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实施于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18-09-03闫超

中外医疗 2018年12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外伤

闫超

[摘要] 目的 探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设为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组,行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予以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 研究组经过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率为5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0%;且并发症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 将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运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能够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促使患者意识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4(c)-0095-03

Study on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al Injuries

YAN Chao

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 Xuzhou Mining Second Hospital,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al injuries. Method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juri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50 case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juries admitted and treated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reated with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prognosis good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2.00% vs 32.00%),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00% vs 40.00%)(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al injuries can obtain a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awareness of patients, with a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Modified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jury; Clinical effect

重型顱脑外伤主要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导致的头部损伤,若是患者脑部受损后昏迷时间超出6 h,或是苏醒之后再次陷入昏迷状态则称为重型颅脑外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感觉障碍、恶心、呕吐、癫痫等,甚至还会出现大脑强直、鼻漏等现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临床上对于重型颅脑外伤,一般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但该种手术容易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且并发症率较高,所以有相应的应用局限[2]。当前,在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也得到改良,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相比较传统手术来说,安全性更高,疗效更为显著。为了更好的分析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疗效,该文方便选取了该院在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所方便选取的100例对象,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把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治疗模式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患者年龄在21~71岁,平均年龄(36.8±3.24)岁;车祸致伤26例,暴力击打16例,高空坠落6例,其他2例;单侧颞叶或是额叶共有26例,双侧额叶占有24例。而另外50例研究组则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患者年龄在22~73岁,平均年龄(36.5±3.31)岁;车祸致伤24例,暴力击打14例,高空坠落10例,其他2例;单侧颞叶或是额叶共有24例,双侧额叶占有22例。在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包括:术前根据CT影像来确定血块位置,在额颞或是颞顶部做一个形似马蹄形状的切口,切口直径可稍大于血肿,还纳骨瓣或是缝合硬膜的标准为脑水肿程度,去除骨瓣,以保证骨窗底部略高于耳廓上方。针对脑挫伤严重的患者,可适当行敞开硬膜去骨瓣减压术,以免术后脑水肿。

研究组行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体为:于患者额、颞处行一切口,切口范围要从颧弓上耳屏前的1 cm位置处开始,并经过耳廓上方,至顶骨中线处。其中线内侧的切口要跟正中线保持6 cm左右的距离,并向前顺着正中线至额部发髻下把游离骨瓣与带颞肌骨瓣作为骨瓣,而正中线矢状窦要与顶骨瓣保持6 cm左右的距离,把蝶骨嵴彻底咬除,之后把中颅窝底至颞骨鳞部位置也咬除。若是患者症状较为严重,或已出现脑疝,要先行一个小切口于颞部,以显露头骨,之后切开脑硬膜,将血性脑脊液、血液凝块等排尽,以降低颅内压,之后把骨窗下方扩大至平颧弓处,并将骨窗后方扩大至乳突前方,直至额嵴,让其前颅、中颅底窝得以暴露,以倒“T”样切开硬膜,清除坏死组织、血肿组织。如果术中存在严重脑膨出,要在减压治疗的基础上,切除颞极及额极,并采用减张缝合。

1.3 效果评定

采用格拉斯哥(GO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分为5个等级,5分为良好,有正常活动能力;4分为中残,具有较强生活能力,生活可自理;3分为重惨,具有一定生活能力,生活基本自理;2分为植物状态;1分为死亡。同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予以记录。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预后效果对比

研究组术后良好共有26例(52.00%),中残共有20例(40.00%),重残共有2例(4.00%),植物状态共有2例(4.00%),死亡共有0例(0.00%);

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良好共有16例(32.00%),中残共有12例(24.00%),重残共有12例(24.00%),植物状态共有6例(12.00%),死亡共有4例(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 6,P=0.013 8)。

2.2 组间并发症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共有2例,切口疝有2例,并发症率为8.00%;而对照组切口脑脊液漏4例,脑积水4例,外伤性癫痫6例,颅内感染4例,切口疝2例,并发症率为4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科疾病,近些年来,随着意外事故发生率的提升,重型颅脑外伤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种症状主要是由于直接、间接暴力因素导致的脑部损伤,且患者在脑部损伤后,昏迷时间超出6 h或是存在意识模糊、行动障碍、食欲不振、鼻漏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大脑强直等现象,进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3]。

对于重型颅脑外伤,传统治疗方法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该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脑部血肿,改善脑组织氧分压,但由于容易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术后会引发系列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威胁。同时,若是术中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到预后效果,并增加患者致残率。

而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并清除血肿、坏死组织,止血效果良好,且手术视野开阔,尤其是对于单侧、颞叶、双侧额叶等效果更是显著,能够充分暴露前颅窝、颞极、顶叶、额极等,在彻底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有利于及时修补颅内硬脑膜撕裂状况,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等发生率,并通过减压、引流、切除颞极与额极等方式,来降低蛛网膜粘连及术后脑积水发生率[4-5]。由于该种手术方法主要以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为基础,并通过细化手术过程,来提升术中安全性、可靠性,因此,能够让患者的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缓解血肿对于脑部的压迫,让患者脑血流保持畅通,避免因脑血肿而发生系列并发症,确保手术治疗安全。且针对术中存在脑膨出患者,要通过引流脑脊液及颞极、额极切除方式,来降低术后蛛网膜粘连、脑积水等并发症率[6-7]。另外,为确保手术得意顺利进行,在术前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稳定体内电解质治疗,并在术中注意保持呼吸的通常,在术后以适当方式来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来确保预后效果。从该次研究结果可得出,研究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率为8.00%,相比较对照组的4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艳青[8]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将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可以取得良好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鹏.重型颅脑外伤并脓毒血症的临床表征及治疗方法研究[J].系统医学,2016(7):16-18.

[2] 王锐,李向军.扩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GOS评分及颅内压变化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19):1.

[3] 徐丽,刘华生.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學杂志,2016,26(1):74-75,81.

[4] 李大亮,黄雪敏.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静脉压行液体管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6,51(11):94-99.

[5] 朱云中,张高炼.活血化瘀法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24(10):1046-1048,1051.

[6] 夏晓华,倪春华.对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4):256-258.

[7] 赖志珍,许秀娟.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36-437,440.

[8] 李艳青.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125-126.

(收稿日期:2018-01-28)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外伤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