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免疫及流行情况调查
2018-09-04郭建超许华钊樊福好
郭建超,李 亮,许华钊,樊福好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 广州 5105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所致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严重影响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又称“猪蓝耳病”,以引起种猪群繁殖障碍,仔猪、生长育肥猪群呼吸道问题为特点,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除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等少数国家无疫情而外,PRRS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地方性流行[1]。病毒的易变异,易重组,疫苗株存在毒力返强等特点,使防控难度加大,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本调查的样品来自华南地区26个规模化养殖场的保育猪,采样场生产情况稳定,用颈静脉抽血的方法采集血液样品,并用动物血液保护液保存,第1次采样猪只在48~80日龄,第2次采样在首次采样后混群饲养30 d。
1.2 实验方法及材料
采用PCR技术和ELISA技术,PCR方法检测猪蓝耳病经典株和变异株,PCR采用的仪器和试剂来自金瑞鸿捷(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OCKIT 智能型手提式核酸分析仪、Nublieic Acid Co-prep Kit(PRRSVNA)、Nublieic Acid Co-prep Kit(PRRSV-CN)。
表1 PCR、ELISA检测结果
ELISA试剂盒由爱德仕(IDEXX)提供PR R SV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 PRRS X3 Ab),该试剂盒是以核衣壳蛋白(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使用Thermo Multiscan MK3酶标仪。
2 结果
PCR、ELISA首次采样检测结果如表1,26个猪场的375头保育猪,总体抗原阳性率52.53%(197/375),抗体阳性率 57.87%(217/375),PRRS抗体阳性场率高达92.30%(24/26),仅有2个场抗原和抗体检测为双阴性,同时未进行有关PRRS的免疫。
不同疫苗的使用情况及对应场的抗原抗体情况调查,如表2,其中统计有4个毒株的减毒苗在华南地区使用,13个场注射减毒苗,1个场注射灭活苗。其中减毒苗ATCCVR-2332株使用场数最多,抗体阳性率达81.82%。1个场使用灭活苗,二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达72.50%,但同时存在抗原感染,阳性率达65.00%。
采用不同免疫方式猪场抗体和抗原的检测情况,注射减毒苗的猪总体抗体阳性率不如免疫过两次灭活苗的猪,但其抗原阳性率较低。使用灭活苗的猪群抗体阳性率情况最好,但其S/P均值、S/P≥2.0比例、抗原阳性率均最高,说明其群内抗原活跃度最高。未免疫猪场总体抗体阳性率最低,S/P均值也最低,说明最易受到野毒感染。从抗体离散度看,减毒苗和灭活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在猪群中均匀度都不好。如表3。
不同周龄猪只(人工免疫)抗体阳性率、抗体的S/P的均值和≥2.0比例变化的变化情况,如图1,采用减毒苗和灭活苗免疫的猪只共234头,总体阳性率为66.67%(156/234),检测抗体阳性头/总头数,8周龄25/55头、9周龄68/104头、10周龄39/47头、11周龄24/28头。将本次检测的375头猪只混群饲养30 d后,随机采集85头猪的血液样品,采用同样的方法和试剂,抗体阳性率已达94.12%(80/85),S/P 值 1.86,抗原阳性率 27.06%(23/85)。8周到11周S/P均值、S/P≥2.0比例都在升高,表明免疫后的猪群中PRRSV活跃逐渐升高,抗体离散度降低说明群体中抗体均匀度越来越整齐。
不同周龄猪只(未免疫)抗原抗体阳性的变化情况,抗原阳性率逐渐降低,抗体阳性率在9周龄时又升高,10周龄时又降低,总体呈下降态势。检测抗体/抗原/总头数,第7周10/9/14头,第8周10/15/28头,第9周29/29/65头,第10周3/8/21头,共128头。
不同品种猪只(未免疫)对PRRSV的感染状况,如表4,杜洛克猪感染率最低。
表2 不同疫苗的使用情况
表3 不同免疫方式猪场抗体和抗原情况
图1 抗体阳性率、S/P值均值及≥2.0比例变化情况
3 结果讨论
我国在1996年分离到PRRSV[2],2006 年以后,我国暴发了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3],时至今日人们在研究防治PRRS领域仍未取得有效进展,尤其是在疫苗的研究使用方面,该病一直是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本次调查的26个猪场的抗原抗体的情况,仅有两个场抗原和抗体检测为双阴性,同时也未进行有关PRRS的免疫,可见华南地区能保持双阴性的种猪场屈指可数。在进行免疫的猪场,个别场抗体阳性率低,同时场间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从12.50%~100%,免疫效果差次不齐。除阴性场外,其余猪场均存在PRRSV感染状况,阳性率18.75%~100%。总体华南地区PRRS疫情复杂、防控形势严峻、净化困难。
PRRSV变异和毒株重组频繁,新毒株层出不穷,减毒活苗回复突变和毒力返强[4],同时交叉免疫效果差,单一毒株的疫苗不能抵抗或者只能抵抗部分其他毒株感染,不能阻止病毒在猪群中的传播感染,只能够抑制或减少临床症状的发生[5]。本次调查数据看,对于进行PRRS减毒苗免疫的猪群,抗体阳性率高,抗原阳性率低,免疫后效果最好,即可提供最大限度的免疫保护,又可以降低疫苗毒在体内的存在时间。本次统计华南地区有4个减毒株疫苗在使用,包括了经典株和变异株,各个毒株的抗体阳性率/抗原阳性率,ATCCVR-2332 株 81.82%/57.58%,JXA1-R株 86.36%/72.73%,TJM-F92株 61.54%/61.54%,HuN4-F112株38.03%/40.85%,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在80%以上的有ATCCVR-2332 株和JXA1-R株,但是ATCCVR-2332 株抗原阳性率较低,因此减毒苗中ATCCVR-2332 株(经典株)免疫效果最好。
图2 未免疫猪只抗原抗体变化情况
表4 不同品种猪只(未免疫)对PRRSV的感染状况
猪群免疫后的理想效果是抗体检测应该全为阳性,S/P值最好在1.6以下且大于2.0比例越低越好,但猪场很难达到这种水平,本次统计(表3)表明使用灭活苗的群体S/P均值高于减毒苗,且S/P值≥2.0的比例较高,这些特点表明使用灭活苗的猪群中PRRSV处于更加活跃,猪群潜在风险最高,虽灭活苗诱导产生抗体的阳性率较高,但其抵抗再次感染的能力一直备受质疑,Federico A报道灭活苗免疫,再次感染尽管可以诱导干扰素和中和抗体反应,但不能够起到保护作用[6],Zuckermann FA也做过相应报道[7]。本文较高的抗原阳性率65%,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灭活苗不存在减毒活苗回复突变和毒力返强等现象。
免疫后的猪群按周龄分析(图1),8周龄猪只抗体阳性率最低,以后逐渐升高,可能在哺乳阶段注射疫苗后,由于外界应激较频繁,如断奶、混群、换料等,加之仔猪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弱等原因,抗体并没有立刻达到理想的保护率(75%~80%以上),也可能与抗体在机体内存在的时间规律有关,哺乳阶段接种后免疫抗体上升后逐渐下降,从8周龄又开始上升,Eric A对3日龄5头仔猪接种病毒,利用IFA对病毒N蛋白抗体检测,N蛋白抗体在14、21、28、42日均为阳性,58日龄变为阴性,70、86、93、106、113、127、140日 龄 为阳性[8],58日龄即为本文的第8周。随着猪只的生长,免疫系统的完善,同时PRRSV在猪群中活跃度也呈逐渐增强状态,被感染猪只不断增多,抗体阳性率从第8周的45.45%到第11周达85.71%。375头猪在混群前抗原阳性率52.53%,抗体阳性率57.86%,S/P值1.12,混群饲养30 d后,抗原阳性率27.06%(23/85),抗体阳性率已达94.12%,S/P值1.86,抗体阳性率和S/P上升很快,可能与本次混群是不同来源场、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减毒株免疫的猪,加剧了病毒传播感染,被感染抗体阳性率不断升高,血清中抗原阳性率降低。
未免疫过疫苗的猪群总体抗原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6.88%、40.63%,抗原抗体都随着日龄增加而降低(图2)。抗原阳性率逐渐减低,可能随着日龄的增加猪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增强及易感性降低,也可能超出PCR血清检测的时限,病毒仍定植到其他位置,如扁桃体、淋巴结。利用RT-PCR对感染后血清检出的时限在1~35 d,有报道称时限更长,在实验条件下感染PRRSV后130~157 d时可以从扁桃体和口腔试子中分离病毒[9],因此血清检测抗原呈阴性并非表示体内无PRRSV感染,但可以说明猪只已经摆脱了病毒血症时期。抗体的阳性率逐渐降低,与抗原的降低有关,也可能与N蛋白抗体在体内随日龄的增加,而含量降低的变化规律有关,Batisia发现即使淋巴结中有病原的存在,血清中N蛋白抗体也会减少[10]。调查结果显示,未免疫猪场PRRS无明显临床症状且不做任何免疫的猪场,抗原抗体的阳性率都会降低,这是否说明,即使哺乳或保育阶段初次检测抗原抗体的阳性率高,本文第7周测定抗体71.43%,抗原64.29%,也无需增加相关免疫程序,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持续保持优良的管理,不引进阳性猪,即可保持猪群稳定。但这些猪场仍需做好持续的动态监测,这种隐性感染是否对猪场生产成绩有何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同时对未注射疫苗的猪只,按不同品种分类,发现不论从抗原还是抗体阳性率,杜洛克的感染率最低,这可能和其遗传性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