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融合与重构
2018-09-03万伟徐伟
万伟 徐伟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生产资源。能否利用数据为企业树立竞争优势,是财会人才的核心价值体现。数字化时代需要的是具备“通识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互联思维”的财会“通才”。只有对现有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融合与重构,才能培养出以数字化能力为核心、具备互联思维、满足数字化时代需求的财会“通才”。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财会人才 融合 重构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平台和工具。企业寿命、产品生命周期、竞争用户和市场份额的时间窗口在数字化时代越来越短,商业范式存在突变和不连续性。数据成为宝贵的生产资源。能否利用数据为企业树立竞争优势,成为财会人才的核心价值体现。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与会计相结合,使得现代会计与财务正开始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云会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会计师未来职业发展的担忧。面对数字化挑战,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需要变革,数字化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财会人才,怎样去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
一、数字化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财会人才
数字化时代,人才是企业核心资源要素中最为稀缺的资源。数字化时代需要具备“通识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互联思维”的复合应用型财会人才,称之为财会“通才”。
(一)通识知识
数字化时代的财会人才,不能将视线局限于狭义的财会范畴,而是需要在精通财会专业的基础之上,注重培养多方面、多学科相融合的跨界知识,提升财会人才的复合能力,成为数字化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二)实践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是指基于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财会领域各项业务的实际操作中,这不仅需要从业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更需要具备运用基本的财会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的数字化能力是财会类学生要重点学习和掌握一项专业技能。
(三)创新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化,各行业的业务创新层出不穷。比如,金融产品日趋复杂、投资标的日趋多样、流动性要求日趋提高、信息披露日趋重要、风险识别日趋复杂等特点,使得金融工具的核算难度非常之大。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强、知识接受能力快、富有超越传统思维想象力”的复合应用型财会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四)互联思维
“互联网+”行为计划的推出,企业开始拥抱互联网,推进数字化转型。企业非常需要具有互联思维、跨界能力,又兼具财会、金融、信息、数据挖掘、管理等多知识、多技能结构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互联思维是由财会生态系统跨越财会、信息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跨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包括用户思维(客户为中心的体验思维)、简约思维(信息碎片化、传递极速化思维)、社会化思维(商业模式的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信息整合、挖掘思维)、平台思维(开放、共享、共赢思维)和跨界思维(行业融合思维)。
二、数字化时代财会人才培养需要遵循的原则
数字化时代高校会计教育要培养具备财会、信息技术、数据挖掘和管理技能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应用型财会“通才”,需要遵循以下培养原则。
(一)以“市场化、能力本位”为基础的原则
“市场化、能力本位”是数字化时代财会人才培养需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市场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甄别标准。财会人才的培养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要将财会专业知识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尤其是要注重财会知识与创新业务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复合型原则
复合型原则要求所培养的财会人才既能够达到数字化时代财会业务操作的基本素养,又能够具备管理、金融经济、计算机、数据挖掘等学科素养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修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熟悉财会相关法律法规,并能够严格予以执行的态度,具有勤奋、严谨的职业习惯和工作热情的复合型跨界人才。
(三)应用型原则
应用型原则要求在财会人才培养方案上,围绕数字化时代应用型人才所需具备的素养,明确应用型财会人才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适应性、能力本位为特点的课程设置为基础,重点围绕核心课程进行优化衔接和有机整合,将岗位实际所需的职业素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机协调。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将数字化时代最新知识、技能、方法融入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构体系中。
三、数字化时代财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融合与重构
数字化时代,在坚守以“市场化、能力本位”为基础的复合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融合”与“重构”的双重驱动推进财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将传统财会专业知识与跨界通识知识相融合、校内校外联合培养进行产教融合,更需要在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培养体系等体制方面进行重构。
(一)基于互联思维的融合机制改革
1.传统财会知识与跨界通识知识的融合
在财会人才培养机制上,将传统财会知识和跨界通识知识进行融合,注重创新意识、互联思维的培养,以及包含信息技术、金融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非专业性的通识知识(软技能)培养,形成契合数字化时代特征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出一个开放性、创新性、交互性强的财会通才培养环境,夯实复合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
2.校内校外培养机制的融合——产教融合
贯彻“市场化、能力本位”的数字化财会人才培养原则,最为关键的是要落实“产教融合”。除开设最新的实务课程外,还要成立校外的实践基地,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实践,实现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机制的融合,打造出高端的复合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體系。
(二)基于互联思维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1.思维方式的重构
数字化时代对通识知识、创新意识、互联思维和实践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专业化培养思维,逐步转向通识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和符合“互联网+”背景下的互联思维和实践能力转型。财会人才必须具备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总结归纳信息、挖掘数据特征等创新思维和数字化能力,实现思维方式的重构。
2.价值理念的重构
数字化时代财会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接近市场客户,通过对市场的接触和调研,提炼出客户对于财会人才最新的知识需求和能力需求,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动态完善财会人才培养方案,造就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应用型财会人才。
3.培养体系的重构
数字化时代,高校构建财会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以市场化、能力本位为基础,立足复合型、应用型原则,从培养模式(校企订单合作模式)、培养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要求(专才向通才转变)上进行重构。
(1)校企合作订单模式值得推广。各种新业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机会、路径和模式。为了契合这些变革,需要在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订单”合作正好契合了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通过企业的介入与全程参与,可以实现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致力于復合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实现财会专业学生在通识知识、创新意识、互联思维和实践能力上的全方位提升。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字化时代,行业企业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积极与高校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最终将自身所需财会人才的培养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作为高校更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复合应用型财会人才,并着力推进符合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师资队伍建设,重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备通识知识、创新意识、互联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师资团队。推动校企共建基础上的资源共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共同驱动数字化时代复合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
(3)培养理念的转变。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基于财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理念已不合时宜。培养理念需要转变,从先前的“专才”向“通才”转型,形成以数字化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其它通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创新能力、谈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培养为补充的新型财会人才培养体系。
总之,在数字化时代,高校的财会人才培养必须遵循市场化、能力本位原则,从传统的财会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转向财会通用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方式进行培养,满足数字化时代对高端财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庞世俊,姜广坤,王庆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21-23.
[2] 常宁宁,王静.“互联网+”模式下的财会人才培养思辨[J].经济研究导刊,2016(23):64-65.
[3] 戴悦,于婕.财会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方式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2(10下):158-160.
[4] 曹中红,魏朱宝,王书珍.“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5):89-91.
[5] 王静.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财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经济研究导刊,2016(23):56-57.
[6]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作者简介:万伟(1980—),男,重庆人,博士,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