杜诗详注》卷15《种莴苣》:“山泉落沧江,……两旬不甲坼。”仇兆鳌注云:“《易》:山下出泉。”“《易》: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甲坼。”[4]1348第一处出于《易·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第二处出于《易·解·彖》卦辞:“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杜诗详注》卷16《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挥发岐阳征,……西郊牛酒再。”仇兆鳌注云:“《易》:六爻发挥。”“《易》:自我西郊。”[4]1386《易·乾·文言》:“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又:《易·小畜》卦辞曰:“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杜诗详注》卷16《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丰屋珊瑚钩。”仇兆鳌注云:“《易》:丰其屋,天际翔也。”[4]1396《易·丰》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杜诗详注》卷16《往在》:“申命空山东。”仇兆鳌注云:“《易》:重巽以申命。”[4]1432《易·巽·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杜诗详注》卷17《赠苏四傒》:“再请甘养蒙。”仇兆鳌注云:“《易》:蒙以养正,圣功也。”[4]1548语出《易·蒙·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杜诗详注》卷19《上后园山脚》:“勿谓地无疆。”仇兆鳌注云:“《易》:坤厚载物,德合无疆。”[4]1647语出《易·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杜诗详注》卷19《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西南喜得朋。”仇兆鳌注云:“《易》:西南得朋。”[4]1717出自《易·坤》卦辞曰:“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杜诗详注》卷19《秋清》:“门庭闷扫除。”仇兆鳌注云:“《易》:不出门庭。”[4]1724语出《易·节》九二:“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

《杜诗详注》卷20《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潜龙故起云。”仇兆鳌注云:“《易》:潜龙勿用。又:云从龙。”[4]1777《易·乾·文言传》:“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杜诗详注》卷20《云》:“龙以瞿塘会。”仇兆鳌注云:“《易》:云从龙。”[4]1786《易·乾·文言传》:“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杜诗详注》卷21《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食德见从事,克家何妙年。”仇兆鳌注云:“《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蒙》九二:子克家。”[4]1879第一处出于《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第二处引文出于《易·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杜诗详注》卷22《过津口》:“物微限通塞。”仇兆鳌注云:“《易》:知通塞也。”[4]1963《易·节》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杜诗详注》卷22《宿花石戍》:“茫茫天造间。”仇兆鳌注云:“《易》:天造草昧。”[4]1965《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卷23《别张十三建封》:“国家草昧初。”仇兆鳌注云:“《易》:天造草昧。”《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杜诗详注》卷23《入衡州》:“老将一失律,……府库实过防,……凯歌悬否藏。”仇兆鳌注曰:《易·师卦》:“失律,凶。”“《易》:弗过防之。”[4]2068“《易》:师出以律,否臧凶。此言臧否悬绝,故知能奏凯也。”第一处出自《易·师》初六:“《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第二处见《易·小过》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第三处《师》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二、杜诗引《易经》系辞辨证

《易·系辞》为孔子释经之作,它使得《易》由一部卜筮之书遽然升为了一部哲理之作,从而放射出理性的智慧光芒,后世读书人无不习之,杜甫为应进士科考试,自然会涉猎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引用《系辞》之处很多。

《杜诗详注》卷1《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太山雄地理,……含弘知四大。”[4]40第一处,仇兆鳌注云:“《易大传》:俯以察于地理”。此条出于《易·系辞上》第四章:“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第二处,仇兆鳌注云:“《易》:含弘光大”。此条出于《易·坤·彖》:“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杜诗详注》卷2《乐游园歌》:“白日雷霆夹城仗。”仇兆鳌注云:“《易》:鼓之以雷霆。”[4]102此条出于《易·系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杜诗详注》卷4《晦日寻崔戢李封》:“晚定崔李交。”仇兆鳌注云:“《易传》:定其交而后求。”[4]296《易·系辞下》第五章:“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杜诗详注》卷5《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威弧不能弦。”仇兆鳌注云:“《易》: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4]350语本《易·系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仇注又云:“扬雄《河东赋》:彏天狼之威弧。钱笺《天官书》:西宫七宿觜星,东有大星曰狼,狼下四星曰弧,弧属矢,拟射于狼,弧不直狼,则盗贼起,所谓不能弦也,下故有‘豺狼沸相噬’之句。”

《杜诗详注》卷5《北征》:“忧虞何时毕。”仇兆鳌注云:“《易》:悔吝者,忧虞之象也。”[4]396《易·系辞上》:“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进而举棋不定等等,从而呈现忧虞之象。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忧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阴阳组合又有诸多麻烦,那就可能呈凶象。要视情况而定,不同的情景两个字的轻重不同,比如求财就是悔轻吝重,求官则相反。

《杜诗详注》卷6《送李校书二十六韵》:“每愁悔吝作。”仇兆鳌注云:“《易大传》:悔吝者,忧虞之象也。”[4]464《易·系辞上》:“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与卷5《北征》中“忧虞何时毕”出处同。

《杜诗详注》卷6《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同心不减骨肉亲。”仇兆鳌注云:“《易》:二人同心。”[4]505《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杜诗详注》卷9《桔柏渡》:“无以洗心胸。”仇兆鳌注云:“《易》:圣人以此洗心。”[4]719《易·系辞上》有言:“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杜诗详注》卷8《别赞上人》:“出处各努力。”仇兆鳌注云:“《易》:或出或处。”[4]668《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

《杜诗详注》卷8《万丈潭》:“神物有显晦。”仇兆鳌注云:“《易》:天生神物。”[4]701《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杜诗详注》卷12《送何侍御归朝》:“舟楫诸侯饯。”仇兆鳌注云:“《易》:舟楫之利。”[4]998《易·系辞下》第二章:“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杜诗详注》卷13《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魂伤山寂然。”仇兆鳌注云:“《易》:寂然不动。”[4]1101《易·系辞上》第十章:“《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杜诗详注》卷13《草堂》:“弧矢暗江海。”仇兆鳌注云:“《易》:弧矢之利。”[4]1114《易·系辞下》第二章:“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杜诗详注》卷13《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虚怀任屈伸。”仇兆鳌注云:“《易》:屈伸相感而利生焉”。[4]1129《易·系辞下》第二章:“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杜诗详注》卷14《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仇兆鳌注云:“《易》:天垂象。当作星垂。”[4]1229《易·系辞上》第十一章:“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杜诗详注》卷15《热》:“雷霆空霹雳。”仇兆鳌注云:“《易》:鼓之以雷霆。”[4]1298《易·系辞上》第一章:“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杜诗详注》卷15《催宗文树鸡栅》:“近身见损益。”仇兆鳌注云:“《易》:近取诸身。”[4]1312《易·系辞下》第二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损、益:易经六十四卦中有损、益二卦。

《杜诗详注》卷15《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退藏恨雨师。”仇兆鳌注云:“《易》:退藏于密。”[4]1317《易·系辞上》第十一章:“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杜诗详注》卷15《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退藏恨雨师,……密云虽聚散。”仇兆鳌注云:“《易》:退藏于密”;“《易》:密云不雨。”[4]1317第一处出于《易·系辞上》第十一章:“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第二处出于《易·小畜》卦辞:“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杜诗详注》卷16《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时物集遐想。”仇兆鳌注云:“《易》:惟其时物也。”[4]1413《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杜诗详注》卷17《西阁夜》:“击柝可怜子。”仇兆鳌注云:“《易》:重门击柝。”[4]1475语出《易·系辞下》第二章:“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杜诗详注》卷17《解闷十二首》:“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仇兆鳌注云:“将能事,将近其能事。《易》:天下之能事毕矣。”[4]1515语出《易·系辞上》第9章:“《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杜诗详注》卷20《雷》:“龙蛇不成蛰。”仇兆鳌注云:“《易传》:龙蛇之蛰,以存身也。”[4]1789《易·系辞下》第五章:“《易》曰:‘憧憧往来,朋从而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而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知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杜诗详注》卷22《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钩深法更秘。”仇兆鳌注云:“《易·系辞》:探赜索隐,钩深致远。”[4]1924《易·系辞上》第十二章:“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杜诗详注》卷22《宿凿石浦》:“圣哲垂彖系。”仇兆鳌注云:“《易传》: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文王蒙难而作《彖》,孔子莫容而赞《易》,皆从忧患得之。《彖》谓卦辞,《系》谓《系辞传》。”[4]1962《易·系辞下》第六章:“《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杜诗详注》卷22《早行》:“前王作网罟。”仇兆鳌注云:“《易》:作结绳而为网罟。”[4]1962《易·系辞下》第二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三、杜诗引《说卦》和《易林》辨证

按金景芳《周易全解》的说法,《说卦》是孔子给《易经》作传时,有意识保留下来的《连山》《归藏》二易的遗说。它里面总结了象数的应用,不局限于社会人事,也不同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在于揭示宇宙奥秘,结合应用的实际。《易林》是汉代象数学专著,《四库总目》把它列入术数类而不入易类,焦氏《易林》属于《易》学研究的独特之作。后人非常关注此书,唐代人认为《易林》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是美的诗篇,明代杨慎将其推为一代杰作,云:“西京文辞也!辞皆古韵,与《毛诗》《楚辞》叶音相合,或似诗,或似乐府童谣,观者但以占卜书视之,过矣!……魏晋以后,诗人莫及。”[6]所以,杜甫亦将其视为美好的诗篇,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引用。

《杜诗详注》卷6《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归来稍暄暖。”仇兆鳌注云:“《易》:日以暄之。”[4]499《易·说卦》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烜”同“暄”,温暖之意。《十三经注疏》本写作“烜”,《杜诗详注》本写作“暄”。

《杜诗详注》卷16《赠司空王公思礼》:“鸷鸟资远击,……肃宗登宝位。”仇兆鳌注云:“《易通卦验》:秋分鸷鸟击。”又,“圣人之大宝曰位”[4]1374。第一处引文见《初学记》卷3,岁时部上,秋第三《虫吟·鸟击》条:“《易通卦验》曰:秋分鸷鸟击。”又,《易说》曰:“秋分阊阖风至,雷始收声,鸷鸟击,玄鸟归。”又,《六韬·发启》云:“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第二处引文见《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朱熹在《易本义》中说:“曰人之人,今本作‘仁’,吕氏从古。盖所谓非众罔与守邦。”

《杜诗详注》卷16《故司徒李公光弼》:“未济失利涉。”仇兆鳌注云:“《易》: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又:利涉大川。”[4]1381《易·序卦》下篇:“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需》卦卦辞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7]4167

《杜诗详注》卷5《收京三首》其三:“万方频送喜。”仇兆鳌注云:“《易林》:讴歌送喜。”[4]423*《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汉焦延寿撰。《易林》的《小畜》之《旅》:“阳火不灾,喜至庆来。降福送喜,鼓琴歌讴。”

《杜诗详注》卷10《石镜》:“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仇兆鳌注云:“《易林》:悲哀哭泣,送死离乡。”[4]800《焦氏易林》下:“哀悲哭泣,送死离乡。回溃不安,兵革为患。掠我妻子,客屡饥寒。”[7]4271“大壮,鬼哭于社,悲伤无后。”[7]4244

《杜诗详注》卷11《陈拾遗故宅》:“拾遗平昔居,大屋尚修椽。”仇兆鳌注云:“《易林》:大屋之下,朝多君子。”[4]948《焦氏易林》鼎之五十:“鼎之否:大屋之下,朝多君子。德施溥育,宋受其福。”[7]4339

《杜诗详注》卷17《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良友昔相于。”仇兆鳌注云:“《易林》:患解忧除,良友相于。”[4]1459《易林》蒙之巽:“患解忧除,皇母相于,与喜俱来,使我安居。”[7]4146

《杜诗详注》卷21《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耳聋须画字。”仇兆鳌注云:“《易林》:目盲耳聋。”[4]1895《焦氏易林》屯之第三中孚:“北陆闭蛰,隐伏不出。耳盲目聋,道路不通。”[7]4142

《杜诗详注》卷21《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耳聋须画字,……同人惜解携。”仇兆鳌注云:“《易林》:目盲耳聋。”“《易》:出门同人。”[4]1896第一处见《焦氏易林》屯之第三中孚:“北陆闭蛰,隐伏不出。耳盲目聋,道路不通。”[7]4142第二处见《易·同人》初九:“同人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谁与为咎。”王弼注曰:“居《同人》之始,为《同人》之首者也。无应于上,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与门也。”

《杜诗详注》卷23《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长大常苦饥。”仇兆鳌注曰:“《易林》:长息成就。”[4]2022《易林·乾之离》:“胎生孚乳,长息成就,充满帝室,家国昌富。”[7]4132

《杜诗详注》卷23《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狂走终奚适。”仇兆鳌注曰:“《易林》:狂走蹶足。”[4]2093《易林·剥之随》:“猕猴冠带,盗载非位。众犬嘈吠,狂走蹶足。”[7]4223艮为猕猴、为冠,巽为带、为盗,震为载,艮为位。冠带者,有位之服,今猕猴冠带,乃盗用耳,故曰非位。艮犬震吠,正反艮故曰众。震为狂、为走、为足,兑折故蹶足。猕猴,汲古作沭猴,《史记·项羽本纪》:“如沭猴而冠耳”,今依宋元本。又载汲古作在,亦依宋元本。狂走,宋元本作麏走,汲古作仓狂,今依《大壮》之《屯》校。

四、科举考试对杜诗引经的影响

杜诗虽为高妙,如陈善言:“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8]但杜甫并不迷信《六经》,于孔子亦有不敬之处。《无用闲谈》曰:“孔子,万世之师,恩同天地,诗人狂纵不检,直斥其名,如曰‘何必衔恨伤丘轲’、‘何必效丘也’之类。至杜甫乃直曰‘孔丘盗跖俱尘埃’。孔子何人?与盗跖并称,且直斥姓名,可谓忍心无忌惮者也。”[9]杜甫在写诗中虽不盲从圣人,但其用字却处处有章法、有来历,从以上他对《易经》多处而各种形式的征引中可以看出,杜甫作为一个诗人,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对“五经”是非常熟悉的,从其对《易》的征引可见其功力。唐代科举制度日臻完善,据《唐六典》《通典》所载,进士科考试要考帖经,非熟读经书难以应对。唐代进士科考试起初只设时务策一项,类似于时事政论文。贞观八年(634),加了经、史一部,即加进了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高宗上元二年(675),又加试老子策;高宗调露二年(680),加试帖经。表1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之不同。

表1 唐代明经、进士考试内容

猜你喜欢

杜诗君子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Liujunzi decoction (六君子汤) on advanced-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after first-line chemotherapy
君子之风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君子无所争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有君子之道四焉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杜诗对高丽汉诗影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