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2018-09-04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黄文辉
□文/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黄文辉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学校的代表,参加重庆第二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收获颇丰。尤其是专家们关于弘扬中华师道与传统文化教学培训的问题讲座,给我很大的启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发展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是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的政策依据和工作指南。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对增强教师胜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能力,引导广大教师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中小学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率先开展中小学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措施,总结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的新经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的新模式,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的新课程,为本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持。我们学校是一所与教师进修学院合为一体的中等师范学校,有两千多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同时承担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
听了叶贵本会长的报告,使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下面结合我们学校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和培训的实际,谈谈体会。
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存在着不少错误认识。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训简单化。不少中小学认为,传统文化的学习,无非就是读读《三字经》《弟子规》,打打太极拳,背背唐诗宋词,穿穿汉服唐装;说到中华传统美德,认为无非就是孝道,给老人捶捶背,洗洗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邃的内涵简单化、形式化。很多人读易中天的《品三国》但不读《三国演义》,读于丹的《论语心得》但不读《论语》,传统文化学习中出现舍本逐末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功利化。不少学校参加培训的老师都是文科老师,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当成了《考纲》的学习,而理科老师认为传统文化跟理科关系不大,高考不考,因此就很少参加学习,而事实上,最需要弥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是理科教师,但他们却往往在学习中缺位。三是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训商业化。很多培训机构都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培训,但并没有资质和实力。有的几个人组建一个班子,搭一个台子就做传统文化的培训。有的出版传统文化的书籍,完全是以传统文化为噱头圈钱。四是传统文化的学习低俗化。恶搞古诗词、戏说历史、歪曲传统习俗等低俗文化大行其道。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认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训,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和教育部的办法进行规范,简单化、低俗化、商业化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要培育骨干种子
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时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及时申报了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儒家经典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运用》研究,通过5年的研究,课题于2014年7月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全校师生学习儒家经典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师生的道德水平和学校的办学质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学校因此在2015年全国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10月,学校再次申报了以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的云阳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品德育教育实践研究”,再次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高潮。市县级课题的研究,不仅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人才,而且整理出版了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读物,如《儒家经典名句999》《师德与礼仪》《学生文明礼仪》《学品·行品·师品》等十余种,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通俗读物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向纵深发展。
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要有抓铁留痕的韧劲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渊源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实践任重道远,没有抓铁留痕的韧劲,是学习不好的。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流长。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深刻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荣历史。如果对中华民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出:“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以及“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选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更是确保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承的关键。云阳教师进修学院着力培养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队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建立了以余绍龙为首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专家团队。余绍龙是中国伦理学会中华美德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云阳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2015年12月,在全国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个人”;周艺云是中国伦理学会中华传统美德研究会理事,云阳县书法学会主席;黄文辉是中国伦理学会中华传统美德研究会会员、重庆市首届国学研究班学员、云阳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这些专家团队人员,不仅本身优秀传统文化造诣深厚,而且身体力行,学习传统文化,培训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普及传统文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余绍龙多次应邀到市内外做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讲座,主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课题,编写优秀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开展了以“儒家经典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运用”为龙头的课题研究。2008年12月,我们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的历史背景不了解,我们单纯地谈优秀传统文化,有时不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还可能理解错误。如我们分析文天祥是不是民族英雄,如果对中华民族融合的曲折经历缺乏深刻的理解,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相随相生,联系非常紧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抛开历史片面地、肤浅地就文化谈文化。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规定了三大板块。
一是核心思想理念的浸润。思想理念的浸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改变一个人最主要的是思想而不是知识。如果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仅仅定位于传承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要不了多长的时间就能完成这个任务。而党中央规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主要是核心思想理念的浸润和继承,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小抓起,从细处着手,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这个时间过程既是艰苦的,也是细致长久的,所以我们作为老师也好,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绝不能急于求成,绝不能投机取巧,要有耐心和韧劲。
二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中华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美好品德的学习与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的学习。
三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人文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民族传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人文精神的领悟,不能靠灌输,不能靠死记硬背,不能靠照搬照抄。前面陈教授介绍他们的培训方案中,对人文精神的学习主要靠讨论研讨,这个方法很好。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贯穿在传统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领悟的过程是一个温和的过程,是一个慢过程,细过程,一点也急躁不得。
再次,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太多了,诗词歌赋、建筑艺术、民族风情、戏曲艺术等等应有尽有,掌握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必须下苦功夫。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各地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历史背景,该继承哪种形式就学习哪种形式,不能搞全国的统一标准,不能搞舍近求远,因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太多了。
最后,传播传统文化的实践任重道远。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任重道远,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在当前要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练就诵读经典的“童子功”。以前太注重应试教育,很大一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过早的文理分科,使不少理科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非常肤浅。现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对古诗文从小学到高中,要求掌握背诵208篇。这208篇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要求学生要能全部背诵,同时对我们的老师也要进行补课。如果老师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自己对一个高中生基本要求的208篇都不能背诵,那么我们有什么底气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呢?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老师必须弥补背诵经典的课,学生要练就背诵经典的童子功。第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识别力。传统文化,中央定位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把一些封建糟粕也当成传统文化。前段时间女德班在全国遍地开花,公开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16个字确定为“女德班”的四项基本原则。还有某省的一个市,把郭巨“埋儿孝母”做成广告画进行大肆宣传,这就是把糟粕当成了传统文化的反面典型。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如果没有正确的识别能力,可能把谬误当成真理,不仅不能教育人,相反的是毁灭人。第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要说在口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人们常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如果仅仅将美德挂在嘴上,停留在书本里,在实际生活中虐待老人,欺凌幼童,这美德有何价值意义吗?尊老爱幼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勤俭节约要从你及时关闭水龙头开始,诚实守信要从你一言一行体现。
总之,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坚强的毅力,良好的习惯。任何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态度,都是极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