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实主义绘画

2018-09-04郑轶晗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艺术家绘画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在绘画中技法要求是写实的,是写实主义,与抽象主义相对。现实主义绘画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或现实画派。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何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绘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人们借由感官知能接受信息,加以分析组织,以自然为题材(例如自然风景或时事议题)用任何技法将其具体表现出来,但因其生长环境和具体认知不同,产生不一样的经验,这种组织后的观点差距,令同一题材的作品有不同的表现。这个流派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事实上,从历史的长河中纵横地考察“现实主义”,不难领会其实质。在其前为文艺复兴和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当时的美术完全以宗教故事为题材,表现手法上呆板、冷漠,今天看来略带一些表现主义因素;在其后的现代艺术,反对对客观形象作客观的再现,把过去对客体的观照转向了对人本身的观照,否定写实,否定模仿,更不用说后现代主义的强调过程、强调行为,艺术不是描述、解释、美化、修正和评价生活,而是艺术本身即生活,表现手法上偏离架上绘画形式。另外,相对于东方艺术的主客体相融的“天人合一”的写意体系,很容易寻索到“现实主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观照,并用写实的手法加以体现。

19世纪法国的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的典型化、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夸张,排斥神话、宗教和寓言题材,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打破了过去以为能够入画的只有高贵的东西、高贵的人,一般平民百姓不能入画的传统,常常直接刻画当时各阶层人物,描写他们的生活,反对美化和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尤其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

库尔贝,19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1848年6月参加工人起义,1849年创作《打石工》,1854年创作《筛麦妇女》,1855年创作《画室》。1855年巴黎举行万国博览画展,库尔贝的作品被拒之门外。60年代投身革命斗争,对劳动人民的贫困艰辛非常同情,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被选为公社委员,并任艺术家协会主席,公社失败后被捕入狱。1873年,流亡瑞士,1877年在贫困交加中客死异国他乡。

杜米埃,创作了约4000张政治讽刺画和社会风俗画。他的作品直指时弊,积极投身到社会之中,把握时代脉搏,赋予那些最普通的题材以宏伟、壮观积极向上的思想。1834年创作石版画《1834年4月15日特朗斯诺宁街的屠杀》,1854年至1856年创作《司法人员》,1858年创作《洗衣妇》,1862年创作《三等车厢》,其间被判刑和罚款。长期被政界压抑,同时又受到艺术界中部分人士的贬低,说他仅仅是一个描画社会低等题材的非正统意义上的漫画家,意在否定他艺术的思想性,然而,杜米埃仍然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尽管他终生贫困多难,晚年患严重眼疾,双目失明,却一直在黑暗与困苦中探索着。

米勒,一生几乎都在农村度过,过着一种农民生活,对农村生活和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说“我生来只知道土地,将我在土地上劳动所见所感,都忠实地表现出来。”米勒生活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买不起画布,就在一张画布上重复作画。有一次为了把吃的东西留给孩子,他竟两天没吃东西。1849年迁居巴比松村后一直到他去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光线暗淡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1853年母亲病重直到病逝,米勒因没路费而没能去见母亲一面。但是这些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歌颂农民的作品:《播种者》、《捡树枝的妇女》、《傍晚的牧童》、《坐着的农妇》等,尤其是《拾穗》、《晚钟》和《倚锄的农夫》歌颂农民,揭示农村生活的重大意义,以激起人们对农民的关切。

作为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他们三人同样具有对古典主义的虚伪和浪漫主义的俗套强烈不满和革新的锐气,但不是高更、凡高、塞尚那样充当传统艺术的判逆,被正统社会力量视为败类的艺术苦行僧和生活在社会边缘的飘零人,而是生活在人民之中,关注平民生活,反映平民生活,甚至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一脉相承的继承,然而他们却过着一种困苦的生活,甚至入狱或流亡,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1848年以后,法国主要阶级矛盾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取代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社会阶层明显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别巨大,形若天堂地狱。一方面有钱人过着纸醉金迷的舒适生活,一方面劳动者工作繁重却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因此,社会上很快就出现了审视这种社会现象的思潮,许多作家把笔锋对准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现象。向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道德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和资产者才作出了反应。反应的形式就是竭尽全力宣扬“富强、繁荣、光明”。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写实与虚饰对立的艺术观念之争,才形成了有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主义画家反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局面。因此,现实主义拉开了艺术直接反应现实生活和当代政治的大幕,使艺术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机部分,才有了后来的艺术独立身份,才有了艺术家的自我价值,才有了一部艺术本体的发展史。面对一个强大而完备的资本主义机体,关注着无产者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们的状况是可想而知的。然他们那种在困苦中坚持投身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彰显时代精神的社会责任感,值得当下中国现实主义艺术家敬佩和学习。

作为一个油画专业的学生,我是非常钦佩当时那些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他们勇于与反对力量作斗争,当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着实被米勒的经历所感动了。虽然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写实的风格渐渐不被人所推崇,但我觉得现实主义在当代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現实主义始终是绘画中永恒的道路和途径,指导着艺术家走向更加完美的个人创作,有人说照相机的出现使得现实主义的道路变得狭窄,甚至慢慢消失,其实这是每一种艺术现象都会遭遇的情景,然而这完全没有可能取代写实艺术的发展。写实是艺术发展和艺术创作中永恒的话题。

作者简介

郑轶晗(199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北黄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具象油画艺术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艺术家绘画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