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级护理干预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9-02张敏
张 敏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外科,山东 泰安 271500)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患者可出现呕血、排黑便的症状。该病患者的病情较为凶险,且发展的速度较快,在病情严重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进而威胁其生命。研究发现,及时、准确地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次发生出血的风险,并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改善其预后,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临床分级护理干预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时,这些患者均存在呕血、排黑便、心慌、头昏、乏力、心率加快等症状及体征。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1组和2组。在1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2.16±5.08)岁;其出血量为116~1243 ml,平均出血量为(679.63±152.41)ml。在2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龄为47~77岁,平均年龄为(62.21±5.13)岁;其出血量为118~1242 ml,平均出血量为(679.73±152.46)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为其补充血容量,在内镜下对其进行止血治疗。 同时,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生活照护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1组患者进行临床分级护理干预。进行临床分级护理干预的方法是:首先,采用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积分标准(BRS)对患者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BRS评分<6分,表示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低度风险;BRS评分≥6分,表示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中高度风险[2]。根据患者BRS的评分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对存在上消化道再次出血低度风险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是:1)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口头讲解与集体宣教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包括疾病的诱发因素、出血征象、预防方法及自我管理方法等),每次讲解30 min,每周讲解2次。2)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红蛋白的水平及大便的性质、颜色等进行观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3)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可食用流食,不要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督促其戒烟、戒酒,叮嘱其多卧床休息,不要过度疲劳。4)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者,加强对其负面情绪的疏导。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5)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告知其相关药物的用法、用量,叮嘱患有肝病的患者禁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对存在上消化道再次出血中高度风险的患者在进行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以下护理:1)护理人员将此类患者安排在临近护士站的病房内,并事先准备好抢救药物,以应对随时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的患者,应由高年资、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其日常的护理工作。2)5:00~7:00和17:00~24:00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复发的高危时段,护理人员应在这两个时间段加强巡视。3)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情绪状态及尿量。患者若出现血压波动大、心跳加快、恶心、呕吐、焦虑、无尿等早期休克的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4)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经常询问其感受,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咽喉发痒、恶心、腹胀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对其进行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预防性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在接受治护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尿素氮的水平。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发生情况。3)在患者出院当日,为其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以调查其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该评分表的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前后其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水平的比较
在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尿素氮的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护后,1组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高于2组患者 (P<0.05),其血尿素氮的水平低于2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前后其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水平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前后其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水平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g/L) 血尿素氮(mmol/L)治护前 治护后 治护前 治护后1 组 41 109.28±4.46 131.54±8.57 15.52±3.73 3.58±1.24 2 组 41 110.05±4.72 120.47±5.63 15.71±3.82 8.85±2.06 t值 0.759 6.913 0.228 14.0.34 P值 0.450 0.000 0.820 0.000
2.2 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再次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接受治护后,在1组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患者有2例,所占的比例为4.88%。在2组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患者有8例,所占的比例为19.51%。1组患者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发生率低于2组患者(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1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评分为(96.81±0.59)分,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评分为(82.36±4.62)分。1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评分高于2组患者(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该病具有起病急、患者的出血量多及易复发等特点。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引发失血性休克、窒息等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内镜下介入疗法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发现,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护理,可避免其上消化道再次发生出血。
过去,护理人员常根据临床经验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此护理方法未能对患者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临床分级护理干预是利用科学的风险性评估标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次发生出血的风险进行分级,据此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护理。研究表明,上消化道再次出血风险度较低的患者经止血治疗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较低。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基础护理。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病情监测等,可提高其身心的舒适度,进而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存在上消化道再次出血中高度风险的患者,临床上在对其进行基础护理(与上消化道再次出血低危患者的护理方法相同)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特殊的照护,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将临床分级护理干预应用于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中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