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老年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的疗效分析

2018-09-02袁庆锋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3期
关键词:肋间胸腔镜出血量

袁庆锋

(四川巴中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四川 巴中 636000)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电视胸腔镜(VATS)在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有研究表明,对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全胸腔镜手术可取得理想的效果[2]。本次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为老年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单操作孔与双操作孔进行全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四川巴中市中心医院进行全胸腔镜手术的80例老年周围型肺癌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经系统的辅助性检查(包括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骨ECT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头颅CT检查或MRI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后,确定其可接受全胸腔镜手术。2)患者均不存在进行全胸腔镜手术的禁忌证。3)患者的年龄在65~81岁之间。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单操作孔手术组和双操作孔手术组。在单操作孔手术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其平均年龄为(72.8±3.1)岁;其肿瘤的平均直径为(3.3±1.2)cm。在双操作孔手术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20例;其平均年龄为(74.1±4.5)岁;其肿瘤的平均直径为(3.0±1.4)cm。两组患者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肿瘤的直径、类型及TNM分期的比较

1.2 手术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胸腔镜手术。为单操作孔组患者使用单操作孔进行手术操作,方法是:1)在患者腋前线的第4肋间或第5肋间做一个长度为3~5 cm的操作孔。2)通过患者的手术切口置入直径为3 cm的中号切口保护套。3)由手术操作助手垂直于患者的手术切口置入胸腔镜,然后伸入弯头吸引器探查其胸腔积液的量、是否发生胸腔粘连及肺表面漏气处的具体位置等。4)用有齿卵圆钳经手术切口夹住患者肺部的病变组织,同时通过胸腔镜为其置入腔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调整直线切割缝合器的切割范围后,切除患者的病变组织,将切下的病变组织放入切口保护套中,沿手术切口取出切口保护套,然后对其胸腔进行冲洗。5)对部分肺切缘出现少量漏气的患者,需使用间断缝合法对其漏气的部位进行加强缝合。6)用无菌纱布沿患者的肋间反复摩擦其壁层胸膜,至其胸膜出现明显的充血或出现少量的渗血。为双操作孔组患者使用双操作孔进行手术操作,方法是:1)在患者腋前线的第4肋间或第5肋间做一个长约3~5 cm的主操作孔,在患者腋中线的第7肋间或第8肋间做一个长约1.5 cm的副操作孔[3]。2)通过主操作孔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副操作孔对其胸腔内的情况进行观察及辅助操作。3)其他具体的手术操作方法与单孔操作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用时、术后住院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及其术后24 h的VA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22.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双操作孔组患者相比,单操作孔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均更少,其术后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24 h的VAS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进行手术的用时(h) 术后住院的时间(d)术中的出血量(ml) 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ml) 术后24 h的VAS评分(分)单操作孔组 40 1.97±0.5 7.5±2.9 185.3±22.5 152.8±37.9 1.98±0.29双操作孔组 40 2.07±0.3 10.8±3.1 296.1±38.9 232.7±47.1 5.16±0.31 χ²值/t值 -1.08 -4.92 -15.59 -8.36 47.3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胸腔镜手术(VATS)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此术式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的肺癌根治术的缺陷[4]。以往,临床上对周围型肺癌患者主要是进行双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但是,施行此手术不仅容易损伤患者的肋间神经,还可造成其术后胸膜出血等并发症,进而使其被迫接受二次开胸手术治疗。有报道中称,对年龄偏大、肺功能较差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对其进行双操作孔或3操作孔下全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双操作孔组患者相比,单操作孔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均更少,其术后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24 h的VAS评分更低。此研究结果与曾敏等[5]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但其中的部分指标(如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等)较高,可能与老年患者自身的基础功能较差有关。在本次研究中未对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需在今后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肋间胸腔镜出血量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