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承礼仪懂得感恩的案例分析
2018-09-03赵振平
赵振平
摘要:由于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于父母的辛劳一无所知,却追求享受,追求奢华,羡慕虚荣。加之受應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的“三观”培养和人格教育,造成学生在学校里不知道尊重他人、不会礼让,在社会上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传承礼仪懂得感恩”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传承礼仪 感恩
一、产生背景
我们所在学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关爱他人”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学生对于父母的辛劳一无所知,却追求安逸享受,推崇社会上追求奢华、羡慕虚荣等不良之风。加之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的“三观”培养和人格教育,造成学生在学校里不知道尊重他人、不会礼让,在社会上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鉴于此,自2015年第一学期,结合我校德育课题,我们把德育教育的着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传承礼仪懂得感恩”的培养教育上。
二、案例内容
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我们曾在低、中、高年级各选一个班做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里来了客人是否会主动让座?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平时是否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成绩不好,是否会觉得对不起父母?……结果只有15%的孩子作了肯定的回答。究其原因,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爱”太容易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体味什么是爱,爱就把他们淹没了。正因如此,在他们身上出现“只知索取,不懂付出,不愿付出”的现象就很自然了。
三、项目创新点
(一)突出自我教育意识
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就可以奏效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使学生能有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注意学生内心的自省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在体验、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
(二)突出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此,应确立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会,一改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说教模式和简单粗暴的作法。我们深知:任何一个学生的不良习惯或不良心理的形成,都不是他们的过错,也不是他们所情愿的,而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不同的因素影响所致,孩子是无辜的。因此,我们在活动中,尽量贴进学生思想实际,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更加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
四、实施过程及措施
(一)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是每个人道德水平的外在形式,是美好心灵的外衣,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一种规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也是打开人的心扉的一枚钥匙。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礼仪教育阵地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更是重要的礼仪教育阵地,浓厚的、优雅的人文气息,对人言行的规范作用、导向作用及个性发展的塑造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教室的布置上,分别设立了“礼仪评比栏、礼仪展示栏、礼仪评价栏、礼仪论谈栏、礼仪读书栏”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教室的每一块墙壁都是礼仪教育的生动画面、每一个角落都具有礼仪教育的内涵。它时时提醒学生:“我很美丽,请爱护我!”“我很整洁,请保持!”“我很高雅,不要粗俗!”这种无时不在的教育犹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无声老师,引导着每一位学生向传统礼仪文明一步一步迈进,养成教育也就是这样逐步地完成的。
2.礼仪教育制度化
只有明理于心,才能行礼于人。班级礼仪常规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我们通过让同学们上网、查资料、借阅图书等方式,师生共同商订了“礼”字的班风口号。同时制订出班级的文明班规。全班学生一起签名,共同践行,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争戴礼仪之章。由于班规是学生们共同制定的,得到了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学生们对自己制定的班规极感兴趣,它好似一艘载德之舟,悄然驶进学生的心灵港湾,又好似一颗“爱”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同学们从中受到礼仪的熏陶,明白了应该如何做人做事。
3.礼仪教育活动化
我们以每个教学班为单位,以“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班级建立礼仪箱,反映班级好人好事、批评与建议,发动学生收集礼仪故事,创编礼仪歌,绘制礼仪儿童画;举办礼仪教育成果展,说说或写写身边的礼仪故事;组织学生开展“礼仪在我心中”的活动,举办礼仪常规知识竞赛、礼仪常规表演赛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明礼仪训练,从书本的摆放、敬队礼的姿势到上下楼应走的正确方向,逐一进行训练;从升旗仪式、集体集会、课堂纪律、早操列队、上学放学、课余活动等一系列礼仪教育,毫不松懈。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即兴表演等形式,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文明礼仪形成清晰的概念,明确的认知,从而起到了明理导行的作用。
4.礼仪教育方法化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读书是为了明理,读书与做人是一致的,“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礼仪教育活动中,我们以“读好书、习美德、立良行”为座右铭,开展课外亲子阅读活动。早上,利用晨读的时间,全班一起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明白立身处世、接人待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孝亲尊师的智慧思想中。中午,“读书读报”时间里,把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手抄报、小书签或读后感等形式进行交流。晚上,学生与父母一起“亲子共读”,使书香氛围家校合一。学生们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充分得到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熏染。
同时,学生还将在学校所学的礼仪知识和行为带回家,大大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早晨一句“我上学去了,再见”,晚上一句“我回来了”,让父母感受到孩子懂事,给父母带来一份甜甜的温馨。有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通过礼仪教育,学生学会了以诚待人、以礼待人,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同时获得自尊,礼敬别人的同时获得自信,遵守学校、家庭、社会礼仪规范的同时获得自重,从而形成了健康的人格。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文明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了校风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体味他人的付出与辛劳
1.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我们是永远报答不完的,但孩子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作为对父母深情厚爱的点滴回报。为此,我们每学期都开展亲情回报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1)布置爱心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记住父母的生日或者父亲节和母亲节画一幅画,写上祝福语送给父母。减轻父母劳累,主动做家务,包括倒垃圾,拖地,洗衣服,洗碗,做饭,做菜,端茶等。给父母剪手、脚趾甲,洗脚等等。
(2)写一封“写给爸爸妈妈的知心话”的信。期中考试后,让学生在成长档案袋的成长记录册上写上一段对父母的知心话,在父母来开学校家长会的时候给父母看。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如果你的孩子的话感动了你,你就回复你的孩子一段话。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而体会爱的真谛。
2.感激老師的教诲之恩
(1)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上课的情况;人人当一天小老师,管纪律,教生字。
(2)每学期开一次批评与表扬的辩论会,正确理解老师的批评与表扬。
(3)召开主题班会《老师,我爱您!》,组织诗朗诵《颂园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奉献与无私。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理解了老师批评的用意,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3.感激同学问的相助之恩
每个学期我们都开展以“心连心、手拉手”“共同进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为同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体会到集体的关爱以及收获和付出的快乐。
4.感谢祖国培育之恩
(1)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要求学生每学期学唱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
(2)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收集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3)开展“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讲故事比赛等系列活动。
五、反思及总结
(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我们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根基,是我们在解决随着时代发展所产生的各种思想教育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二)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单纯的说教收效甚微。
(三)教师必须用全身心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付出爱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植下爱的种子,让他们学会爱身边的人或事物,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六、效果及反响
我们以传承礼仪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为主要手段,一年多以来,我们实施的系列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参与中得到了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心境得到了净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洒下了爱的阳光。使他们学会了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学会了感激身边为他们付出的人和事,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明显增强。还让学生们懂得了回报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从学会感谢做起,说一句感谢的话,打一个感谢的电话,用一句礼貌用语等等。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体贴,对师长、同学、朋友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热爱等。
“传承礼仪,懂得感恩”活动的开展,极大带动了校风和学风的转变,多数同学能够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学生文明礼仪修养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责任编辑: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