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对瘢痕妊娠中期孕妇进行引产的效果评价
2018-09-02丁远芹
丁远芹
(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4)
瘢痕子宫是指接受过剖宫产手术、子宫肌瘤剥除术等宫腔手术后形成明显瘢痕的子宫[1]。近年来,我国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女性越来越多。疤痕妊娠是指有过宫腔手术史的女性,在再次妊娠时孕囊在其子宫瘢痕处着床发育的一种异位妊娠。临床研究表明,疤痕妊娠孕妇发生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故临床上需及早对瘢痕妊娠孕妇进行引产,以降低其子宫破裂出血的风险。为此类孕妇选择一种高效、安全的引产方法十分重要[2]。为了探讨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对瘢痕妊娠中期孕妇进行引产的效果,笔者对100例此类孕妇进行了平行对照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引产的100例瘢痕妊娠中期孕妇纳入本研究。这些孕妇的瘢痕子宫均是由进行剖宫产手术所致,其妊娠的时间为13~27周,其孕次为1~4次,其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手术的时间为1~6年。其中,排除病历资料缺失的孕妇。将这些孕妇随机分为依沙吖啶组和联合用药组。依沙吖啶组孕妇的年龄为24~41岁,平均年龄为(32.27±5.18)岁;其孕周为14~24周,平均孕周为(19.23±2.57)周。联合用药组孕妇的年龄为25~43岁,平均年龄为(33.25±6.19)岁;其孕周为13~25周,平均孕周为(19.54±2.48)周。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对联合用药组孕妇进行引产。米非司酮的用法是:口服,50 mg/次,2次/d,连续用药2 d。米索前列醇的用法是:在为孕妇口服米非司酮2 d后,于第3 天清晨将0.4 mg的米索前列醇置于孕妇阴道的后穹窿处,间隔3 h后再置入1枚此药(最多可置入3 枚),待其出现规律的宫缩后停止用药。用依沙吖啶对依沙吖啶组孕妇进行引产,方法是:指导孕妇取仰卧位,用穿刺针对其进行羊膜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其羊膜腔内注入100 mg的依沙吖啶[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在接受治疗后其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宫颈的成熟率、引产持续的时间、引产的成功率、产后的出血量、其中进行清宫术孕妇所占的比率及其在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变态反应、头晕头痛、发热等)的情况。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是指孕妇首次置入米索前列醇或向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至出现规律宫缩的时间。宫颈成熟是指孕妇的宫颈管消失、宫颈变软[4]。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孕妇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宫颈的成熟率、引产持续的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与依沙吖啶组孕妇相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孕妇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和引产持续的时间均更短(P<0.05),其宫颈的成熟率更高(P<0.05),其产后的出血量更少(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孕妇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宫颈的成熟率、引产持续的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孕妇引产的成功率及其中进行清宫术孕妇所占比率的比较
与依沙吖啶组孕妇相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孕妇引产的成功率更高(P<0.05),其中进行清宫术孕妇所占的比率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孕妇引产的成功率及其中进行清宫术孕妇所占比率的比较[%(n)]
2.3 两组孕妇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在用药期间,联合用药组孕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于依沙吖啶组孕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升高及二孩政策的开放,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女性逐渐增多。瘢痕子宫的女性在再次妊娠时,若孕卵在其子宫的瘢痕处着床,就会发生瘢痕妊娠。瘢痕妊娠孕妇发生胎盘植入和子宫破裂出血的风险较高,因此临床上应及早对其进行引产。在对瘢痕妊娠中期孕妇进行引产时,由于其宫颈尚未成熟,只能缓慢地开张,再加上其瘢痕处的子宫肌层较为薄弱,因此可导致其宫缩不协调,从而可增加其引产的难度,且容易导致其发生子宫破裂[5]。因此,为此类孕妇选择一种高效、安全的引产方法十分重要。过去,临床上常采用依沙吖啶对此类孕妇进行引产。此药可促使孕妇子宫的滋养层细胞和胚胎的蜕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并能增加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幅度和张力,从而可促使孕囊排出。但此药不能起到软化宫颈的作用,因此易导致孕妇宫颈的成熟度与其宫缩不同步,从而可延长其引产的时间,且会增加其发生胎盘残留和子宫破裂的风险。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对瘢痕妊娠中期孕妇进行引产时,促进其宫颈成熟是提高其引产成功率的关键[5]。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它与子宫内膜的孕酮受体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促进女性宫颈内胶原蛋白的分解和趋化因子的分泌,从而可起到扩张和软化宫颈的作用[6]。另外,该药还能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子宫的滋养层细胞和胚胎的蜕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从而有助于胎盘剥离[7]。米索前列醇具有促进宫缩及宫颈成熟的双重作用。临床实践证实,用米索前列醇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可提高其宫颈的软化度,缩短其引产的时间,提高其引产的成功率[8]。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依沙吖啶组孕妇相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孕妇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和引产持续的时间均更短(P<0.05),其宫颈的成熟率和引产的成功率均更高(P<0.05),其产后的出血量更少(P<0.05),且其中进行清宫术孕妇所占的比率更低(P<0.05)。在用药期间,两组孕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对瘢痕妊娠中期孕妇进行引产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其宫颈成熟,提高其引产的成功率,减少其产后的出血量,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