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有把英语生活化才能把生活英语化

2018-09-04邱燕青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英语策略

邱燕青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某位教师的课堂现象分析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落实实际行动,努力把英语学习融入到生活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分析;小学英语;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65-2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在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注重生活中的教育。以下描述的是一位老师在某一堂上的实例,笔者就此课例进行分析,并制定一些对应的教学策略。

现象描述:

一位老师在执教3A 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他在ppt上一一呈现六个单词:ice cream, egg, pie, sweet,cake以及hot dog,并且每教完一个单词会呈现句型加以巩固、运用。如:教完了egg,老师马上会问Would you like an egg?并引导学生回答”Yes, please.”做到词不离句。整节课这位老师一直是激情洋溢,临近下课老师突然指着桌子上的矿泉水问:Would you like some water?可下面鸦雀无声,没人回答。

问题诊断1:单词呈现较单一。

这个老师只是在ppt上一一呈现四个单词,但是我觉得这四个单词都能用实物来呈现,小学生活泼好学,模仿性强,对具体形象的内容容易接受。但他们注意力分散,自制力差。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吸引其注意力,调动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容易使得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对策:

1.实际物品找一找。老师可以前一天布置一个回家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里找找有没有这四样东西,有的话就带到学校里来,这样的作业比让孩子先把四个单词抄写4遍要强多了,既让学生为新课做了预习工作,而且这四样东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激发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的乐趣。

2.动手动脑画一画。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把这些单词画一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喜欢的这些食物,然后把匹配的单词写在下面,这也可以当做课堂上的道具,用在让孩子们同桌或者小组操练中。

问题诊断2:教学逻辑不完整。

老师在教完单词后结合句子操练,做到词不离句,这一点很好,但是我觉得回答只有肯定答句,这一点违背了常理。

教学对策:

1.情境人物来帮忙。在引导学生回答“Yes, please.”这一肯定回答之后,可以拓展学生回答“No.”或者“No, thanks.”,因为结合生活实际,不可能只有肯定的答案,而且这一否定答句并不难,学生能够掌握。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人物,让孩子们问他/她想不想要某样食物,录音配好:No,thank you.自然引出否定回答。

2.实物教具利用好。老师可以利用学生手里的实物,进行同桌操练或者小组操练,让学生们多说多练。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真实的感官来回答,这样既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也给学生创造了相对自由的展现空间。

问题诊断3:课堂主体不明确。

整节课这位老师一直是激情洋溢,这一点精神很好,但是我觉得课堂不是老师的表演舞台,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给孩子来展示,我想正因为是老师没有多给孩子创设机会,才会导致最后的鸦雀无声。

教学对策:

1.过渡语言需精练。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尽量减少老师说的语句,只留关键的过渡语句或者引导语句,也可以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引导情境,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

2.善用表情来鼓励。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表情,亲切而信任的目光,期待而鼓励的眼神,可以使学生充满自信,消除恐惧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情境中去。教师还应该多设计让学生操练以及游戏的环节,既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又调动了课堂的气氛,不会导致只有老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问题诊断4:教学结尾有延伸。

关于拓展,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教学不是死板的照着教本上照搬,要联系实际生活。在本节课中教师并没有涉及到课堂以外延伸的事物,因此学生的思考方式也只能局限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教学对策:

1.操练形式多样化。老师在教完全部内容之后,设计一个拓展单元。在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教室里有的实物,比如讲台上的水来操练句型,或者在ppt上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并且学生学过的食物,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让每个组员都当一次“小小厨师长”,请其他小伙伴吃东西,这样我觉得又给孩子们多说的机会,还结合了生活。

2.熟知动画趣配音。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个学生熟知的动画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学习的句子给动画人物配音。比如设计Tom和Jerry的对话,Jerry问Tom想不想要吃什么,一开始Tom一直回答No, thank you.最后说他想要吃掉的是Jerry,情节生动有趣,提高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把教学内容放在一定的情境当中,或者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已学过的内容之中。越是生活化的对话,学生们越能容易理解和上口。比如在学习对话内容为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e.当生活中教师遇到有学生迟到说“报告”的时候,就可以插入式教学,学生在教室门外敲门,当老师开门之后,教该同学可以用英语说:“May I come in?”教师立即应答“Come in, please.”在一系列的动作中,学生们知道这是平常生活中一直會遇见的情况,只不过现在用英

语来表达,觉得这样普通的情况变得新鲜了,想要去学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说、交际,达到加深对知识理解消化的目的。再比如在教学“Clean the table, please.”这一系列打扫句型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擦一擦前面的讲台,然后请学生来帮忙,从而自然的说出:“Clean the table, please.”学生一下子就了然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需要老师们发现的眼睛,细密的思考教学设计,因此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那样我们的教学之路也会越走越顺。

总之,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英语的影子,我们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用敏锐的眼睛去寻找英语的足迹,才能让学生用热忱的心去积累更多英语的交际用语,才能让学生用流利的英语来描绘生活的蓝图!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英语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