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能源公交,这场培训有啥看点?
2018-09-03
突飞猛进,是这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尤其在交通运输行业,在相关政策的促进下,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量已经超过35万辆,已提前实现原定于2020年全行业新能源汽车30万辆的推广应用目标,其中新能源公交已突破25万辆。
5月9日,由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主办,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承办,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与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协办的“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安全与管理培训”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各省市运管部门与公交企业等代表参加了培训。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特别是城市公交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应用。为使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了解掌握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有效地贯彻落实国家和部的工作部署,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组织了此次培训,从政策、相关标准、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推广应用经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进行了讲解和交流。
现状怎么样?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7.7万辆,累计销售达180万辆,在全球市场上占比超过50%。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超过35万辆,新能源公交车超过25万辆。”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介绍了我国新能源公交推广应用现状,“2017年,全国纯电动公交日均运营里程为112公里,虽然较去年的不足100公里有所提升,但仍与传统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差距较大。”
蔡团结指出,当前,新能源公交的推广应用仍面临不少难题:
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安全与管理培训现场
一是技术性能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比如,电机控制系统不稳定,电池衰减快,电池管理系统故障,高压线路连接不牢固及易老化,动力性能不佳,实际百公里耗电量和实际续航里程与标称差距较大等。
二是运营政策及配套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存在“重购买、轻使用”现象,路权方面得到的支持不够,充换电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充电服务费高、充电桩通用性差,公共充电桩(站)建设用地用电难。
三是社会维修保养力量不够。生产厂家缺乏维保服务规范,运输企业缺乏维护能力,社会维修保养力量匮乏。
四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升。产品设计和生产需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未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政策怎么样?
从2009年“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开始的早期探索示范阶段,到逐步开展大规模推广应用,再到交通运输行业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阵地,新能源公交推广应用得到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蔡团结在培训班上对新能源公交推广应用政策进行了盘点:2009年,我国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项目,即“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简称“十城千辆”);2013年,启动“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至2015年共两批88个城市,支持范围从公共领域车辆扩展到乘用车领域,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采用向示范城市提供资金奖励的方式,主要用于充电设施的建设;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到2020年,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总量达到30万辆的目标,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诸多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给予指导;2015年,《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考核办法(试行)》发布,加大公交车新能源化的推广力度,对地方新能源车公交推广效果进行考核;2017,组织了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等领域新能源汽车风险排查……
在诸多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公交在在公共交通领域所占比重越来越重,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应用工作也在逐步展开,新能源公交的推广目标也得以提前完成。“现在交通运输部正在积极做好新一轮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标制定。”蔡团结介绍,“到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总量达到60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30万辆,新能源出租汽车10万辆,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20万辆。”
关键技术怎么突破?
“新能源汽车的总体目标是高效节能、安全舒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在培训会上指出,“大三电、小三电、轻量化、全气候,将是新能源整车高效节能的八项关键技术。”
大三电包括电机、电池、电控;小三电包括电制动、电空调、电转向;轻量化是消化掉装上电池之后的重量;全气候是希望未来技术发展让新能源汽车行驶再无环境禁区。
孙逢春分析,在电池方面,锂电子电池系统往高能量、高效能、长寿命方向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全气候、全固态、低成本,国家“十三五”提出了发展目标,锂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元/Wh,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210Wh/kg、循环寿命≥1200次、成本≤1.2元/Wh。同时,在高比能量全固态锂电池方面,国家也提出了发展目标,全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循环寿命≥1200次、60万公里。在孙逢春看来,这些发展目标基本都可以完成,“十三五”过后,国家在电机电池整车方面将走上一个新台阶。
而轻量化方面,除了能消掉电池的重量外,对节能非常重要。电动汽车车重降低10%,续航里程可以增加5.5%,制动距离减少5%,转向力减少6%。孙逢春指出,轻量化的关键技术包括三部分,即系统结构轻量化、结构与材料轻量化、连接轻量化。
此外,在充换电设施方面,慢充、快换、快充三条技术路线将长期互补并存。在新能源汽车部件中,电池系统成本和价格最高,如果换电池,电池租赁,换点时间短,节省购车成本,电池能够充分利用。“共享经济推动共享技术发展,移动互联促进商业模式变化。”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处综合部主任张帆也表示,“对充电桩来说,智能化和网联化是趋势。通过大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撑,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
地方怎么做?
1.深圳:公交车辆全部纯电动化
截至2017年底,深圳已经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16359辆,建成了公交充电站220座,充电桩约5000个,除保留少部分非纯电动车作为应急运力外,公交车辆全部实现纯电动化。
作为全国第一个公交全部纯电动化的城市,深圳市如何做到的呢?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公交处处长彭海丰分享了他们纯电动公交推广的8项举措: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专门协调机制;二是配套政策支持;三是穷尽思路,拓展公交场站及充电设施资源;四是创新车辆推广模式,解决资金压力、需求匹配等问题;五是编制出台新能源相关规范标准;六是定期开展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评估;七是开展维保及安全服务培训;八是开展精细化运营调度建设。
尤其在创新车辆推广模式方面,从2015年起,深圳市改变了原来的“车电分离、融资租赁、充维结合”模式,采取了企业自主招标的方式,由公交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商业化模式进行推广。其中,巴士集团采用“整车购买、服务外包”的经营模式,东部公交和西部公汽采用“混合租赁”的经营模式,解决技术需求匹配、旧车提前更新等问题,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加速了推广进程。
截至2017年底,新能源公交已突破25万辆
2.南京:优化提升运营组织
2017年12月,南京获得国内首批交通运输部正式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目前南京江南公交已保有新能源公交车2117辆,占总配车数50.9%。”南京公交集团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爱国介绍,“南京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至2019年南京公交客运车辆将全部更型为纯电动车辆。”
宋爱国着重分享了如何优化提升新能源公交车运营组织:一是全员参与出效率;二是停车停电停消耗;三是错时补电加续航;四是人车巧搭“一班半”;五是运营间歇充分用;六是电桩利用最大化;七是固定路牌不定车。
宋爱国进一步介绍,为提高纯电动车辆的利用率,江南公司制定了每辆每月行驶里程不得低于3000公里的奖惩办法,促进运营公司提高车辆利用率;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强化现场管理,车辆停歇时强制性要求驾驶员做到关闭电源等。
3.济南:精益化运维管理
截止到2018年5月,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运营公交车5601辆,其中新能源公交占比52.9%。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技术设备部部长何彬介绍,为加强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公司采取“自建自营”和“国网投资建设”两种方式推进充电设施建设;为达到车线最佳匹配,公司联合车辆制造商进行路谱采集,“量身定制”车辆。
在新能源车辆使用管理方面,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从岗前培训、能耗定额管理、星级管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技术管理评价制度、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岗位练兵、节能驾驶操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而在新能源车辆维护管理方面,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严把新车品质,强化维修质量,建设服务站,并进行风险防控和平台监控。
下一步怎么做?
随着公交优先战略的持续推进,新能源车辆尤其是纯电动车辆,在公交行业中将呈现全面发展。蔡团结也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超这些方面努力:
一是落实好60万辆的新目标。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继续引导新能源汽车用于出租车服务,优化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引导新能源汽车用于汽车租赁服务。
二是加强行业运营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国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和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运营监测平台,通过实际数据来定量化地评价交通运输行业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带来的节能减排成效。
三是加强维保体系建设。指导各地加强行业新能源汽车维保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能力提升;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汽车维修信息公开和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工作;指导建设形成车辆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运输企业自有维保队伍和第三方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结合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网络。
四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优化使用出租车和农村客运车辆燃油补贴退坡资金,指导各地将燃油补贴退坡资金统筹用于支持公共交通发展和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联合财政、工信等相关部门研究到2020年后完善行业运营补贴相关政策。
五是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从车辆选型、车辆维护、运营监控、电池检测、安全操作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规范。
六是加强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指导交科院、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中道协客运分会等单位,及时总结各地典型做法,广泛开展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交流,推动各地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支持开展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实践,积极宣传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