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奇珍——第三极上的文明瑰宝
2018-09-04贝尼
贝尼
关于西藏,可能大家都会想到一个故事,唐朝时期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并为她修建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这段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前往长安迎娶公主的情景被当时的工部尚书阎立本描绘下来,成就了今天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
除了这幅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重量级文物,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天路文化——西藏历史文化展》上,每一件精心选择的展品都展现着神秘又质朴、多元又纯粹的藏族民俗历史文化。现在就让我们共同登上世界的第三极,聆听发生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令人心驰神往的古老传说,看看那些时代久远的文明瑰宝吧!
神话中的进化论
1992年,在拉萨市曲贡遗址出土了一件陶塑猴面雕像,这件雕像高4.5厘米、宽4厘米,经鉴定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塑的猴子面容清晰,形象生动。这件文物的出土,表明当时的曲贡人有着崇拜猴子的传统,这不禁让人想起西藏高原流传的“猕猴变人”的传说。
猴在藏族人心目中是神圣的动物。14世纪,藏族学者著的《西藏王统记》中就有记载:传说藏族先祖是猕猴与岩罗刹女结合所生的后代,猴人经过采集和种植粮食,慢慢进化成人。
听到这个故事的西方学者都觉得非常惊奇:藏族先人的传说正好和现代的人类进化理论相合,都认为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这件陶塑猴面的发现,有可能将这一传说的起源追溯到史前时期。
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
西藏先民们不仅有着“前卫”的进化理论,还非常注重文化的沟通交流。2012年,阿里噶尔县故如甲木寺附近的一条公路被路过的卡车轧塌了路基,修路时,人们意外发现了这片土地上埋藏着一處墓葬。墓葬中墓主人的头骨上包裹着精美的丝织品,当考古专家小心翼翼地将其取出来后,顿时惊艳了众人。
这件丝织品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却是迄今为止高原地区发现最早的丝织品。仔细观看这件精美的织锦,你就会发现每组动物纹饰的空白处都有四个汉字,研究者认为是“王”“侯”两字的正体和反体。因此,这件织锦就被命名为“王侯汉字织锦”。
从这“王侯”二字来看,考古学家推测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这类纺织品为中原内地所造。所以,至少在东汉、西晋时期,汉藏之间就已经有了丝织品的贸易往来,它为研究当时西藏西部地区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通往来提供了实物证据。
“天路”贯通,汉藏交融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有“天路”之称,它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并称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
在现代化的技术下,我们得以打通“天路”,那古时西藏地区是如何与中原进行交流往来的呢?有一条与“茶马古道”同样重要的“唐蕃古道”,连接了当时首都长安(今西安)和吐蕃的逻些(今拉萨)的路线。待到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经西藏进入尼泊尔,再到印度的路线得以打通,成为了中原通往青海、西藏,并与南亚一些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