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2018-09-05杨菲菲

发展 2018年8期
关键词:党校干部基层

杨菲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根本原则,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基层党校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县级党校是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为提高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促进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办好县级党校,对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照党校功能的新定位,县级党校在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題,亟须通过改革加以改进,以更好地发挥县委党校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作用。

一、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我国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颇有成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干部素质以及他们的岗位胜任力。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基层党校面临生存发展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培训需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现实中,对于县级党校,如果党委重视一点,政府支持一点,县级财政好一点,当地党校的教学设施和校园建设就会好一点;如果当地党委不够重视或本级财政困难,由于没有硬性规定,除人员工资外,财政专项拨款和办公经费少之又少,有的只能基本维持其运行。

其次,教学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基层党校教师数量有限,一人身兼数职,既要忙于教学工作,又要处理相关党校事务。该种背景下,教师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教学和培训中。基层党校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人才缺乏。基层党校中年轻骨干教师比较少,人员比例不科学,使党校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再有就是培训内容过于宽泛、杂乱,缺乏针对性,且实用性不强。部分基层党校培训中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外聘专家资源有限,教学内容陈旧,很难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部分基层党校培训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没有将学员培训期间的表现与他们的评优晋升等挂钩,很难严格执行具体培训制度,整体约束力不足。

(二)师资队伍建设难

师资的问题,是县级党校最大的问题。县级党校教职工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较低,难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党校教师队伍。在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要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同时教师所学专业与所要讲授的专业大多不能对口,专业不专的现象在基层党校普遍存在。在校教师长期不能交流更新,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没有机会提拔使用、外派任职或挂职锻炼,大大挫伤工作积极性,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各项管理制度就难以发挥功效,自然造成县级党校师资队伍建设难的问题。

(三)对党校教育的重视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根本原则,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加重视党校工作。党校工作只能坚强不能削弱。”如此看来,在新形势下,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党校的重要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基层不重视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还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

(四)管理理念和体制落后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执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党校作为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更高的标准去审视各项工作。但目前许多县级党校管理理念和体制还比较落后,一方面是对党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缺乏奖惩机制,导致县级党校内部养成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使得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事业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县级党校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县级党校应立足县情,围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党的建设来拓展工作面,按照县委的工作重点、发展战略来组织教学,创新体制机制,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将县级党校打造成全县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

(一)着眼县级党校职能特点,找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新定位

《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县级党校的职能作用是:在全县总体工作大局中当好配角,力争有位;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当好主角,力争有为。其办学宗旨、教学内容、培训方式都必须体现四性原则:一是政治性原则,党校必须姓“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策,培养党的干部。二是全局性原则。党校要有战略观念和全局意识,从服务县委和县政府工作大局的角度去定位、谋划和部署工作。三是针对性原则。县级党校主要轮训副科级党员干部、基层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四是互动性原则。淡化职务身份,充分开展交流研讨,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的目的。

(二)大力提高教师素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党校的专职教师要成为研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行家里手,这是党校教师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严格要求,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并将他们选派到农村基层挂职,增加实践经验和基层经验,增强他们的实证研究能力。党校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向提升自己。第一要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要具备多视角的分析能力。第二要扩充信息,增加信息量。要具备多元化的信息量,党校教师讲的每堂课、每句话,都应是最新资料的展示。第三要夯实根基,打牢知识基础,要用科学的理论作基石。党校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基础,才能适应党校培训党员干部的要求。第四要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成立课题组,带着教学题目去调研。

(三)改革财政投入机制,保证党校各项经费落到实处

经费是保障党校工作正常开展的条件,面对基层党校普遍基础设施比较差、办学条件落后这一现状,必须通过加大财政支持才能改善,县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党校办学条件现代化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党校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创新内容和方式,形成县级党校办学新特色

党校必须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把加强理论研究和教育,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破解地方发展难题结合起来。一是发挥党校在县委、县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尤其要围绕县内外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立足阻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承担县委、县政府的调研任务。二是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的精神为教学注入新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前沿性、实用性。干部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要不断地追踪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最新变化,注重研究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以最新成果、前沿问题作为教育内容是干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生命力的源泉。三是突出特色,增强针对性。坚持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干部加紧培训的原则,根据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积极探索实行领导干部自选专题培训,解决工学矛盾,调动积极性。四是以创新的精神改革干部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教学互动性和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大力开展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等形式,克服单一、呆板的培训方式,把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生动的教材,通过启发式研讨、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引导学员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拓展干部视野,启迪干部思维,挖掘领导潜能,推进学习深化,训练并提高领导干部履行职务需要的各种具体能力。

猜你喜欢

党校干部基层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党校人的忠诚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让“党校姓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