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阅读障碍,引导藏族学生阅读经典
2018-09-03钱亚超
钱亚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选读经典名著等优秀读物,和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并探讨文本中相关的人生价值问题、时代精神问题,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多数经典作品体现的都是汉族传统文化和思想,对于藏族学生来说有一定隔膜感,在阅读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指导这些学生阅读经典文本时,要采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突破阅读障碍,从而获得个人感悟。
一、推荐民族文献,拓展资源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民族经典文献,先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然后再促使学生逐步关心其他民族的文献,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文本阅读中。
《边城》一文展现了川湘交界的边城茶峒小镇的风土人情,体现了湘西少数民族同胞的人性美。教师可以利用此契机,促使学生阅读一些展现西藏自治区风土人情,体现藏族同胞生活的文本,进行资源拓展。鼓励学生阅读和西藏有关的经典名著《鞑靼西藏旅行记》。该作品是法国传教士古伯察创作的经典名作,作者写了自己从西湾子到拉萨再回到成都一路上所看到的山川风物,不仅具有趣味性,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品中讲述了哪些藏地的名胜古迹,提到了哪些名产,作者眼中的西藏风俗、宗教等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该作品一边思考作品中的西藏和今天的西藏有何不同,并尝试将自己的感触写下来,和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通过阅读和西藏有关的民族文献更好地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产生民族自豪感。
在阅读民族文献的过程中,藏族学生对本族文化有了更深厚的了解,进而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开始主动探究其他民族的經典名著。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阅读经典文本充满兴趣。
二、借助多种媒介,做好导读
教师可以采用建立音像资料库的方式,收集一些和经典文本有关的影视剧作品或歌曲、戏曲作品,在阅读前先让学生欣赏。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师也能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介绍一下名著,做好导读工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节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然而《红楼梦》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不少学生觉得阅读起来较为枯燥,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媒体,先给学生观看一些和《红楼梦》有关的影视剧作品,欣赏《红楼梦》的主题曲。这样初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再鼓励学生一边阅读经典名著,一边展开影评活动,评论一下哪一个影视作品最能展现《红楼梦》原著的精神,其中的人物形象最符合《红楼梦》原著中的人物特点。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是否知道一些同样展现大家族生活的作品,是否有展现西藏大家族生活情态的作品。
不少在内地的藏族学生喜欢接受新知识,不愿意回头看,而不少经典作品恰恰需要回头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做相应的导读,促使学生对阅读经典产生兴趣。
三、组织游历活动,文化熏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可以将阅读经典作品和游历祖国山河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游览名人故居,并介绍一些名家的创作风格、生平经历、经典作品,又或者可以带领学生观览经典名著中提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和经典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接触,进而感同身受。
在学习《想北平》一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北京旅游活动中,在游历活动中更好地感受经典作品《想北平》。在游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北京的风土人情。此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老舍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战乱岁月中怀着怎样的情怀回忆北平,并尝试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了老舍的情感,体会到他的思家恋乡之情。同时,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白这篇作品不仅体现了北平的特点,也展现出作者对她的思念之情。在学生完成游历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作,创作一篇写景类的文章。学生除了可以写一下游历北京的感受,还可以尝试写写自己游历家乡西藏名胜后的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以致用,促进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游历后让学生写一下自己的游览感受,或回过头来再读文本,谈谈游历活动对阅读文本是否有促进作用。这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朱自清先生认为,作为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应该对本国经典有接触的义务。教师在指导藏族学生阅读时要分析个人原因,在指导作品选择时要考虑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等各种问题,推荐更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解除隔膜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经典文本。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