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寇连材:包装出来的忠烈

2018-09-04郑云鹏

百家讲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奉天流派太监

郑云鹏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十六日,太监寇连材在北京菜市口被杀,据说他是因为违例上书,表达政见,激怒了慈禧而被处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在史学家的笔下,还是艺术作品中,寇太监都是“忠直”的“烈宦”,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梁启超撰写的《烈宦寇连材传略》。他在文中热情讴歌了寇连材的爱国情怀,并把慈禧杀害他作为慈禧剪除光绪羽翼的第六事。

但《申报》对此案的记载略有不同。报道中说,寇连材临刑之前“面有惨色”,而不是大义凛然;太后、皇帝怀疑寇连材上疏背后有人指使,下令严刑逼供等。那么,颇受慈禧宠爱且每年约有两三千金入账的寇连材为何放着安定的生活不要,要冒死上疏,难道真的是出于爱国热情?

一个叫信修明的老太监的回忆揭开了谜底。原来,寇连材平素跟慈禧的掌案太监王俊如来往甚密。王俊如因为牵涉到了珍妃卖官之案,被发配奉天充军。寇连材突发奇想,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迹。他琢磨着凭借着慈禧的恩宠上一份奏疏,如果慈禧采纳了,自己可以继续升官;如果不采纳,顶多是跟王俊如一样充军奉天。按照清朝惯例,太监充军到外地,人还没有到,当地就有人帮着代办沿路车马饮食費用,到了充军军所,将军以下长官无不对其高看一眼。因为是近侍太监,很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得到圣宠。寇连材寻思,即使发配奉天,也是一个不错的归途。

于是,寇连材告假出官,五天之内,他草就了一封奏疏,然后去找慈禧说有事要奏。慈禧十分惊讶,让李莲英上带他到刑部治罪。因为清朝规定,太监不得干预朝政,于是不问缘由,就把寇连材推到菜市口斩杀了。而他所上奏疏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被送到司房库存了。这就是寇连材上疏的全部过程。

其实,被大肆包装的忠烈宦官寇连材,就是一个做事不考虑后果的莽撞之人,他上疏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贪图升官发财,没想到触犯了朝廷规制,被慈禧下令斩杀。而他的奏疏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是跟维新派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那么梁启超为什么要将寇连材包装成一个忠烈宦官的形象呢?原来,就在寇连材被杀前两个月,维新组织强学会被朝廷查禁,京城百姓为之民怨沸腾。而寇连材被杀的次日,内阁侍读学士文廷式又被勒令革职,京城清流派人士对朝廷极其不满。联系到强学会被查禁,清流派正好可以利用寇连材事件,将矛头直指慈禧。恰好此时,京城出现了“寇太监从容临菜市,文学士驱逐返萍乡”这样的联语。有人刻意将此二事联系在一起,京中清流正好借助寇连材之事,将对慈禧的种种不满发泄出来。由此,众人口口相传,出现了一个忠烈宦官的形象。

而传言中寇连材上疏的内容诸如停止勘修圆明园、李鸿章不宜出使外洋、停铁路等都是清流派的主张,哪里像一个粗通文墨、整日深处宫闱的小太监所言所思?可以说,清流派正是借助对寇连材的颂扬,作为抨击慈禧等当权派的口实。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动用他的如椽大笔,用生动感人的文辞写下了寇连材的传记,在他的笔下,寇连材俨然成了维新志士,堪与血洒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相比肩!很明显,寇连材事件再一次被维新派用来作为渲染维新悲壮的绝好题材了。

猜你喜欢

奉天流派太监
影像志
清末移民对奉天地区粮价的影响
“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举行
奉天讨罪
浅析现代动漫艺术及其主要流派
明清太监也读书
豫剧马派唱腔艺术特征与其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讨
ABriefHistoryofLinguisticsbefore18thCentury
清末民初奉天地区女子教育问题的研究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