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2018-09-04马庆芳

关键词:构建措施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马庆芳

摘要:高效的理想的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如何构建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深思的问题。本文从高效课堂教师需具备的几个要素和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两方面探讨了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

關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41-1

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课堂模式的改变,模式改变后,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传统的讲授知识为激励、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学习知识。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欣赏者。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高效课堂教师需具备的几个要素

1.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赏识学生、幽默感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感染,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心里会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对以后的学习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2.学高为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并能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实行分层教学,化解或合并教学内容,起点低一点,而落脚点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实行分步分层教学。

3.一张一弛。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4.快乐学习。高中数学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信息量大,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都会对高中数学产生心理阴影。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良好的教学环境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在高效课堂里,要给学生营造和谐幽默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心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调节学习气氛,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身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更不能随意批判指责学生,调节自身的心态,用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染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爱数学。

二、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1.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2.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为了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必然会出现热闹的气氛,然而,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4.适当运用多媒体。要使数学课堂优质高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使课堂充满感染力,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投入情感转变。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时,学习效率最高。课堂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定会事半功倍。

5.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同时,要想使学生在新的课堂模式学习中得到提升,使新型教学模式得到落实,必须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要想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老师们就必须以积极的心态转变教学观念。老师们要清楚,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不仅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法。教学中的问题,恰恰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老师们不能回避问题,隐藏问题,重表扬轻指导,而应该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发现、研究和交流问题。可以设想,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成为推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润滑剂。

总之,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发展变化的,不是静止的;不是千人一面的,是各具特色的;不仅是教学流程,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只是载体,是外在的东西,灵魂是教育思想。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而言,我们应把握当今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模式的建构并不是目的,教学要从必然到自由,超越模式,走向“无模式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允远.中学数学教学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2]杨新.探讨高中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3]肖凌戆,王雪鞋,郑桂志等.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数学教育[J].中国教育机构,2009(10).

猜你喜欢

构建措施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