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18-09-03李勇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诗歌交流

李勇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是通过语文学习获到的。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把握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在积累、整合中提高

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整合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实践中,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必修1的过程中,诗歌、散文等内容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文体,因此,掌握必备的这两种文体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学习之初,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去把握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常识性知识点,了解韵律、修辞、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把握,使学生在遇到同一类文体的同时,能够及时通过思维的反馈,搜集相关的信息,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以学习《雨巷》为例,学生首先要了解朦胧诗派的诗风,即音乐美与朦胧美。音乐美主要是通过韵律和节奏的起伏变化来体现,我们看到诗歌通过双声叠韵等音节变换的形式,呈现出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缠绵等丰富的心理内容,而在形式上又使人感受到低沉缓慢、舒缓悠扬的节奏和韵律之美,读起来一唱三叹、迂曲反复、回肠荡气,听起来悦耳缠绵、韵律和谐,又似一首小夜曲。诗歌一共有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顿都设在诗行的行首,将该字的韵尾拉长,读起来有了一种舒缓悠扬的效果;押韵使诗歌读起来具有很强的音乐美和旋律美,诗歌从头至尾都用“ɑng”韵,中间没有换韵,每节押韵两到三次,相隔不远重复一次;长短句相结合,形成了回环往复的节奏,反复和排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烘托了诗歌的氛围。诗歌中的意象即诗歌中经常出现的物象,通过反复阅读感受物象中的意蕴,能丰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增加学生的积累整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阅读鉴赏中发展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主要方法之一。学生在阅读与鉴赏的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世界的奇妙,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丰富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内化自身的知识和修养,锻炼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阅读鉴赏《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等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的特点和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关联点,把握情境交融的写作特色,进而引导学生在感受客观现象的基础上,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感受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而科学地把握知识的发展脉络,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本册内容多与景物描写有关,不论是现代的散文、还是古代的游记等都是写景的,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感悟古人和今人对待不同的景物会有怎样的丰富的情感,在多种丰富的具象化的阅读情境的激发下,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填充与发展,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思維是语言的产物,语言是用于人们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工具,只有在不断运用和发展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在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让思维的光芒闪耀出动人的火焰。

如在学习《老人与海》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人实现了他的愿望,捕捉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万般力气,英勇搏斗,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我们应如何看待老人的失败?”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意义的问题,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能够感受到老人的辛苦付出最后是走向了失败,但这只是从结果上去看待,如果从过程上去探讨,我们发现:老人其实更称得上是一个胜利者,他没有屈服于命运,在艰苦的环境里,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虽然最后只得到了一副残骸,但是捍卫的是“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老人其实更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的形象。老人与大海和鲨鱼的斗争象征着人与社会与自然力量的抗争,他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同时又不失人的尊严。虽然在这场搏斗中他失败了,但是虽败犹荣,在精神上他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交流和沟通,形成对老人的具体形象的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发展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四、在写作实践中拔高

写作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中人和事物的观点和看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展现方式之一。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在参与中感受人生的千姿百态,关注社会生活,从社会和生活的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和养料,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在写作实践中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不同的文体需要不同的素材、不同的写作方法来体现,学生可以在写作实践中展现自身的写作水平,表现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形象力、创造力。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根据“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任选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能够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展现出来,使文章的结构性和条理性更加清晰,使人们更加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整合,注重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在合作交流与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又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提高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在开放的交流环境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一中(344700)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诗歌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