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 我要将龙游皮纸制作技艺永远传承下去
2018-09-04口述万爱珠整理陈志祥龙游县档案局
口述/万爱珠 整理/陈志祥/龙游县档案局
万爱珠,1951年出生,龙游县城关镇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龙游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
我叫万爱珠,1951年出生于龙游县城关镇。1968年我初中毕业后到罗家公社荷村生产队,1972年溪口区革委会把我分配到龙游沐尘造纸社参加工作,开始从事龙游皮纸手工制作的学习。从此造纸成了我一生的职业和追求。
一
龙游沐尘造纸社为龙游宣纸厂前身,在那里,我遇到了我的师傅毛华根和毛元福。他们是龙游皮纸制作的第三代传人,造纸是祖业,世代传承,从小学艺,技艺精湛。在三年学徒过程中,我从三桠皮、雁皮纸的原料挑选、制作配方等开始学习,先后学会并掌握原材料制作、各式皮纸的捞制、榨纸、焙纸、检纸等全套技艺,成为一名技术过硬且全面的龙游皮纸制作师傅。直到1981年,我都在车间里从事皮纸制作,也开始带学徒操作。
原龙游宣纸厂的皮纸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销往广东、福建和江西等地。1982年后我担任供销科长、副厂长和厂长期间,努力开拓龙游皮纸的市场,逐渐打开了上海、北京和浙江本地市场,使龙游皮纸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也创造了企业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4年我通过合资,成立了浙江辰港宣纸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厂长后,更加注重市场的开拓、工艺的创新和产品的开发,龙游皮纸市场发展到了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手工制作龙游皮纸,生产出了一大批优质的产品,如古艺国色皮纸、画仙纸、山桠皮纸、雁皮纸等。
我先后获得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市“十大杰出女性”、市劳模、省“工艺美术大师”、县“首席技师”、“浙江工匠”等荣誉。一路走来,我不断探索手工制纸工艺的奥秘,并在传承这项技艺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时代变化,不断进行改进、创新,逐渐成了龙游皮纸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游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二
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老祖宗千年所传承的精湛手工造纸技艺,正面临着机械化、自动化高效高产的直接挑战。据我所知,全国目前只有我们龙游和安徽部分地区可以找到纯手工制作皮纸(宣纸)的匠人了。拿我们浙江龙游辰港宣纸有限公司来说,一年纯手工生产皮纸大约100多吨。这个数字不过是拥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生产线的造纸厂两天的产量。但手工纸也有着机械无法替代的优势,在市场上,纯手工皮纸的价格1刀是600元;机器流水线纸则是200元。都说皮纸贵,手工纸贵。尽管如此,很多书画名家还是会选择纯手工制作的皮纸,看中的正是优秀的手工工艺——渗墨性和层次性。比如画小鸡,毛笔沾墨,撒墨成形,墨在手工皮纸上就会慢慢散开,小鸡看起来就有毛茸茸的感觉;在机器纸上往往达不到这样良好的效果。龙游皮纸立体感强、渗透力好,具有拉力,老书画家都愿意常年订购。
数十年来,我所坚守的皮纸制作工艺,像是一杯入口极为苦涩次、回味甘甜的浓茶。因为使用手工皮纸的大多是书画方面的名家或者爱好者,他们对纸张的挑剔程度往往超出造纸工匠的想象。我们为了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经常不断试纸。因为客户看中的正是我们的品质,所以要交给客户的最终成品,100张纸的重量误差绝对不能超过50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就经常奔波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给陆俨少、谢稚柳、沙孟海、郭仲选等书画名家上门送纸,很多人在用过我们龙游皮纸后都大为赞赏,并以书画作为回赠,只可惜当时没有很好珍惜保存。1988年,全国成立“文房四宝”协会,龙游山桠皮雁皮纸备受瞩目,受到启功、沙孟海等书画名家的赞誉。1992年,企业成立画仙纸课题组,我任组长,“手漉和纸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1993年,我们成功研发了“ADD高级康手漉画仙纸”,并被当时的国家科委、外国专家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联合评为“国家级新产品”。1994年,浙江辰港宣纸有限公司成立后,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龙游宣纸在传承手工工艺的同时改进用料,创新技艺,依托“国家级新产品”殊荣,不断推出龙游宣纸系列产品。2000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第八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寿牌”书画纸荣获“中国十大名纸”称号。“国色古艺宣纸”等多次在历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金银奖。这让我觉得,数十年的辛苦和坚持,都是值得的。
可在这些荣誉的背后,困难和艰苦成了我们的伴侣。一个新产品的研制,需要反反复复去试纸。每一次试纸的过程,是不断失败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经常一连好几天,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说到这里,我想起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经历: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事情,当时有一批纸出口日本,客户要求产品“只渗墨不化墨”。为不辜负客户的信任,全厂技术骨干和工作人员的全力合作,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加班加点地工作。所有人都奔波忙碌在车间20多道造纸工序之间,不停试纸。出现问题和困难就地解决。全厂上下一起通宵加班,有几天我只能睡一二个小时。经过20多天的努力,我们终于试纸成功。
三
除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冲击着传统手工制作外,龙游皮纸制作过程繁杂,工作量大,十分辛苦,也是制约这项技艺传承发展的困难之一。我们公司在龙游庙下的芝坑口村和毛连里村拥有广阔的原料基地。原料加工上,我们已经实现了简化流程工序,收购的原料已经是经过洗涤、晾干后的原料。可尽管如此,在成品纸制作中,很多苦,不得不吃。
手工造纸,有“眼”“手”两门必修课:“手课”指抄纸功、晒纸功。将纸帘放入纸浆池中,捞出一张纸的过程叫捞纸;将捞出的纸放在特质的板上晾晒烘干的过程叫晒纸。“眼课”则是指在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加工过程中,全凭操作师傅的眼睛来判断和掌握时机。稍有误差,哪怕一秒,都会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如捞纸,水帘入池后,拿起的速度和水流大小关系到一张纸的厚薄,时间慢了半秒,纸张就会变厚,成了残次品。
而这两门课程,没有捷径可以走,只能通过反反复复,不断操作,不断实践,熟能生巧。由于在捞纸过程中,很多人的双手因长期浸泡在水中,在夏天极易破伤;到了冬天,天气寒冷,双手又要忍受寒冻之苦。晒纸过程,夏天气温本来就已经很高,而晒纸的房间温度更是超过了60℃。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两个字,谈何容易?
龙游皮纸制作技艺——打料
龙游皮纸制作技艺——捞纸
几十年来,为了保护、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造纸手工技艺,我尤其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展龙游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培训,每年都有十几名新人被招进厂里做学徒。半途而废的、尝尽辛苦的不在少数。至今,累计培育龙游皮纸制作的工人400余人,可因条件艰苦,已有不少人都不愿再接触这个行业。当然,也有优秀的,我的学徒中就有6人荣获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称号。我一直都关心爱护老师傅,每年年终都会组织一批手工造纸老艺人、企业老职工进行座谈,传授经验、培养新人。
这几年,我更是注重把整个企业规划建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和传统纸文化工艺特色的文化企业。投入资金,有计划、有措施、有保障地发掘、保护、传承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投入700万元建成龙游皮纸非遗展示馆,馆内除了可以供人们参观和了解皮纸的历史、特点之外,还可以亲身体验手工造纸的全过程。至今,已接受青少年学生、离退休人员、社会团体数千人次的参观、体验。
我希望用这种“走进企业可观看、上了流水线可操作”的互动模式,为中华民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与传统纸文化与孩子们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也希望会有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该行业,共同传承、保护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使龙游皮纸制作技艺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