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学生隐形成长,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018-09-03李应胜
李应胜
语文教学这门学问应该说早经很多能人贤士反复研究过,而且有不少成功的实践经验供我们借鉴和效仿。我这里谈的只是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点感悟。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注重实效,应着眼于学生的隐形成长。具体地说,就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三个热爱”——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热爱的老师;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热爱的实践性舞台;要让祖国的语言文字成为学生热爱的表情达意工具。
一、让学生热爱老师
语文是一门难教的学科,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公式和定理。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它无法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它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扎实牢固的语文功底,要让学生觉得在你这里有取之不尽、索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同时,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的幽默与风趣的品质,以及富于变化的语言表达水平,使课堂不至于沉闷枯燥。教师要令孩子们时而渴求你赐予的知识甘露,时而陶醉于你丰富优美的语言感染,时而又畅游在你随机引入的诙谐空间。要做到这些,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为自身补充营养,让自己成为“有奶的娘”,自然会博得学生的热爱。
二、让学生热爱语文课堂
语文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因为文字的千变万化会带给人无尽的情趣。所以,语文知识的掌握在于实践和运用。试想一个人只达到会认、会写成千上万个汉字或词语,而不懂得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巧妙地运用,他又如何能體会到无尽的情趣。正如某位专家强调的,课堂上要重视“学车原理”一样,如果从来没上路跑过车,即使你掌握了再多的驾驶理论、牢记了再多的交通规则、设想过再多的应急措施,一旦真正开车上路,你肯定会手足无措,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达到上路实践的目的,就需要教师精心研究多维的课堂设计。
第一,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领悟语句的奥妙。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把“读”的重要性说得很实在。这里面的关键是如何读得有效。比如说你叫同学们将一篇课文自由地朗读三遍后回答黑板上出示的问题。如果将这一任务设计成: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篇文章读三遍——第一遍大家自由地读;第二遍你们陶醉地读;第三遍带着黑板上的问题边想边读。这样一定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至少在读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情感体验、多了一些想象的空间。第二,要尽量让学生在运用中去体会词汇的情趣。无论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向别人描述什么事物,都要刻意地训练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力求达到最佳的表意效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词汇的兴趣和方法,也为他们提高交际能力和写作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有着显著的高下之分,有三个比喻可对应。
第一种像注水,其目的主要在于知识传授,其方法主要是讲授。其实即使是注水,也要注意学生这个容器是不是处于接收状态,如果忽视学生那一头,教师的口舌多半是白费。
第二种像练球。其目的主要在训练能力,其方法主要是练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就像带学生练习打乒乓球,这是针对能力形成过程的特点而言的,其本意并非定位语文教学的整体特点。还要注意,现在我们的练习,更多的是针对高考的狭隘训练,得到的多是象牙微雕而非全面的语文能力。
第三种像导游,其目的指向语文素养,其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内化涵养。其实,光靠讲授和训练,既产生不了一流的语文大师,也难培养健全的语文基本能力。于漪老师说:“求学不读书,相当程度是蹉跎岁月。”当下的语文教学最大的误区就是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如果语文老师能像一名导游,带领大家多在名著的天地旅行,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在宏观上大大提高。
总之,要把语文这门难学的学科变为学生乐学、易学的学科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教师善于开辟,多让孩于们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情趣,多在运用中尝试成长的快乐,语文课堂就一定会成为学生热爱的课堂。
三、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文知识的深奥无边,主要体现在我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变化无穷上。《增广》曰:“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可见,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在传情达意的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认真领会“课内无定法,课外求发展”的说法。将语文教学渗透到日常生活,诸如家庭交流、师生交往、社会交际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语言词汇的运用,或口头的、或书面的都力求让学生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明白、更生动、更形象、更美妙。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在一种听优美的语言、读优美的语句、说优美的话的环境下逐渐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如此看来,一名语文教师能够努力实现上述三个热爱的话,你的学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获得意想不到的隐形成长,因为这些“热爱”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做到自觉、自愿、自发、自主。那么,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就必将取得难以估量的收获。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中学(7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