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名宿的世界杯观感
2018-09-03汪大昭
汪大昭
差距究竟何在
中国足球总是与皇马、巴西对比,在高端寻找差距。其实,最大的差距出在最简单最基础的地方,这个问题不解决,以后当然是差距越来越大。无论年轻的姆巴佩,还是年过而立的莫德里奇,都有过年轻的时候,都是从小一天天长大的,都经历过青训。人家到底怎样打下那么好的基础,中国足球一直没有完全弄清。
谷明昌(原中国队教练):中国人到现在还没真正懂得足球是什么。我看过日本人编的青少年训练大纲,从颠球到传球、带球、假动作等等,非常全面,又非常基础,里面有文字、图解,照着练就行。我们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把足球运动过度娱乐化。足球上不去,已经不只是足球界的事,显然是社会问题。
理顺管理机制
不必要求足协主席必须是球星,只要真心搞足球,下基层去看看,听听各种意见,能分析判断,最后拍板决定的内容不是自己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综合各种意见得出来的,有这样的机制,就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
李应发(辽宁队全国比赛十冠王主教练):足球的高层管理关键是用人,自己要懂得点足球,又善用人,事情就不会是现在这样。
胡之刚(原中国队守门员教练):中国足协应当下大力气研究和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而不是简单作执行者。政策一旦提出和通过,所有部门都应当是执行者。
真功夫要靠练
世界杯上的失球当中,乌龙球和定位球等比例提高,但完全由于门将失误导致失球的比例越来越小。不少特别精彩的破门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当然,事情不能绝对化,点球决胜也少有5射5中的,并不是门将神勇,总会有射手出问题。
李应发:日本人专门练一种“最后15分钟”,目的就是要求球员争取进球,90分钟内取胜,避免打加时赛。至于互射点球,我在辽宁队就专门让队员练过,5发5中,加上守门员傅玉斌扑出两个,这球就赢了。守门员的角色有一定运气成分,必须判断一边放弃另一边,完全靠反应根本来不及。
胡之刚:世界杯上各队的守门员都非常出色,不论球队实力强弱,打法是压出去还是收回来,门将都成为全队战术的执行者之一。他们已经不是简单地开球或倒球,移动和接应的目的性很强。门内技术更不用说,几乎每位门将都有出色的表现。
刘庆泉(原中国队前卫):我们小时候踢胡同足球、弄堂足球,现在的孩子在社区里没有地方踢球。虽然这种活动被称为踢野球,但中国现在野球的水平也在下降。训练靠热爱,靠自觉。我在文革后恢复训练时还能跟得上,因为自己一直没有中断训练。1972年在国家队打比赛前,主教练年维泗担心我的体能。我说没问题,不用担心,比赛中照样跑下来,当时已经32岁了。
踢足球是一种享受,但也要通过练习掌握基本技术,球都停不住,总是出界捡球,比赛毫无质量,何谈享受乐趣?
宣传要说实话
中国媒体从1982年起全面报道世界杯,电视直播、专业报刊起到重要作用。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但报道的深度和质量跟不上。
杨礼敏(原中国二队教练):足球宣传不能只对足球界,只对领导,要让社会上更多人了解足球。花了那么多钱,投入那么多力量搞校园足球,搞得好的不多,还有抱着足球做操的,对于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校应当扩大影响力。
容志行(原中国队队长):这么多年,记者也在经受检验,真正是朋友的不用很多,几个人坐在一起聊聊,是很好的事情。我在媒体中的朋友很少,有些人乱写,总在关注球星的生活趣闻。
坚持与时俱进
背后来球打在手臂上,只要手臂是张开的,都算手球,因为胳膊拦住了球的飞行路线。但谁也没长后眼,怎么可能知道背后是不是有球要过来。如果始终把手臂紧贴在胸前或体侧,还怎么跑、怎么踢啊?
谷明昌:这届世界杯赛让人对现在的足球越来越看不懂,比赛实在太难踢了。背后来的球打在手上也算手球,弄得大家都背着手防守,但从背后伸腿却有很多并不判罚。
曹镜鉴(原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主任):足球比赛规则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东西的确不好解释,譬如手球的判罚就不好掌握,甚至给人感觉说不清楚。
这届世界杯赛让人对现在的足球越来越看不懂,比赛实在太难踢了。
胡之刚:中超联赛16支队伍只有北京中赫国安用了23岁以下的守门员,其实各队有很多不错的年轻门将,但谁敢用?守门员靠训练和教练说说是不能成才的,一定要靠比赛积累感觉和经验。23岁还打不上比赛,成才的可能性被压得很小。当年我16岁进入青年队,21岁进入国家队。
魏克兴(原北京国安队主教练):世界杯后,很多人谈论传控打法是不是不灵了。其实,这里有理解问题,也有效果问题。现在世界足球更加注重战术的整体执行力。北京国安这些年來曾有几个大家印象很深的球员,譬如王晓龙、宋博轩、张池明,他们个人能力都不错,边路突破那一下子是闪光点。但是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踢球方式和习惯,来适应和融入球队的打法,不能一脚传中完事,因为国安队强调连续快速传接,需要场上所有位置的球员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