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文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8-09-04林振远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8期
关键词:全国卷高考

林振远

【摘要】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文考点展开探究,概述了论述文本纵向变化情况,分析了近五年高考论述文考点特征、规律与教化方向,最后提出了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备考建议,重在强化文本速读训练、选项精度训练、辨析与推理训练,提高考生论述文阅读水平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考 近五年 全国卷 论述文 考点分析 备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81-02

引言

论述文是说服劝导读者同意作者观点的一种说理性文章。它与说明文的不同在于:说明文只是客观阐释事物概念、特征和原则等;而论述文却是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从2013年到2017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均设置的三个小题,全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主要以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为主,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法学、环境学等多个领域,凸显了论述文内涵与人文价值,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1.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教学要求及其在高考考纲中的阐释

1.1高中论述类文本教学要求

(1)基于文本特征有效选择教学内容。文本特征是深入阅读教学的关键一步,文本是作家遵循的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文规范,具有客观性与规范性;同时作家行文也有突破思想的个人色彩,所以文本同时又具有主观性与个体性。论述类文本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其基本文体特征就是以针对性的议论为主,以适当叙事为辅,因此无论哪一种论述类文本都是基于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综合分析等方式阐明观点与道理。

(2)基于教学情景应重视实践性教学。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创建教学情景很重要,因为论述文本身相对枯燥,少有学生喜欢。比如必修三的《文明的对话》作为科研论文,跟学生距离很远,晦涩难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阅读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现象,将文本故事形象化,拉近文章与学生的距离。

1.2 论述类文本在高考考纲中的阐释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近五年全国卷论述文本考点分析

2.1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高考语文全国卷考查内容与新课程相匹配,命题主要还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课本教材为依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发生了较大变化,方向做出了较大的调整。2017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公布了题型示例局部调整,原有大纲与新大纲有较大的区别,但论述类文本考查题型基本不变,说明了论述文本考点的稳定性。

2.2论述文本近年命题趋势

(1)近几年全国卷所选文章均为社会科学类文章,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极强的历史厚重感的文、史、哲等文章为主,每道题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原文内容基本上按文本材料内容的先后顺序设置。(2)近几年高考所有试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都是选错误项(即不正确、不符合或不属于的一项)。(3)最新考纲加入了对“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在命题中可能会有体现。

2.3近五年全国卷论述文考点分析

从2013年到2017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都是设置的三个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主要以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为主,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气候环境等。注重人文知识传播、科学知识传播,凸显了论述文内涵与人文价值,能够起到教化作用。近五年论述文字数均在1000字左右。其中社会科学类的文本占主要地位,其次是自然科学类,2017年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属于中国法学类论述文,也是近些年首次出现的基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学类论述文本。

(1)2013年语文全国卷,论述文选材题目:《〈老子〉的年代》。

中心论点:“《论语》引用《老子》,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考查点:①正确解读作者写作文章的原因;②对全文段落含义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构文章作者的论述观点,能够做到准确分析与概括。

(2)2014年语文全国卷,论述文选材题目:《美的奥秘》。

中心论点:“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

考查点:①正确解读作者写作文章的原因;②对全文段落含义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构文章作者的论述观点,能够做到准确分析与概括。

(3)2015年语文全国卷,论述文选材题目:《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中心论点:“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行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決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考查点:①正确解读作者写作文章的原因;②对全文段落含义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构文章作者的论述观点,能够做到准确分析与概括。

(4)2016年语文全国卷,论述文选材题目:《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中心论点:“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考查点:①正确解读作者写作文章的原因;②对全文段落含义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构文章作者的论述观点,能够做到准确分析与概括。

(5)2017年语文全国卷,论述文选材题目:《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中心论点:“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维度,也有时间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考查点:①正确解读作者写作文章的原因;②对全文段落含义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构文章作者的论述观点,能够做到准确分析与概括。

总体来说,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文的考查都与现实联系紧密,无论是史学、文学、美学、经济学,还是法学,可以说考点安排上是比较灵活多变的,试题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2015年-2017年,错误选项的设置相对隐蔽,考生如果想要拿下这宝贵的9分,就必须将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的比较,换句话说,考生还是应当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读文章,紧抓作者的核心观点,阅读过程中把疑似作者抒发观点、情感、思想的语句标记下来,尽可能全面掌握全文论述内容,再回过头看选项中的各项观点,通过对全文各段的理解,来排除错误选项、误导选项、偷换概念的选项。

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备考建议

3.1强化目标与解析思路

对于考生而言,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应当注重三个方面的强化训练:强化速度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强化选项认知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强化辨析推理能力,提高正答率。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的解析思路如下: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理解概念为主,包括新词语、新概念、新提法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包括内容丰富的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特殊说明的句子等;(3)归纳概括类题目,学会概括内容要点,比如一些句子中有“首先、其次、再者”等鲜明的标志要点;或者是隐性的要点,可能散落在文章各处,需要精准寻找与揣摩,有的往往是言外之意,这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推理;(4)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与态度,再适当对作者提出的观点进行深入探究,理解表征以内的观点;(5)结合文章内容,推理与想象,建立在对文章的充分理解之上,根据其中某个信息,来推断另一个未被提及的信息。

3.2 文本速读训练

考生应当训练文本速读能力。可以采用“中线贯通法”阅读,就是垂直向下快速阅读文章,尽可能避免左右移动眼球,只需通过垂直移动快速扫描每一行的关键内容。训练这一速读能力,主要有三个步骤:

(1)分段逐一扫描阅读,回顾与总结各段,可以持续多次阅读,直到了解文章大意;(2)根据任意信息,通过中线贯通,迅速找到其归属的区间;(3)提出文章中多次出现的信息,通过中线贯通,迅速在全文中找出。

3.3 选项精读训练

绝大多数语文阅读考试中,阅读题目出现错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学生没有读懂文章,或者没有掌握文章大意,更多的时候是被选项所误导,没有读懂选项的真实含义。这就会造成一种判断误导、识别盲区,被偷换概念的选项所欺骗,最终在正确答案与误导答案之间犹豫不决,耽误了大量时间,也增加了错答率。要知道,论述文本身是摘选的,命题老师更多的只能把精力放在选项设置上,所以在论述文本理解难度不大的情况下,选项难易程度是决定正答率的关键。所以站在考生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还是精读选项,不能够急于选择,要清楚选项到底在说什么。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训练单元:

(1)结构分析:精读获取选项的谈论对象与层次内涵,读出选项重点;(2)内容分析:精读获取选项的核心内容;(3)特征分析:对敏感词、关键词注意与原文比较,小心有文字陷阱;(4)逻辑分析:判断语句是否通顺,是否符合逻辑;(5)事理分析:分析选项是否符合常识。

3.4 辨析与推理训练

(1)常识推理:有的选项可以直接根据常识、常理来判断其对错;(2)敏感词推理:选项中通常会出现敏感词,表示范围、因果、已然未然、必然、程度等,结合句意判断是否可疑;(3)逻辑分析:有的选项本身就存在逻辑问题,比如强制增加了一个因果关系,增加了一个倒置关系,应当深入分析;(4)细节推理:错答率最普遍的选项就是偷换概念的选项,一眼看上去很容易以为是对的,因为原文也是这么说的,很难发现问题,需要从细节对比中入手,看准细节。比如《〈老子〉的時代》中,对古书某段句子的引用,实际出自《论语·宪问》,是《论语》引用了《老子》的铁证,而不是出自《老子》,不注意细节就会导致概念混淆,出现错答;(5)答题程序训练:要注意掌握答题程序:①速读文本,获取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结合所学展开知识联想;②精读选项,确认选项所表达的内容,并进行上文叙述的选项推理与判断,寻找可疑细节;③推断后得出结论,如果不合常理、不合逻辑、违背常识的,必然是错误的;如果是敏感词可疑,则回归到原文中,深入分析与比较,必须做到详细对比。还要注意词义细节,有的选项可能就是文字游戏,两个不同用词词义错误,则天壤之别,应当注意判别。

结语

综合全文,分析过去五年以来的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考纲与考点分布情况,2013年到2017年高考论述文考纲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整体来说,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文的考查都与现实联系紧密,无论是史学、文学、美学、经济学,还是法学,可以说考点安排、考查范围都是比较灵活多变的,试题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够正确抓获这宝贵的9分,应当加强论述文本阅读训练,通过文本速读训练、选项精度训练、辨析与推理训练,旨在提高考生综合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与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坤,王晓亮.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精析[J].中学语文,2011(1):35-37.

[2]尤立增.高考论述类文本的考查及备考定位[J].中学语文教学,2015(9):77-80.

[3]孙大娟.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分析与备考指导[J].试题与研究,2016(1):14-18.

猜你喜欢

全国卷高考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在新高考全国卷要求下如何实现英语书面表达满分教学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