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本 置疑促思 提升能力
2018-09-04吕晓帆
吕晓帆
【摘要】问题导学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的矛盾,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串连新旧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矛盾。随着问题的递进与深入,学生的思维活跃而缜密,认知也更趋完善。同时在一种宽松与互动的教学环境中,课堂学习自然推进,学生睿智不断,理解水平与应用能力明显提升,让课堂生动而有情趣。
【关键词】问题导学 置疑促思 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61-02
问题是认识本身的内在矛盾,它能激发学习者的思索和分析,促进思考的缜密和认识的深入。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能使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串联。学生在思索、探究、实践、讨论与交流等环节中,知识自然生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学活动围绕着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而展开,不仅一改传统知识讲授模式的诸多弊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文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为例,谈谈自己课堂上的问题导学模式。
一、问题呈现式的教材,让问题导学成为可能与必需
现在的课本知识与结构体系展现,不再是知识性的苍白直叙,而是充分利用问题与矛盾的形式,让知识始终在一个科学的质疑与释疑体现中展开与达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不仅有精彩的“问题探讨”、精简的“本节聚焦”(如图),在知识的递进环节中也是用精要的问题来展现和深入。
如“遗传信息的转录”环节,有“想象空间”的点睛之问(如图),又有知识层面上的问题深入上的递进式提问。提出“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遗传信息的转录”环节,提出“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同时也有转承类的提问——“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呢?”。整节教材中,再辅以四个层进性的“思考与讨论”(图示其一如下),使本节内容科学而缜密,形式生动而又启人深思,在不断的质问、思索、释疑中,达到了认知的要求,能力与生物科学素养也提升到很好的层面上。
这样问题呈现式的教材,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思索、探讨与交流,也让问题导学成为可能与必需,它突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的方法,让学习过程变成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以问题为先导,引领学生阅读、思考,合作讨论与交流。再在教师针对性的点拨下,师生进行相关疏理、总结,课标要求的内容与目标达成就达到了。学生不仅有思考、合作的空间,更学会了一种有效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对问题的认识也由表及里。同时在讨论、交流与展示过程中,让整个课堂“活”了起来,生动而富有情趣。
二、结合课本问题或创设问题,让学生感知和提升
问题导学中,基于课本中的问题,辅以关键点或重难点而创设问题,引领学生感知新知,深思其科学道理或原因。本节中的“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想象空间”、“思考与讨论”及“练习”,都列出了一些富有思考价值,探究意义的问题。可用它们来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营造良好互动的课堂气氛。
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这些问题,不仅以问题链把本节的内容进行了串联,同时把大难点化成了一系列有联系的小问题。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这些问题时,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认识逐层深入,课堂问题导学各环节紧密而有序。学习的结果是:学生能理解知识,懂得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能抓住重点,懂得严谨思维和逻辑推理;学生不仅能在知识反馈环节中能概要解决 “本节聚焦”的问题,更能轻松完成课本练习及相应的课堂导学案。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到了很好的水平。
三、基于学生感知和疑惑,及时启发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自然围绕学生的认知和达成进行。凡是学生能够想明白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能说的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去做,学生能探索得出的让学生去探索。
但学生有自身认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不足性,当小组间的讨论出现集体性认识局限、思维冲突而不能统一,或是方法的错误、认识模糊而出现脱离正确方向时,教师得进行必要的点拨,启发。如本节内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涉及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凭个体认知和自学能力是较难掌握好的。
在密码子表的学习环节,在生生、师生互动后可进行适当的疏理:
(1)1个密码子决定1种氨基酸;1种氨基酸可能有1个或多个密码子。
(2)有3个终止密码,2个起始密码,在64个遗传密码中,能决定氨基酸的只有61个。
(3)通用性: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
在三种RNA的学习交流后,在涉及“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呢?”这个问题时,课本上P66的图4-5示意了tRNA的结构,图4-6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中,讲了连续的过程及1、2、3、4步的说明,示意虽明确,过程虽详尽,但学生较难完全把握。这时教师对“翻译过程”形象的引导就显得必要了,如拿票看电影的形象化说明:如果我们把 tRNA比作大人,那么大人(?)有2个特异端,即左手和右手,左手拿电影票(?),右手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电影院(?),找到座位号(?),将自己的小孩安排下,离开电影院。这样,这许多小孩(?)就通过大人(?)领着(?),按照电影院座位号(?),排成了一定顺序(?)。学生在这种形象生活化的比喻中,很轻松地理解了tRNA、反密码子、氨基酸、核糖体、遗传密码、mRNA上的遗传密码、多肽等之间的关系。
这样必要的引导与小结,可以让学生简洁、明晰地把握重难点与事物本质。
四、导学分析,確保学习收获,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学以问题为引领,把知识问题化,目标具体化,最终目标还是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化。
如本节学习中,可以应用相对综合的图例,检测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图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翻译步骤,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细胞质中核糖体上。
(1)图中B是( ), E是( ),D是( )。
(2)这段mRNA 中包含了( )个密码子。
(3)已知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AU,它所运载的氨基酸是:( )
A.组氨酸(CAU)
B.甲硫氨酸(AUG)
C.酪氨酸(UAC)
D.缬氨酸(GUA)
(4)一个DNA分子含有碱基60个,那么经这一阶段后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氨基酸有( )个,最多含有肽键( )个。
这样较综合的检测方式,可以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导学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形成知识结构,提升认知能力,构建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