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PBL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18-09-04李智优
李智优
【摘 要】PBL是以问题为中心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对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目前,PBL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在基础教学之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从创新导入激发疑惑、小组协作探究问题、班级研讨解决问题三方面,论述了小组合作PBL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PBL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049-01
近年来,PBL教学法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实现了从国外向国内延伸。目前,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在高等教育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相关教育人员还将其应用到了中小学教育之中,并取得了很高成效。但从应用主体来说,PBL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需要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1 创新导入激发疑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属于不可或缺的环节,导入效果地提升,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在PBL教学法使用过程中,很多教师将其应用到课堂导入环节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大自然中常见的种植物图片,如老虎、企鹅母子、大小松树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图片观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动植物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衍生息的?为什么动植物前一代与后一代具有这么高的相似性?”有的同学会回答:“因为遗传。”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下一个问题:“那么后代是如何获得前一代的遗传基因的?”学生们通过思考之后,便可以想到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从而实现基因遗传。在这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提出,例如,在染色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人类的染色体有几条?根据遗传规律,子代会获得多少条染色体?此时,由于学生对知识还未进行进一步学习,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推算进行回答,当自己的回答与实际不相符时,便会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子代在遗传基因中同时包含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但为什么子代染色体不等于父母双方的染色体数目之和等等相关问题将会衍生出来,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提升。
2 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针对学生在课堂导入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并不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解答,很多教师会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查询、调查探究等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并在下一次生物课堂上进行总结汇报。
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讨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例如,很多小组会认为,子代只是遗传了母亲的单方染色体,并不包含父亲一方的,最终出现了染色体数量相同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继续提出问题:“那为什么子代既会有母方的特征,又会有父方的特征呢?”随后让学生们继续开展讨论,有的学生会想到:“会不会大部分染色体来源于母方,而少部分染色体来源于父方?”对于学生的种种猜想,教师也可以在下堂课进行评述,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找出论据对自己的论点进行证明,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學习。
3 班级研讨解决问题
在通过上述两个过程的小组探究之后,各个小组相继完成了研究汇报。在课后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知道了马铃薯、生姜等植物都是通过自身发芽生长而来,而细菌则主要是通过分裂繁殖的方式形成下一代。在资料查阅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发现,生殖方式主要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而人与动物大多数进行有性繁殖,植物和细菌主要来源于无性繁殖。此时,在学生理解这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对生物的生殖方式进行进一步理解。在所有问题解决之后,教师也可以将问题进一步深入:“无性生殖的生物体为何与亲代的染色体数量一致呢?”此时大多数学生心中都会有一个正确答案:“因为无性繁殖的子代是由母代独自产生的,所以染色体数量不变。”在这一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有性生殖方向,例如有性生殖体使用什么方式在染色体数量上保持一致呢?通过大量调查概念界定和班级研讨,最终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PBL教学法十分适合高中现代生物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各个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对PBL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利用问题的提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