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2018-09-03黄蓉
黄蓉
新课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当下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现状来说,学生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欠缺,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明显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真正优化课堂,着重培养学生诸方面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
当下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存在着思维呆板、机械、活跃度低等各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教师如何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与探究,增强学生思考的灵活性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正所谓“思起于疑,疑促进思”,良好的问题设置,充满悬念与探究趣味的语文课堂总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灵活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兴趣,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巧设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性课堂导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能迅速抓住学生思维的敏感处,诱导其思维,启迪其智慧,促进灵活思考。例如,在郁达夫《江南的冬景》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一提到江南,我们便想到无数文人墨客都曾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他们的笔下有春日的江南、夏日的江南、秋日的江南,大家谁可以说出几句来呢?”这时学生开始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说出白居易的《忆江南》、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詩篇。教师接着说,大家想过冬日的江南是什么样子吗?今天我们便来共同欣赏郁达夫先生笔下《江南的冬景》。可见,这一问题情境对学生语文思维的训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是当下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展语文多元综合思维能力所必备的一种要素。但是就当下而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低下,探究能力较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创新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课堂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绝非一日之功,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强化人格平等、学术自由、师生互动,让课堂洋溢着创新氛围。教师可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朱自清《荷塘月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任务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思考。学生在讨论中必然能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作者第二段写小路周围的景色用到了“幽僻”“寂寞”“阴森森”“月光也是淡淡的”等词语和句子,烘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你能想出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有类似的写法吗?请小组讨论,尽可能多地给出答案。小组讨论是为了集思广益,在一个自由愉悦、活泼开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往往会迸发创新思维火花,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新型教学模式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三、强化语言训练,培养思维广度与深度
语文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性科目,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语文学习对高中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要求提高了。思维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停留在表面,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将思维的触角向更深层次延伸,使得思维更加深刻。所谓思维的广度,就是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尽可能想得广阔一点、深远一点。对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进行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训练来完成,主要方法为全面启发训练和深度思考训练。
全面启发训练针对思维广阔性,深度思考训练针对思维深度。前者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从全局出发进行思考,让学生给一篇文章重新拟题两种方法来实现。后者,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深刻内涵,挖掘其深层意蕴。例如,在讲解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为了让学生通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涵,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重新为课文拟定标题”的任务。学生一定会把握住整篇文章的广度,立足全文内容,将课文中记录到的、自己能够想到的“预想题目”均列入到备选方案中,这样的语言训练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拓展大有裨益。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认为合适的语言训练方法来强化对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训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本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宗旨,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创新。唯有如此,教师才能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为学生日后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