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018-09-04张琴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即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去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要使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把中国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与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传播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在毛泽东之前,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李大钊也提出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也提出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最早的明确提出者是毛泽东。李大钊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就明确强调:“马氏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可拿这一个时代一种环境造成的学说,去解释一切历史,或者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马克斯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我们“应该细细的研考马克斯的唯物史观,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以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这就初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原则。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照中,首次明确并且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概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建设的探索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论、土地革命中心论、农民作为主要革命动力论、对资产阶级一分为二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辩证分析论、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和平改造社会主义论、“十大关系”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论、人民群众主体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等。这些理论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化的;既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又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概括。
二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事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在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阶级,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推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其先进性,与时俱进。
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彰显了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今时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新在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新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新在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的国际地位,新在人民美好需要的新生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新梦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及其意义
1.特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开放性。它们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宝库,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永远镌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以下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瑰宝。
第二,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功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大复兴的光辉旗帜。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没有别的任何理论能够解决中國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只有马主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逐渐走向强起来。
第三,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上看,为应对全球性的挑战、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编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四月第一版;
[2]《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述评》赵付科,李安增,(1.曲阜师范大学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2.山东财政学院 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作者简介
张琴(1997.11-),女,汉族,籍贯:湖北省荆州市,学生,学历:本科
(作者单位:武汉华夏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