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9-03蒋建敏
蒋建敏
【摘要】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高中毕业就为着将来的职业方向。结合调查发现的高中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课程引导、动机激发、选科以及填报志愿的指导等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策略
一、职业规划的价值取向
心理学对青少年时期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从14岁开始趋向稳定,而对于职业的喜好和价值观也正是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真正地开始考虑职业的选择。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关系个人理想兴趣以及特长的发挥,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物质上的需要,还影响着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感。选择了某种职业,基本上就意味着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长期以来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自我认识、生涯探索、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的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职业。有的高中生面临着对职业、人生的重大抉择,如高考选考科目的确定、高考志愿的填报和专业的选择等,对自己将来做什么一脸茫然。自己将来做什么往往由家长、老师或者其他“明白人”提出意见,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责任感。尤其是高考志愿的填报,这实际上是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的第一次真正定位,会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后职业的选择和就业情况。
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有利于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在就业前做好必要的准备,而且有利于继续升学的学生科学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和专业。职业生涯辅导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专业方向,使其更好的发挥个人的潜质和优势,准確把握职业方向,避免偏差。
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自我目标缺失。家长、老师以及高中生本人在高考前最关注的是“分、分、分”。虽然学习具有取得好成绩这一目的性,但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未来的职业不够了解,对自己的未来的生活状态缺乏预见性分析,更不清楚如何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同将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结合起来。
2.盲目听从,导致生涯角色意识不足。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了解的不够,导致很多高中生的考上大学以后他们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比如,有个考生报考时社会上流行着“经济热”,但自己喜欢研究历史。结果不得已按照家长的意愿考上了大学的经济专业。大学勉强毕业,为了改变职业选择,自己又重新报考了历史专业研究生。这不仅浪费了他们的宝贵精力,也浪费了教育资源,值得反思。
3.没有把高中阶段学习和将来工作联系在一起。高中生还不十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职业种类和紧缺人才,不能很好地确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
4.对职业规划的信息关注度不够。有关调查显示,仅有5.82%的高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职业或升学方面的信息,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职业认知意识淡薄,主动性和参与度都很低。更有的高中生认为没有必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三、高中学生生涯辅导策略
1.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高中生生涯教育课程》可以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引导学生提高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开展专业考察、职业体验等活动。这就要求高中生不能单方面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还会考虑到自己是否有能力适应某种工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但要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兴趣特长以及和能力因素,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引导学生通过一些专业方面的测试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爱好及职业选择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2.激发学习动机。在高中生职业生涯的辅导方面,由于相应的师资欠缺和信息不畅通,学校应充分调动家长这一丰富的人力资源,选择一定的时间组织家长到学校来现身说法,形象的向学生阐明自己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能力。这样,对于那些有职业目标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激发他们培养职业技能的催化剂。对于那些还没有职业目标的学生,可以促使其正面的来思考这个问题。
3.要强化学生对选科以及填报志愿的指导。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落实,多数省份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推行“3+3”模式,除语数外之外,3门选考科目中,“6选3”模式成主流,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这个选科关系着学生的兴趣特长,也关系着学生对社会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因此,在高二之前,学生就要形成自己的择业标准,让他们在了解各种职业的情况下明,确自己的专业或职业方向。应建议学生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从自身实际出发,了解自己的各种特点,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参考文献:
[1]赵士果.高中生职业生涯规的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07).
[2]刘华,马丽群.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上海样本[J].中国德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