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
2018-09-03傅斌
傅斌
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以满足当前教育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不同于小学、初中,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汉字、了解文章主旨大意,对于文章背后体现的人文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人文教育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影响着学生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认知观念,有助于健全学生的独立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进而影响其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最终实现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人文教育,人文在前,教育在后,人文精神的本质在于对人性的塑造,使之更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更加趋向于真、善、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认知观念,并拥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价值观,但整体来说仍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诱惑、刺激影响,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以及扭曲不良的价值观念,因此,人文教育中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教师自身要改进教育理念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教育,教师首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人文教育思想,而不是迫于高考压力,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文章诗句的背诵及语句分析,忽视人文教育关怀。教师除了在思想方面提升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之外,还要在自身素质方面通过自主学习或参与相关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使自己对人文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对人文教育的融入游刃有余,对学生产生更加积极深刻的影响。若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高,不仅很难做到人文教育的融入,在影响力方面也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塑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升学考试压力,课堂氛围严肃、紧凑、甚至有些压抑,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但高中生毕竟还未真正长大成人,究其本质上来说仍是一个孩子,而孩子的天性就是乐观、开朗、阳光,因此一直处于严肃压抑的课堂教学气氛下,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未必是件好事情,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其比较偏于形象思维,学生只有在相对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才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升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喜爱度与接受度,这对人文教育的融入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高中语文人文教育融入中,教師要善于制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三、展现文学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
除了教师自身具备足够的人文素养、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对于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善于展现文学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文章主旨大意通过详细讲解让学生记牢,对于重要的文章还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关键句子的分析也要详细讲解,忽视文章真正的精髓即人文情怀的展现,教师必须改变这一局面,使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展现文学作品背后
的人文精神。
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教师讲解文章主旨大意和情感,对其中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背诵之后,便觉得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实则不然,为了达到人文教育的效果,还需要语文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及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四十三岁时因“乌台诗案”被流放黄州,仕途上的不得志,精神上的苦闷使诗人备受打击,但生性豁达的诗人并没有就此沉沦放弃,而是用浪漫唯美的笔调写下了《赤壁赋》这篇文章,文章描写了月夜美景下作者泛舟畅饮,以客人幽怨苦闷的洞箫声调引出主客辩论,探讨人生观与宇宙观,文中某些语句描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及时行乐,但结合作者生平来看,其真正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不要去追求那些看似超脱尘世、过于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要立足当下,面对生活打击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与乐观豁达的情怀,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精神在作者遭受重大打击的前提下显得尤为可贵。
学生在得知作者生平遭遇后再来看这篇文章,其感悟自然更加深刻,苏轼的一生既坚持了作为一名士大夫积极入世、富有社会责任感、刚正不阿的独立人格理想,又保持了对超越世俗的文化追求,达到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高度和谐的状态。这种基于文学作品背景的人文价值观念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地对作品进行解读所能比拟的,能够取得语文教学对高中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效果。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与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对高中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有必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结合教材背后的人文历史发展,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作用,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5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