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种手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对比

2018-09-02高付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3期
关键词:管术咽鼓管鼓膜

高付丽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人民医院五官科,江苏 常州 213022)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1]。此病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较高。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出现听力下降、中耳积液等症状。目前,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者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小儿咽鼓管的功能不良、发生感染及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病情易反复发作,其病情迁延不愈,对其病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有效地预防其出现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等并发症。手术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方法。为了比较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和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常州市新北区三井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这些患儿均经体征检查、纯音测听试验、声阻抗测试确诊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其在入院时均存在听力下降、耳聋耳鸣等症状。将这些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6例,其平均年龄为(8.45±2.73)岁,其平均病程为(9.24±3.98)个月。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5例,其平均年龄为(8.61±2.83)岁,其平均病程为(9.33±3.76)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术。进行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术的方法是:在进行手术前,对患儿的手术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选择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在鼻内窥镜0度镜的指引下,在患儿患耳鼓膜的后下象限至前下象限做一个弧形切口。根据患儿患耳鼓膜的倾斜角度控制切口的深度。用咽鼓管吹张法吹出患儿患耳鼓膜内的积液,使用吸引器吸出其中耳腔内的积液。对患儿的切口进行引流。手术结束后,为患儿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次/d,治疗时间为1周。对观察组患儿进行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方法是:在进行手术前,对患儿的手术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为其选择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为患儿取仰卧位,使其头部偏向健侧,保持其患耳向上。在鼻内窥镜0度镜的指引下,在患儿患耳鼓膜的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做一个十字型切口,使用吸引管吸出其患耳鼓室内的分泌物。使用地塞米松或糜蛋白酶冲洗患儿患耳的鼓室。用耳息肉钳夹住自制的哑铃状通气管的一侧,在患儿患耳鼓膜的前下象限将通气管轻轻地斜形置入鼓膜,然后撤出耳息肉钳。使用鼻内窥镜0度镜观察管腔内积液的吸出情况。在手术后1周,为患儿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其患耳鼓膜处留置导管的时间为3~6个月。告知患儿的家长定期带患儿复查,不要让患儿的患耳进水,在其患耳恢复正常后再为其拔管。

1.3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接受手术后,患儿患耳鼓室的形态恢复正常,其鼓室导抗图的分型为A型,其患耳的听力恢复正常。2)好转:接受手术后,患儿患耳鼓室的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其患耳鼓室导抗图的分型为As 型或C型,其患耳的听力明显改善。3)无效。接受手术后,患儿患耳鼓室的形态、鼓室导抗图的分型、听力均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接受手术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接受手术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此病患者患耳的中耳腔内可出现渗出性非化脓性积液,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出现障碍,其中耳的黏膜将中耳内的气体吸收,使中耳腔呈负压的状态,其中耳黏膜可因静脉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水肿及液体渗出,最终可形成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在成年人和小儿中均可发病。但由于小儿的咽鼓管尚处于发育的阶段,其咽鼓管软骨的弹性较差,其腭帆张肌较为薄弱,其咽鼓管的管腔出现狭窄及闭塞的风险较高。与成年人的咽鼓管相比,小儿的咽鼓管较短、较平、较宽,其咽口的位置较低。从结构上看,小儿的鼓室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小儿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完全,其咽鼓管出现功能不良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小儿罹患分泌性中耳炎的几率较高。

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是临床上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方法。在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时,纵向切开其患耳的鼓膜,可扩大其手术的视野,可对其病灶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且手术的切口较小,患儿在手术后恢复的速度较快。进行手术后,在此病患儿的鼓膜留置通气管,可起到引流的效果,使其中耳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防此处再次出现积液。

在郭静等[2]的研究中,接受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患儿。焦慧[3]的研究结果显示,与用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相比,联用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术和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这为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景鹏等[4]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进行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此病患儿治疗的效果,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

孙漫漫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年龄较小、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留置通气管的时间过长、发生乳突气化不良、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均可导致其病情复发。因此,在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的过程中,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控制手术刀的刺入深度,避免损伤其中耳腔的内壁,保护其咽鼓管咽口、鼻腔等组织结构的功能,进而减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与用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相比,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此病的效果更为理想。

猜你喜欢

管术咽鼓管鼓膜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