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的思考
2018-09-05周方柔
周方柔
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它准确描述了新的发展时期的特点,对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具有重要意义。自从全面深化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被提出以来,改革使中国步入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共同选择。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用新常态描述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意在用新常态统一思想认识,提醒大家要充分认识经济放缓是一个长期过程。而所谓经济新常态包括四大特征,一是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三是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四是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成绩斐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经济增长却到了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发展已经达到瓶颈状态。也就是说社会阶段性的矛盾日益凸显,即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然进入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是对经济发展状态的描述。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它准确描述了新的发展时期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正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经济增速困境。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从原来两位数的增长减缓到一位数。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导致人口红利收缩,我国企业大多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人口红利的减少导致的劳动力成本增高,以及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导致的环境压力增大,还有就是我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际贸易出口方面被限制,转内销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消除产能过剩的现状等等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是经济结构困境。从产业结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第一、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由于人口红利的退化以及资源成本的上升,限制了我国本身就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制造业的发展。尽管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有所发展,但是占比依然很低,发展依然相对落后。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从城乡结构以及区域结构来看,我国农村发展缓慢,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城乡发展严重失衡,沿海东部地区发展迅速,西北内陆地区发展缓慢,导致的结果是区域经济发展也严重失衡。
三是经济驱动困境。首要表现就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由于长期对创新重视不够,国内大多数企业都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从每年投入科研的经费比重就可以看出。中国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就算有科研团队,其投入费用也只是生产成本的冰山一角,比起创新更愿意山寨别人的产品,这样缺乏自主创新的结果就是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使得我国企业只能处于全球制造分工以及分配的最底端,以消耗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代价,最终结果必然掣肘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驱动缺乏活力和可持续性。
二、经济新常态下对深化改革的沉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2016年是我国经济自主顺应新常态的第二年,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存在困境,只有通过详细分析其成因,结合现实做出调整和改革,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所在。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务必鼓足干劲,稳固深化改革的良好局面,通过推进改革使我国经济发展得更好。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及鲜明的特征,想要经济发展更加的“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在“新常态”时期是必须进行的。具体我们可以结合以下几点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是厘清“常态”,追求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趋缓是必然的,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争取稳定发展速度,只有在稳的状态下,我们的改革才有可能全面深化。例如扎实贯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模式,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我国国情,只有在稳定合理的经济增长区间,才可以避免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流失国有资产,也才能有效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最终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较强的应变力和活力,经济发展才有可能持续。
二是针对经济结构缺陷,实行多面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合理平衡的发展极其重要。产业结构方面,在保持第一、第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在城乡以及区域结构方面,维持东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中西部,拉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拉小城乡差距。提高内需,触动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得人们享受到改革成果。例如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方面全面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在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公共设施服务的同时拉动我国的内需,使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三是面对经济驱动困境,创新是必然之路。想要改革能够全面深入展开,就避不开自主创新,我们只有从要素和投资驱动的状态下转换为创新驱动,才能真正驱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创新是提高企业国际和国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把经济的增长依附在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上。新常态下,只有建立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系统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才能走出“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经济才能持续有后力的发展。其次,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理念,把过去那种以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为代价的粗犷式发展理念摒弃掉,让绿色低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合理的承载空间保障永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让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到一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因此,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下,把握好经济新常态的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实现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