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紫关古镇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2018-09-04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街风貌古镇

裘 鞠 廉 洁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1118)

0 引言

古镇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扇窗棂都留下了历史和文化的烙印,古镇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古城、古镇、古村落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地域传统建筑和当地民俗的重要依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逐渐丧失了其以往的独特风格,传统古镇原有的功能也逐渐丧失,古镇的保护与更新亟待解决.荆紫关古镇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更新荆紫关古镇,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分析古镇发展面临问题,对恢复古镇活力和延续古镇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1 荆紫关古镇基本概况

荆紫关镇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西北部,处于豫、鄂、陕三省结合地带(见图1).荆紫关镇是典型的山间盆地,周围群山环抱,面临丹江,背山面水.荆紫关古镇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丹江水运的便捷,历史上金戈铁马频频在此征战,南北商人在此云集,在清朝中后期,荆紫关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周围方圆百里地区的政治、军事、交通、商贸中心.虽然荆紫关古镇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但遗留了浓厚的商业文化和古建筑遗存.2005年,荆紫关入选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荆紫关古镇至今完好地保存了明清建筑群和古街风貌,古街全长2.5km,南北走向,分南街、中街、北街三段,古街两侧有700余间板门店铺,古街现今保存着山陕会馆、禹王宫、万寿宫、平浪宫等会馆建筑和陈家大院、刘家大院等富商住宅和店铺[1](见图2).古街于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1 荆紫关地理位置Fig.1 Jingziguan location

图2 荆紫关古街Fig.2 Jingziguan ancient stree

2 荆紫关古镇面临问题

荆紫关古镇虽历经发展,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空间格局,古镇的空间格局呈南北延伸的带状.古镇区现存的文物建筑、传统民居、店铺主要形成于清朝时期,年代较为久远,无论是建筑的质量还是内部的生活设施,都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虽然近些年来荆紫关古街进行了多次维修和整治,但是这些维修大多是针对文物建筑,还有很多传统建筑未得到合理的保护和维修,而且古镇的保护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荆紫关古镇历史地段的保护仍存在较多问题.荆紫关古镇区的衰败包括物质老化、传统风貌遭到破坏和功能衰退3个方面.

2.1 物质老化

古镇区内大量的明清传统建筑主要以为土坯、瓦木结构为主,其耐久性远远低于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同时豫西南地区雨水充沛,导致古镇传统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破损、腐朽.有些传统建筑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维修,破损严重,成为危房(见图3).没有经过改建的传统建筑内部设施较为陈旧,采光、通风、卫生条件等均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古镇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缺乏旅游服务设施,当地居民生活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古镇旅游业的发展.

图3 沿街店铺Fig.3 Street shops

图4 古镇民居区Fig.4 Residential area in ancient town

2.2 传统风貌遭到破坏

古镇区内传统民居院落自行改建、拆建现象十分严重.古街上多处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且缺乏政府管理,一些居民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对古建筑随意地拆建、改建,导致部分历史建筑被拆除后改建为现代的楼房,传统建筑格局多数已不完整.居民自行改建或新建的行为,因缺乏精心的设计,新建建筑在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古镇区原有传统建筑不协调,导致古镇区的历史风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见图4).泰安街及其与古街衔接处的新建筑因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控制,新建筑在风格和高度上均与古镇区传统风貌不协调.

2.3 功能衰退

荆紫关古镇曾经是著名的商业重镇,商贾云集的古街如今虽然风貌犹存,但是古镇水运码头商业优势丧失,古街的商业功能也随之衰败,古镇的主要商业和服务设施转移到了新街泰安街.古镇区的功能较为单一,古街除了日常居住以及少量的零售商业外,很少有其他的社会、经济活动.古镇区部分传统民居由于内部设施陈旧,缺少必要的维修和更新,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同时古镇区的基础设施也较为落后,物质环境的衰败导致部分居民放弃古街上居住条件较差的房屋,搬到设施功能齐全的新街居住.古镇区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儿童,年轻人多外出工作,导致老街区缺乏活力,景象萧条[2].

3 荆紫关古镇保护与更新策略

古镇的保护与更新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的.保护是对古镇区的历史遗存及其整体风貌的保存与维缮,而更新则是对古镇区的历史建筑及环境的改造整治.而在现代社会中,城镇物质形态的发展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更新是为了让历史区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通过更新来达到激活历史区域活力,保护并延续其历史文化遗产的目的.

古镇区的更新改造是在发展的前提下,在古镇区原有的社会和物质框架结构形态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和保持其合理成分,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功能和机制,整治或去除古镇区结构中不合理的成分或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部分[3].古镇区的复兴发展,离不开物质的更新和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对古镇区的功能结构进行调整.本文对荆紫关古镇的保护与更新策略的探析将从物质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更新和功能结构调整两方面进行研究,物质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更新包括保护古镇的整体格局,延续古镇的肌理脉络,保护古镇历史遗产和历史环境.调整古镇区的功能结构,提高古镇的社会、经济活力,实现古镇的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和物质空间环境.

3.1 物质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3.1.1 保护古镇原有的空间、道路和街巷格局

在荆紫关镇发展过程中,古镇区的街巷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在古镇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应尊重古镇区原有的街巷空间格局,延续古镇原有的街巷肌理,保持老街区现有的宜人尺度;为适应现代城镇交通的需求,镇区新建道路应在原有道路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在不影响现有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协调新旧路网肌理.

完善镇区的道路交通系统,对镇区东部泰安街的过境交通进行疏导.在保护规划中应保护和延续古街的路网格局,将其设为步行街,限制机动车通行,保持原有道路的空间形态,可将车行道规划在古镇核心区的外缘,减少对核心保护区的干扰[4].保护古镇区原有的空间格局,同时完善、梳理古镇北区道路交通,使古镇整体交通流线更加通畅、便捷.

古镇区街巷空间应保持原有的尺度,建筑体量、门、窗、屋顶等应与荆紫关传统建筑风貌符合.控制古镇区新建建筑或构筑物的高度,使其不影响古镇区的景观风貌,尤其要控制重要历史街区地段的建筑高度,保持街巷空间原有的比例和尺度不变.街道基础设施应融入传统元素,具地方特色,体现古镇传统风貌.应对文物保护单位、典型民居内部及其周边的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予以拆除.

3.1.2 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通过对古镇区建筑现状的调研,根据古镇区建筑的风貌、质量等因素,对古镇的建筑进行了分级保护和整治分析,整治措施分为:修缮、维修、改善、整修、拆除5类(见图5).修缮是针对文物建筑,对其进行维护保养、修缮复原.维修是针对优秀的历史建筑,对其不改变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格局的维护修理.改善是对一般历史建筑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外部修缮复原的建设活动.整修是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进行的改建活动.拆除是针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质量极差的建筑,拆除后开辟为绿地或开敞空间.

在古镇的发展过程中新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古镇内的新建筑应在色彩、体量、元素等方面与传统建筑进行协调,并非是对传统建筑单纯的模仿,要对传统建筑的特色元素进行提取,在视觉上应减少新建筑的体量感,新建筑在历史环境中延续文脉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体现现代与传统的融合.

图5 建筑保护整治Fig.5 Architectural protection renovation map

3.1.3 景观节点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南街和中街交接处的马饮桥是古街重要的景观节点,可疏浚溪流,适当扩大水面面积,清理整治周边环境,设置公共绿地,增设一些能够体现古镇文化的景观小品和休闲设施,这样既能增加古街趣味,又能供游客休息.另外南街和北街的入口也是重要的景观节点,南街入口处有关门,北街入口处没有明显标志,可在南、北街入口处设置小广场,增加雕塑、小品等强调入口的标志性.

3.2 功能结构调整

荆紫关古镇位于三省交界处,拥有独特的区域位置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形成越来越多的“公务流”、“会务流”、“文化流”和“信息流”,从而会带来大量的游客,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和价值,可以将其定位为集旅游观光、居住、购物为一体的古镇,使之成为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的旅游、商业、文化中心.

目前古镇区的功能较为单一,基本上以居住生活为主.可以对古街的部分非文物传统民居进行功能上的转换,增强古街功能公共性,沿街建筑可适当开设店铺,经营本地特色商品,恢复古街原有的老字号商铺,增加古街的传统商业氛围.同时也应适当引入一些新的功能,如购物、餐饮、住宿等,完善古镇区的基础旅游服务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古街区居民生活的配套服务设施,有效地防止古镇区原住居民的流失和古镇区的空心化;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增加古街的人流量,给古镇区增加新的活力.古镇区功能结构的调整用新的经济活动代替或补充古镇区那些衰败甚至消失的功能[5],有利于古镇区的物质文化环境的保护,也能有效阻止古镇区的衰败,可以使地方经济更加多样化.

古镇的开发应在符合保护规划的框架下进行,以保护传统历史风貌为基本点,避免因过度开发而引起古镇原有的社会网络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4 结语

本文在对荆紫关古镇历史文化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荆紫关古镇的现状问题,进而提出了古镇的保护与更新策略,即物质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更新和功能结构调整两方面.在古镇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应协调历史建筑保护与城镇发展更新的关系矛盾.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不能只是局限于建筑外表面,其内部同样需要保护和更新,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古镇的发展更新过程中,应注重协调新建筑和历史建筑、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将古镇的保护与古镇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调整古镇历史区域的功能结构,合理利用其价值,促进经济发展,以发展促保护.

猜你喜欢

古街风貌古镇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