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效益及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阐述

2018-09-04张建华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技术分析种植技术玉米

张建华

摘 要: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玉米种植在农作物种植中占有比例是较大的。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探索与掌握,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本文对玉米的种植技术与种植意义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技术分析

玉米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原料,玉米在我市粮食生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近几年,我市玉米生产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单产和总产量是稳定增长的趋势,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杂交种的应用、品种更新、生产条件的改善与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玉米在我市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将来越重要。

1、确定种植密度

玉米优质高效的关键是保证适宜的密度和建立一个整齐均匀的高效利用光能的群体结构。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地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子影响。因此,确定适宜密度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1)株型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每公顷5万-6万株。

(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

(3)精细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

2、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2.1 品种选择

选好玉米种,是关系到秋季产量增收的关键问题。在选择玉米品种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良好的品种。

2.1.1 市场的指导作用

在选择玉米品种的具体时候,要考虑到市场对种植状况的具体的指导作用。例如,在种植的时候要考虑到玉米的出售价格等因素;又如,在城市附近的农民可以种植些糯玉米或早熟玉米在市场上出售。

2.1.2 要善于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

土地的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较高,土地的热量和生长期要符合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热量充足,就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使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地势高低与地温有关,而地温又直接影响玉米种植时对玉米品种的选择。岗地温度高,宜选择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或者中晚熟品种;平地生育期适宜选择中晚熟品种;洼地宜选择中早熟品种。

2.1.3 根据病害选种

病害是玉米丰产的克星,主要与土壤有关。土壤养分不平衡,地温不正常,选种时应避开不适宜此条件生长的品种。

2.2 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

2.3 玉米各个时期的特点

首先,育苗期。是指玉米出苗至拔节前的一一段时期,这一时期以长根为中心,根系生长较快,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这一时期为营养生长期。苗期的田间管理目标是苗全、苗齐和苗壮。根系发达,根深叶绿、叶片宽短,苗基较扁,节间粗短,群体整齐一致,长势旺盛。

其次,出穗期。玉米的穗期是根茎、叶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分化发育的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快,也是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期,要求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这一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控制植株营养增长,使其不过旺,促进茎杆粗壮和果穗发育,争取穗大粒多。

最后,开花结粒期。叶生长量已达到最大值,并停止生长,转入以开花授粉和结实成熟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管理到位就能防止葦叶早衰,促进开花授粉、灌浆,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

2.4 田间管理技术

2.4.1 间苗、定苗

3叶期抓紧间苗,5叶期及时定苗至适宜密度。苗要做到“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去杂留纯”。玉米幼苗期丰产长相是:叶片宽大,叶色浓绿,根多根深,茎基粗扁,生长敦实。

2.4.2 玉米施肥

“两头重、中间轻”。即:底肥审、攻苞重,各占玉米总用肥量的40%;苗肥轻、杆肥轻,各占10%。底肥亩施土杂肥2000kg、草木灰200kg、过磷酸钙35kg,干施坑内;移栽时亩施碳铵30kg、硫酸锌2kg,兑水粪40~50担,实行座水座肥移栽;移栽后5天,亩施水粪30担加碳铵l0kg:小麦收割后,松土、除草,并用水粪40担加碳铵15kg施杆肥;大喇叭期即抽雄前,用水粪60担兑碳铵35kg施攻苞肥。

2.4.3 沟系配套,防涝防旱

内三沟即墒沟、田头沟、腰沟,外三沟即隔水沟、导渗沟、大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涝能降的高标准农田沟系要求。玉米从拔节到灌浆期间需水量较多,尤其是抽穗开花期对水分敏感。从拔节开始至蜡熟末期,当土壤含水量低田间持水量的70%时要及时灌溉,生产上一般在小喇叭口期、抽穗开花时分别灌一次。如果持续降雨,造成田问积水或土壤水分饱和时间长的,要迅速开沟排涝降渍。

2.4.4除草和病虫妨害技术

玉米田杂草生长迅速,与玉米争水、争肥、争空间,对玉米苗期生长危害较大,造成苗瘦、苗弱,在杂草严重且防治不力的地块影响产量可达10%以上,因此,必须进行化学除草。现把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介绍如下:土壤封闭性除草剂、触杀性除草剂。最好使用喷雾器,避免大风天气喷雾,施药后24h内如遇大雨,应及时补喷。近几年来,玉米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主要病害有粗缩病、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等;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粘虫、玉米螟、蚜虫和红蜘蛛等,所以,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因此必须做好玉米苗期、心叶末期和穗期以及灌浆成熟期的病虫害防治。

3、结语

在玉米种植技术研发以及实践操作中,种植人员要积极探索、不断努力,以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稳步提高,从而带动玉米种植产业的正常发展,使玉米产量达到增产丰收。

参考文献

[1] 侯振华.构建和谐新农村系列丛书―玉米栽培新技术[J].沈阳出版社.2010.10

[2] 李振陆.农作物生产技术(种植专业用)[J].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2

[3]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种植实用新技术问答[J].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3

(作者单位:鄄城县阎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技术分析种植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网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术统计分析
2014年世界羽毛球超级系列赛男双决赛技术对比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