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三胞胎成长过程的分析与思考

2018-09-03刘亚松

儿童大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尊重沟通信任

刘亚松

摘要:本文就三胞胎兄弟的成长转变展开论述,从三胞胎兄弟不好好学习,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正常教课,到通过教育引导三兄弟在学校劳动中,表现积极,有什么活总是抢先在前,还时不时地帮助弱小同学干活。在体育课活动中,三胞胎兄弟帮着老师组织好队伍,敬候老师的命令,在体育课中,三兄弟又积极地配合老师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说明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事实上,当学生随意在教师面前展现喜怒哀乐的时候,当学生向教师主动说悄悄话的时候,教育就真正的成功了。

关键词:尊重 信任 沟通

【案例背景】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几十年了,在多年的教学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碰到过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过,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我所教的孪生三兄弟,他们的成长给我很多的认识与启发。这是我刚接收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并承担起该班的班主任工作,我起初认为二年级的孩子都小,闹不出多大的事情来。可经过几天的教学工作,感觉这个班不是太容易管教,班里有三个孪生兄弟。大的叫刘伟(化名),二的叫刘飞(化名),最小的叫刘过(化名),三兄弟个头一般高,模样长的及其相似,不注意还真难以区分,三兄弟在学习上几乎没有任何的想法——不学习,他们不但不学,还在班里起反作用,他们“团结一心”扰乱其他同学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到老师的正常教课。有一次我在给学生分座位时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孩子愿意与他们三兄弟同桌。后来知道原因是:学生们都害怕跟他们接触,如果接触,不小心让他们三兄弟不高兴,就会招来一顿打,这就使得同学们都远离三兄弟。我面对这种情况,心里也是犯愁,经常问自己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驯服”这几位“捣蛋鬼”?我怎样才能“融化”他们,才能安心地“管得住”他们,使他们走上正确道路。

【案例描述】

为了搞清三胞胎“团结一心”扰乱班级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地转化策略,我专门走访三胞胎兄弟以前的所有任课老师。她们几乎都说,三胞胎兄弟从来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多的小动作,有时还会发出一些怪叫声影响别人,课下还经常欺负同学,学习成绩差得没法说。我又专门多次去三兄弟家里,从他们的父母那里了解了三兄弟的具体情况。

由于三兄弟的父母经常在外给人打工,家里无人照料,于是三兄弟在五岁时,他们就自己做饭烙饼等等,开始承担起一部分大人的活。父母经常不在身边,使得三兄弟无人管教,我行我素,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三兄弟在行为上没有约束,胆子都比较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因此在家里,在学校都表现的好暴力,好打仗。由于没人管教,更没人过问三兄弟的作业是否完成。时间一长,自然的就厌学和不学了。由于根本完不成家庭作业,第二天检查时,老师就让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到教室外完成,而老师又讲新内容。就这样,不但原来的作业做不好,也没机会学新知识,学习越来越差。学习差,上课听不懂,无聊,三兄弟就更爱做小动作了,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我经过几次的家访,对三胞胎兄弟在家的表现有所触动。到学校之后,我就非常留意三兄弟的表现。发觉三兄弟身上闪光点还真不少,比如在学校劳动中,他们的表现还挺积极,有什么活总是抢先在前,还时不时地帮助弱小同学干活。又比如在体育课活动中,三胞胎兄弟帮着老师组织好队伍,敬候老师的命令,在体育课中,三兄弟又积极地配合老师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这俨然是优秀学生的表现,不像是捣蛋学生所为。我看到这一切都记在心里。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开始找三胞胎兄弟中的老大刘伟交流谈心,询问他的生活怎么样,理想是什么,愿望是什么。经过与刘伟的交流,使刘伟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由此看来,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要先放下自己的面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接受你的教育,认同你的观点,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

对于三兄弟的教育引导要因人而异,老大喜欢别人与他沟通,只要语言适合得当,老大还是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的。三兄弟中的老二跟老大就有所不同,老二喜欢绘画,他经常一人在书桌上拿支铅笔画一些小草小树的。因此,我从家里拿来几本有关绘画的书籍,让他学着画画,这样渐渐地,就拉进了我与他的距离。三兄弟中的老三让我头疼,我跟最小的刘过怎么说都不听,用了各种办法,对他来说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在学校犯了错误之后,过两天又犯同样的错误,最后,我想到同家长一起努力来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犯错的几率越来越少,行为习惯越来越端正。

【案例分析】

一、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小学阶段的三兄弟由于家庭原因无人管,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教育,成了在学校有名的“管不住”,有名的“暴力分子”。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却能从尊重学生人格入手,从点滴小事人手,发现优点,创造适宜发展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爱,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幸福。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就是要确实承认学生走向成人、走向完善的發展总趋势,而不能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抹煞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将来的能力。表面看,三兄弟上课爱做小动作,如果仅仅是一味批评、指正,也许会一时有效,但更多的情况是“当面点头称是,过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师生都会失去耐心和信心,甚至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将学生打成另类。而我却看透了“爱做小动作”背后的深层问题,从尊重关心着眼,从帮助寻找学习方法人手,激起三兄弟学习的兴趣,促使三胞胎兄弟在课堂上逐步从“无事干”向“有事做”转移。

由此看来,当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遇到教师的真诚、关怀和理解时,就会撞击出成功的火花,成功的欲望就会被燃烧起来。反之,就会变得缺乏理性,固执、叛逆,走到我们希望的反面。

二、信任是发展的动力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学生发展的可塑性,决定了其行为的不确定性;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决定了学生表现的多样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句流行的话语,用在别的方面可能会有片面性,但用在教育学生上却是千真万确。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能施行不同的教育,所谓因材施教,促进其现有差异的发展。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倾向和智力倾向的组合。由于天赋和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其所表现出的智力才能是不相同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现实的大量个案也告诉我们,某个方面的“差生”恰恰就是另一个方面的“优生”。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功。”只有让信任的“阳光”普照学生,给学生的发展注入“太阳能”,才能为学生成功、成材提供永恒的动力。

三、沟通是成功的桥梁

多一点沟通,就会少一点摩擦。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要对学生的言行仔细观察,冷静思考,寻找沟通的话题,创设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暴露心灵,让教师在沟通中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石。假如教师多一点倾听,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惩罚,类似这样的学生也不会成为“典型”。

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事实上,当学生随意在教师面前展现喜怒哀乐的时候,当学生向教师主动说悄悄话的时候,教育就真正的成功了。

(责任编辑:冰冰)

猜你喜欢

尊重沟通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