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缩宫素不同用药方法的止血疗效分析
2018-09-04汪荣
汪荣
【摘要】目的 分析宫缩素不同使用方式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依据缩宫素的不同使用方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予以研究1组患者(35例)治疗时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予以研究2组患者(38例)行缩宫素治疗时采用子宫肌瘤处肌壁注射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 就手术时间而言,研究1组为(99.82±20.68)min,研究2组为(76.48±15.82)min;就术中出血量而言,研究1组为(90.11±18.43)ml,研究2组为(71.18±10.74)ml,两组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期间,采用子宫肌瘤处肌壁注射缩宫素的方式可以提高止血效果,并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由此可见,子宫肌瘤处肌壁注射缩宫素的方式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缩宫素;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1..0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手术期间为了防止大量出血的情况发生,需要采用缩宫素进行止血,但是止血效果却会随着缩宫素的使用方式不同而变化[1]。因此,本次研究将针对宫缩素不同使用方式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止血效果展开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依据缩宫素的不同使用方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研究1组35例患者,年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分别为53岁和25岁,均值为(37.43±2.49)岁,肌瘤最大直径以及最小直径分别为11 cm和3 cm,均值为(6.31±2.08)cm;研究2组38例患者,年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分别为52岁和24岁,均值为(37.35±2.51)岁,肌瘤最大直径以及最小直径分别为10 cm和2 cm,均值为(6.27±2.11)cm,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1組,该组患者手术期间使用缩宫素的方式为静脉滴注,将缩宫素与葡萄糖注射液混合之后进行静滴,其中缩宫素剂量为20 U,葡萄糖注射液为250 mL,浓度为5%。
研究2组手术期间使用缩宫素的方式为子宫肌瘤处肌壁注射的方式,在腹壁trace芯内行穿刺处理,然后在近子宫肌瘤处肌壁行注射,缩宫素剂量为20 U,在注射的时候需要避开血管进行,以防因为注射量过大导致出血的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院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录入到SPSS 13.0软件当中进行整理和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存在明显差异性,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研究1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研究2组长,术中出血量比研究2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腹腔镜法、阴式法和开腹法,其中创伤较小且有助于后期恢复的方式为腹腔镜法,进而使得腹腔镜子宫剔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在行该手术治疗时,需要采用药物帮助子宫平滑肌进行有效收缩,便于控制手术期间的出血量,常用的药物为缩宫素,垂体后叶激素中就包含该物质。患者行缩宫素治疗后,该药物会结合缩宫素受体,进而促进细胞内Ca+浓度增加,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程度,对子宫肌层内的血管起到压迫作用,达到止血的目的[2]。
在使用缩宫素的时候,不同的使用方式将会达到不同的止血效果,常见的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和子宫肌瘤处肌壁注射。子宫肌瘤处肌壁注射缩宫素的方式可以使散落在子宫平滑肌上的缩宫素受体直接与缩宫素产生作用,进而可以提高止血效果[3]。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1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使用缩宫素,研究2组患者采用子宫肌瘤处肌壁注射的方式使用缩宫素,结果显示,研究2组的止血效果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研究1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子宫肌瘤处肌壁注射缩宫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止血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 刘瑞枝.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92-94.
[2] 张思环.腹腔镜下盆腔黏连分离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缩宫素不良反应1例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26): 5297-5298.
本文编辑: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