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形体审美意识分析

2018-09-02丁春利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丁春利

内容摘要:中西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而中西方形体审美意识上的差异常常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误解甚至造成冲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西形体审美意识上的差异及其缘由,希望能够给跨文化交际者在交际时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西比较 形体审美意识 跨文化交际

比较中西方的人看《泰坦尼克号》一些片段的反应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看到片中Jack给Rose画裸体画像和他们在船中做爱的片段时,会不自觉地转移视线,注意力不再专注在电影屏幕上,甚至会选择跳过这些片段,尤其是许多中国人一起看时他们会达成共识选择快进跳过这一画面。而如果有一个西方人和你一起看,如果你选择跳过这个画面他就会感觉很奇怪,会抱怨你为什么要跳过这个画面,因为你没办法对他说出你内心的害羞,他因此也完全没办法理解你。

当你再观察中西方的人在参观卢浮宫的反应也会发现同样相似的情形,站在卢浮宫的著名裸体雕像如《断臂维纳斯》《拉奥卡》《沉睡的海尔玛弗狄忒》《垂死的奴隶》等面前参观的人大都是西方面孔。偶尔有一两个中国面孔也都是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眼这些雕像随便拍张照片就走开,并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一直站在这些雕像面前,仔细观察这些雕像,还自然地和朋友一起讨论雕像的细节。

为什么中西方对待裸体画面的反应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由于中西方形体审美意识的差异导致的双方的形体审美取向的不同。

中国的形体审美意识来源于自先秦以来的汉文化系统,而西方的形体审美意识得追溯到古希腊文化,中西方在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才形成了带中西方特色的形体审美意识。

一.中西形体审美意识分析

1.自然环境

中西自然环境上的差异,是早期影响中西形体审美意识差别的主导因素。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处于地中海沿岸,气候全年温润和煦,没有酷热、也没有严寒,希腊人既不会有炎热天气的烦闷,也不会有严寒天气下的懒惰,这就给希腊人提供了一个培养对自身肉体的自我感受的完美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让希腊人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赞美自己形体的美具备可能性。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大胆地袒露自己的身体,热情歌颂和赞美身体的美,也就是合乎自然的。这些倾向可以从古希腊以来的大量艺术作品中窥见。如雕塑《大卫像》《阿波罗塑像》,油画《春》《丽达与天鹅》《沉睡的维纳斯》等,古希腊的大量艺术作品的人物都是裸体,并且对人体的描绘极其写实,对人体的各个部位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少数非裸体的人物也只是用一块布简单地包住身体,身体的轮廓清晰可见。这就在整个希腊社会形成对人体自身的关注的氛围。

而纬度相当的中国却因为地处大陆内部,西南部、北部被山脉和高原包围,形成的是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漫长的大陆性气候,这就导致中国人没法像希腊人一样赤身裸体地进行户外活动,也就阻绝了中国人对自身进行自我感受的可能。从发掘的先秦以来的文物就可以发现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各种服饰,因为自然原因导致的中国人的关注点是服饰这类的外在物质,而不是没有机会裸露在外的人体自身,因而中国的艺术作品如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西汉壁画《天象图》、唐代壁画《狩猎出行图》等中展现的人物都是穿着长袍严严实实遮盖住身体,描绘的人也都是写意性的,只能从身形看出人的轮廓,并不会对人的身体部位有细节描绘。因而中国没有普遍的、广泛的形体审美意识,也一直不可能有。

2.社会环境

除了自然因素对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根源性影响之外,中西差异巨大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中西差異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古希腊城邦之间不断进行吞并和掠夺,战争众多,最著名的古希腊的史诗《伊利亚特》就是描写的希腊和特洛伊城之间的战争,甚至有学者认为战争处于古希腊人日常生活的中心。城邦之间战争的胜负对每一个城邦公民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希腊人自幼就树立起尚武卫国、以武制胜的精神,而希腊人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强健,就确立了强烈的体育锻炼观念和风气,在古希腊,无论男女大半时间都要在练身场训练角斗、赛跑、拳击、投掷等,把赤露的肌肉在阳光下练得又强壮又柔软。另一方面,希腊是建在众多小岛上的,岛上自然资源匮乏,因此只能从未知的大海获得资源,从而形成了征服大海、征服自然的观念,与自然作斗争时,要求人必须身体强壮。因此出于实用战争的目的和征服自然的要求,希腊人认为“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体魄强健、比例均匀,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他们认为只有健康的、强壮的身体才是最美的,这也是为什么古希腊有各种运动项目、有像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样的重大体育活动的原因。

与此相对的,中国尽管从先秦就经过了列国征战、诸侯割据等,战乱频繁,但是中国无论是百姓还是统治者都崇尚和平,一直渴望和平,自然地,出于全民族对和平生活的共识,中国人排斥“以力制胜”的个人勇猛,无法诞生和希腊一样的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个人身体素质的风气,体育精神贫弱。自先秦以来都认为君子是文弱的,而不是和鲁智深一样强悍的。这也能从自古以来中国就没有普遍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活动看出,有一丝体育运动意味的贵族的狩猎实质是贵族偶尔的娱乐活动,而踢给人观看的蹴鞠也只能算是表演的艺术。没有体育锻炼的风气,导致中国人缺乏对人体的肌肉线条美的追求,反而以皮肤的颜色在常年衣物遮盖下的白皙为佳。

3.文化心理因素

文化心理因素在塑造中西方形体审美意识上的作用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被强化。希腊人特殊的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决定了他们对于神和人一致性的解释。希腊人并没有宇宙无穷无尽的意识,他们认为无论人还是神,都一样地受命运的摆弄。古希腊的神话人物都是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妒忌心、会暴怒、傲慢、有色欲,比如著名的雕塑《拉奥卡》就是描绘的愤怒的女战神雅典娜对特洛伊祭司拉奥卡的惩罚,荷马史诗实际也是描述的神明之间的明争暗斗,这是由希腊人世俗的宗教观决定的。希腊人不容许巨大无边、渺渺无际的神明的存在,希腊人眼中的神都和凡人一样,神的美反映了人的美,人的美体现了神的美,因此人对自己裸体形象的欣赏、表现和追求,就不应有罪恶感和羞耻感,因为神和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是平等一致的。将追求肉体的完美看作对神明最好的遵从,将美丽、健康的人体奉为模范,创造出大量如阿喀琉斯一样的半人半神式的英雄人物,这是古希腊文化展示的独特景象,也是西方形体审美观念更深层的内涵。

中国一方面没有很强的宗教意识,反而是从政治和伦理立场不断贬低凡人的地位。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如盘古、女娲、伏羲神农等,都是虚幻地崇高着,人们了解他们都是根据他们的奉献式的创举,对其人性方面的描绘几乎是找不到的。把人的各方面的优秀品质和创造才能对象化到超越凡俗的“神”身上用来关照和反省人自身,把“神”放到庙堂成为道德模范,与凡人产生距离,这是中国的神明观念。人们被告知要不断向这些“道德模范”靠拢,但是又被告知这些道德模范是无上崇高的,理想的美只能在“类神”的道德人物身上才能发现,凡俗众生永远也不能自我形成。这就导致个人失去了对自我形象(从心灵到肉体)的独立,纯粹、自发的喜爱和渴望,在这种“类神”的人物面前,人永远感觉卑微,因此也就不再发生自由自觉的认识。另一方面,中国一直强调“集体主义”意识,提倡整体的完美合作、和谐一致,因此排斥个人英雄、独立行动、自我追求的意识。这也抹杀了中國人内心可能出现的一丝追求个人价值的念头,取消了个人对独立的形体存在的感受。因此执著于关注、享受肉体,被认为是“渎神行为”,是有害的行为。这就导致了原本光明磊落的、合乎心理生理需求的审美活动,异变成畸形的受压抑的情欲的非正常发泄。这也是中国没有正大光明的裸体艺术,只有暗藏社会的“春宫图”的原因。

二.总结

中西方自然、社会、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形体审美意识,这些意识往往是隐藏在每个人思维深处、不易被发现的,但是人们的行为取向都受这些深层意识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形体审美取向。我们在研究中西方的形体审美意识时,要从其行为表现入手,关注表象的同时,更要思考其行为背后的本质差异。同时,中西方在根深蒂固的形体审美取向的支配下,其审美取向的表现在每个时期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甚至可能出现与长期形成的形体审美意识相悖的行为取向,如唐朝以适度袒露身体为美,这是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的不同的审美取向,但是其形体审美意识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德胜.《形体美的发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2]王德胜.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文化模式.南京社会科,1992年2月.

[3]吴为善、严慧仙著.《跨文化交际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