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主题作品创作执行力初探
2018-09-04沈勇
沈勇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上,在学生分组开展创作活动的过程中,执行力是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执行情况,而不是仅仅关注开头(选题)和结尾(有没有作品提交),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作品创作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作品创作;执行力;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5-0033-02
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涉及的一个课程内容,通过开展主题作品创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时空、学习形式、学习目标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拓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学生实践小组经过讨论思考产生了很多的主题,却难以完成主题作品的创作。有的小组仅是提出想法或主题,有的则是在主题探究上浅尝辄止,有的难以完成作品的创作……为什么呢?这是执行力出了问题。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不可缺失的一环,是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一、执行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执行力”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它广泛适用于社会、企业、学校教育等各领域。执行力是一种竞争力,也是行动力,简单地说,它就是完成任务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作品创作中的执行力就是学生围绕选定的主题,有效地展开探究,很好地完成作品的能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
但是,为什么同样是主题作品创作,不同学生及学生小组的活动开展的程度会有很大不同?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权重来看,约20%的因素在于主题策略,约30%的因素在其他方面,余下近50%的因素在于执行力!执行力的不同可以使相似的策略得到不同的结果,执行力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参与实践了,但是由于执行力体系出了问题,总得不到能被他人认可的作品,其参加综合实践的意愿和热情都会消退。这样,也就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主题作品创作时,其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
1.执行的动机,也就是意愿。在开展主题作品创作时如果不想做,肯定做不好。执行的意愿来自目标(选定的主题)、激励机制(作品竞赛及展示)、任务驱动(教师布置)。有目标才会有愿望,有激励才会有动力,有任务才会有压力。
2.执行环境,就是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套完整的组织方案、合理的流程,教师适时的指导,以及学校其他部门对学生活动的支持与配合,有时还需要争取社会其他单位或部门对学生的活动予以支持。只有各相关单位或个人与学生共同协作、有效执行,并在实施中适时监控与促进,及时改进不合理之处,才能打造较高水平的实践主题作品。
3.执行能力。想做还要会做。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可以是电脑绘画、动画制作、电子报刊制作、网站创建、平面设计、视频摄影编辑、微电影创作等。要很好地完成活动作品,学生需要提升研究的方法,熟悉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技能,检索与充实和所选主题相关的知识。
三、综合实践活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认真,目标不明确。选题的时候应付了事,主题空泛或脱离探究实际,不是从自身学习与生活出发,没有经过小组成员的充分讨论,对于研究什么课题、从何入手、最终要得到何种类型的作品都没弄明白,自然就造成小组成员无所适从,无从下手,造成实践项目的失败。
2.组织分工混乱。一般学生实践小组需要有组长、文字记录员、联络员、电脑员、资料员、摄像员等分工,但是在活动中,往往因为组织能力的差异,有的小组没能够很好地分工实施,造成“多人成虫”的现象,表面上看活动时人都在,但是进展极为缓慢。
3.执行体系失灵。在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中,需要组长合理安排、鼓励组员、策划方案、布置任务,需要摄像员对活动过程以视频或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需要电脑员展开作品制作,需要文字记录员进行活动记录、资料整理,需要联络员对任务的实施进行前期的联络工作,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对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体系中,组长要长于策划与组织,摄像员和电脑员要长于技术运用,文字记录员要工作细致有序,而联络员则要机智灵活,善于沟通。如果小组在同学的能力和角色分工上做得不好,组长组织与策划出现问题,则有可能组员如一盘散沙,组长干着急却又不能包办一切。
4.执行团队的缺陷。应用“木桶原理”来分析学生的实践小组可以发现,在一个团队中,其执行过程往往受制于能力最弱的那个学生,这也是学生在组成实践小组时往往不愿意与“差生”“内向的学生”“笨的学生”等组队的原因。一旦在实践探究、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有个别人完成任务分工的效果差,那么其他人势必要分担其一部分的工作,从而造成团队执行上的不流畅,影响最终的作品质量。
四、提升执行力的对策
开展信息技术作品设计创作竞赛活动,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有较多活动是在课后策划和展开的。进行主题作品创作,要经历讨论作品的构思、选题、信息采集渠道、素材处理方法、思想感情表达、完成作品制作等系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小组内的分工合作,还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启发,有对活动的亲历体验。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历练过程。在这样的历练过程中,提升学生实践小组的执行力,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提高效率,得到较好的实践作品,得到成长和成功的快乐体验。
1.加强组织领导力的培养。组长在实践小组中起到的是核心作用,加强组长的组织能力培养,是增強学生综合实践执行力的最有效手段。
(1)策划能力。包括策略思考、设计方案两个方面。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初中,镇里开设了全县第一个散打运动培训场所,有一位女生提出可以去那儿进行一次专访,但是又不知从何入手。我就让她带着同伴走进社区,带着任务先观察这个培训场所,再组织组员交流思想、互相启发,思考并确定了专访中的主要问题:散打培训场所里,聚集了较多的在校生,都是什么类型的学生在那?在那的表现如何?这项运动对他们有帮助吗?他们的家长了解和支持吗?而后很好地制定了模拟采访和实地采访的方案。活动结束后,采访小组向学校领导呈现了专访过程的视频作品《散打培训班探访记》,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在这一过程中,采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锻炼。
(2)指挥与协调能力。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多是在课外策划和展开的。在每个学生实践小组中,往往有3名或3名以上成员。在非寄宿制学校里,学生散居在各自家中,开展活动时,组长就需要有很强的指挥能力与协调能力。教师应指导组长在方案中加入时间安排、活动地点、活动准备等事项,教会学生应用QQ、电话、微信、电脑等现代工具,进行人员的调度与活动的管理,督促组长与成员经常进行沟通,从而增强团队成员间的密切联系,有效提高组长的指挥能力和成员的协调能力。
(3)提升判断能力与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关系到实践活动开展的效率。什么需要去做?什么不需要做?需要做什么?要怎样去做?这都要运用到判断。而创新则是一种火花,是一种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例如,学校里曾有一名学生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我鼓励他将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同学们分享,这位学生就與他的合作伙伴录制了“我的家庭实验室DV作品”。原来这位学生已超前学习了一些高中的化学知识,并经常通过网购药品,利用家庭简易器皿,建起了家庭实验室……于是才有了DV作品里面的精彩实验表演。
2.充分注意选题的可行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创造条件去满足自己的兴趣追求,并为其指明方向。在指明方向即确定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关系到实践项目执行力的SMART原则。即选题是具体的(Specific),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是相关的(Relevant),是有时间性的(Time-based)。
3.提升执行力的基础——团队分工协作。分工协作是指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相沟通、协作,以达成共同的目标。在分工协作中,可以发挥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优势,使每个部分的工作都能相对尽善尽美。有的工作是没有办法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在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中,如采访并拍摄视频、微电影创作等较大型的项目就需要团队的充分配合。
4.加强执行过程的跟踪。学生主题作品创作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有很多都是在课外进行的,这时教师必须及时对各个项目进行跟踪,了解各小组完成进度,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引导。如人员协调、安全后勤保障、技术指导、作品审核等。
5.深化技能运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收集了各种素材后,为了更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作品创作的主题思想,就要运用好技术手段艺术地呈现作品的主题内容。例如:制作实验类活动可用视频表达,静态直观的内容可用图片表达,幽默诙谐的内容可用漫画或动画来表达,观察思考则用文字表达,调查数据分析可用图表形式表达。这些技术表达手段的运用,直接激励着学生要掌握好文字编辑、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音视频编辑、图表制作、电脑绘图等技术技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技术、运用技能的积极性。反过来,通过信息技术技能的深度学习,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作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杰出的主题必须有高效的执行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执行情况,而不是仅仅关注开头(选题)和结尾(有没有作品提交)。
[ 参 考 文 献 ]
[1] 马银春.赢在执行力[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2] 周德军.谁破坏了执行力[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3] 陈春兴.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6).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