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学类文本鉴赏教学实效的方法探微
2018-09-03程玉娟
程玉娟
摘 要:文学类文本鉴赏教学在整个文学教学课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对文学类文本欣赏能力以及学生的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文学类文本鉴赏教学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文学类,而是让学生深入其中,真实的去探究文学类作品背后的意义,促进学生对文学类作品的理解。基于此,本文对提高文学类文本鉴赏教学实效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学类 文本建设 教学 实效方法
1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语言鉴赏
1.1变换字词法。此法为通过变换原文中的某些字词后再与原文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文本的遣词用字进行深入辨析,体会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一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鉴赏《景阳冈》武松与老虎相遇的片段:
师:此处描写,老虎的动作是“扑”、“掀”、“剪”,而武松只有一个动作———“闪”,太一般了,而且重复雷同,不如换成“躲”、“跳”、“跃”,同意吗?
生1:武松此时是避其锋芒,“闪”写出了武松的机智,不能换。
生2:既是“避其锋芒”,我觉得用“躲”好,“躲避”嘛。
生1:不行,换“躲”会让读者觉得武松怕虎,有损英雄形象。
生3:“跳”和“跃”动作大,比“闪”更现出武松的武艺高强,我同意换。
生4:“闪”的时间短,最能突出了武松的反应快,动作敏捷,不能换。
生5:当时武松猝不及防,“闪”是他的本能反应,“闪”最准确,不能换。
这样的赏析,立足于细读文本,使学生对作品的用词精准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2删减原文法。即对原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删减后再与原文比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与主题意蕴的关系进行深层思考。如《景阳冈》教学中,教师在PPT上删去武松上山看到告示时的心理活动部分,说:“我觉得这部分纯属多余,应该删去。”
生1:是呀,武松是大英雄,怎么会犹豫、害怕呢?这段心理描写有损武松的英雄形象,应该删去。
生2:我不同意。武松也是人,此时他已相信山上有老虎,心里有一点点害怕是很正常的,这样的描写合情合理。
生3:武松当时虽然稍微犹豫了一下,但他最后还是还原了英雄本性,决定“不能回去”,这样的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不能删。
生4:武松开始是不相信有虎才上山的,此时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体现了他的英雄本色,如此出彩之处,怎么能删了呢?
师:看来这处描写不仅不损形象,相反还让武松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那就不删了吧。(教师点恢复符号,学生笑。)
如此删减对比,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这段心理描写的真实、贴切和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也使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1.3想象表演法。阅读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学生的文学鉴赏更是离不开想象表演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翼,领略文本的奥妙,获得文学鉴赏的审美愉悦。如《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就可以采用此法进行鉴赏,引导学生一边入情入境地阅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的情形。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让两位同学表演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感受小嘎子在摔跤过程中不断变换动作的原因,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 立足教材文本,进行整合延伸
2.1赏析片段,延伸整部。《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以纯朴的风格和梦幻般的语言把读者带到了老北京的南部,把他带入了充满纯真和童趣的故事情境中。在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掌握课文中典型的句子段落,分析句子后,在课文末尾抓住“我多么怀念童年生活在北京南部的那些风景和人物!”在作者想念的人物中,有一个叫牛的同龄女孩,但她没有亲生父母,她的养父母经常打她,把她的时间花在英子身上,“她说。你想认识她吗?“这种巧妙的引导,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强烈欲望,使他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分析《城南旧事》中的句子,从而感受到权威的抚慰、宁静的语言和对旧北京无与伦比的怀旧情怀。
2.2立足一篇,延伸其他。六年级版第五套教材是以“初识鲁迅””为主题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少年闰土》为立足点,从整体入手,以“插层土”的变化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欣赏《故乡》原著。通过对中青年插层土的形态、语言、运动和体态的比较,探讨了插层地球发生巨变的原因,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深刻地理解了故乡的意义。在学生认识到鲁迅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通俗作家”的基础上,老师带领祥林姐夫孔一吉穿越夹层土壤。阿Q等经典人物通过“读前、读后的对比、理解意义”等经典人物,在课后阅读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等经典人物。在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会觉得欣赏这些作品那么困难。
2.3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文学类鉴赏新课程标准是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成长路程不一样,那么学生的情感、文学类基础、生活经验以及心理特征都会存在着不同,所以学生对于同一件文学类作品自然也会存在着不一样的看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学类鉴赏课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利用学生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自己特有的生活经历去理解文学类作品,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类鉴赏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作为文学类教育者,应该在文学类鉴赏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教学水平,总结文学类鉴赏教学经验,使得学生的文学类鉴赏能力不断提升。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文学类鉴赏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鉴赏的文学类作品从简单到增加一定的难度依次递增,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类鉴赏能力。
參考文献:
[1] 黄娟.浅谈构建“四位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场的策略[A]..2016年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2016:4.
[2] 陈仁江.语文教学专家“文本研读”给我的启示[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3.
[3] 郭惠文.既要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四)[C].:,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