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龙矿区铜街、曼家寨矿段南部地区找矿远景预测
2018-09-03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文山 663701)
都龙矿区铜街、曼家寨矿段所在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西南角,滇东南褶皱带的文山-马关隆起南端的老君山花岗岩复式背斜,由于地处华南褶皱系与扬子地块、印支地块、三江褶皱系等构造单元交接部位,地质演化历史较为复杂,区域地壳运动以加里东、印支、燕山运动表现最为显著。成矿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复合成因,矿区铜街、曼家寨矿段为主要的成矿带,随着找矿难度的日益增大,加强对矿段延伸区域的地质综合研究、找矿预测为勘查提供有力依据至关重要。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岩性特征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Q)、中寒武统田蓬组(∈2t)、晚元古界新寨岩组(Pt3x),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25°~40°,自北向南呈带状展布。矿区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绿色石英云母片岩、薄至中厚层状白云石大理岩、矽卡岩组成。
1.2 矿区构造
1.2.1 褶皱
在印支期-燕山期区域褶皱造山及造山后伸展的背景下,由于东西向应力的作用,矿区内形成一系列轴向同步、低序次的挠曲构造。这些挠曲构造长约160m~800m,大致呈南北向分布,轴向NNE-NE-SN,平面上具S形弯曲特点,剖面上波状起伏。
1.2.2 断裂
矿区内大致平行于地层走向的纵向断裂十分发育,成组出现,主要沿大理岩与片岩的岩性界面附近形成层间错动,具多期次活动特征。
矿区横向断层及其他方向断裂规模较小,一般切割南北向断裂。矿区主要断裂为F0、F1、F2、F3。
其中F1断层为矿区主要的控矿断裂,该断裂纵贯南北,全长约8Km。倾向西,地表倾角较陡,深部较缓,是矿区在剪切-挤压应力作用下,在片岩与大理岩这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岩石间产生的层间断裂。F1附近蚀变、矿化普遍而强烈,并从北到南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
1.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晚志留系(S3)花岗岩、白垩系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其中白垩系燕山期()燕山期花岗岩是由三个亚期组成的复式岩体。侵位于下寒武统田蓬组、晚元古界新寨岩组地层中,为矿区主要成矿物质提供来源。矿区内地表仅有少量花岗斑岩(出露。
2 矿体赋存特征
矿区矿体受地层、岩相、构造、岩体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具有以下空间分布特征:矿体赋存于新寨岩组碳酸盐岩与碎屑岩过渡地带,矿体分布标高400m~1400m;矿体(层)位于区域变质岩绿片岩相带之下部,大致沿变质相带展布,下伏的角闪岩相带的片麻岩系仅具零星矿化;富厚矿体赋存于F1断裂两侧。
3 控矿条件
3.1 构造
图1 矿区地质图
矿区F1断层是主要的控矿断裂(图1),该断裂从矿区铜街、曼家寨矿段以近南北走向向南延伸通过辣子寨-Ⅰ、南当场矿段,F1断层不仅控制了矿体的形体、规模和产状,而且也是成矿流体运移和沉淀的场所。该断层起到了向上运移成矿流体通道的作用,使得热液顺着断层向上进入新寨岩组中下部大理岩与片岩互层带中,并沿大理岩和片岩之间的顺层滑脱构造向两侧运移交代形成层状矽卡岩及相关锡石硫化物矿体。
3.2 地层
都龙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新寨岩组(Pt3x)中-下部片岩与大理岩互层带中(图1),伴随着褶皱和断裂作用的活动,在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中,热液沿着F1断裂向上运移进入两侧片岩与碳酸盐岩的层间滑脱面,与化学性质活泼的大理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矿床(北部)、碳酸盐型铅锌矿床(南部)。
3.3 岩浆岩
老君山花岗岩的主体出露于矿区北侧,并且向南隐伏于矿区深部,是都龙矿区锌锡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矿床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热源、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老君山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富硅、富碱的壳源S型花岗岩,老君山成矿区的花岗岩中富含W、Sn、Pb、Zn、In等成矿元素和B、F等挥发份。
岩浆中Sn、W、Cu、Pb、Zn等成矿元素进入流体相,致使岩浆流体富含大量金属元素,这为成矿提供了充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4 矿区南部找矿远景预测
矿区围岩蚀变多样,绿泥石化、萤石化、阳起石化、透辉石化、含金属硫化物的各类矽卡岩,矿区北部锡锌矿岩主要赋存于绿泥石、阳起石矽卡岩中;矿区由北往南,金属分带从中高温Sn-W-Cu逐渐过渡到南部中低温Pb-Zn为主,南部矿化蚀变主要以蚀变碳酸盐矿化为主,当前勘查程度较低,加强该区域综合地质研究,往深部应具有很大的找矿空间。
5 结语
从矿区整体成矿规律研究,由北往南,地层、构造均为铜街、曼家寨矿段含矿空间的南延,差异性在于成矿元素由中高温渐变为中低温;同时从北部钻孔揭露隐伏花岗岩体来看,由北往南花岗岩侵位逐渐加深。
矿区成矿模式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复合成矿,南部辣子寨-Ⅰ、南当厂矿段以薄而富的铅锌矿为主,仅有少量深孔揭露到隐伏花岗岩体。
认为今后应加强南部隐伏花岗岩体展布规律的研究工作,通过对花岗岩形态研究,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获得更大的找矿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