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2018-09-01杜彦军延小亮
马 浪,何 斌,杜彦军,许 璟,延小亮
(1.陕西延长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陕西延安 717400)
长2油层组作为安塞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之一,前人在沉积相、储层特征、油藏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研究成果[1-8]。随着油田进入勘探开发后期,储层非均质性与目前油田整体开发思路所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该区储层特征进行精细研究和分类评价势在必行。本次研究综合利用砂岩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基础资料,并结合砂岩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分析化验数据,对安塞油田王家湾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分析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指出各类储层平面分布情况,以期 对油田的有效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图1 研究区位置Fig.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in Ordos basin
1 区域地质背景
王家湾地区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图1),区域构造为一东高西低的单斜,地层倾角不足1°;局部构造主要为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小型鼻状构造,鼻隆、鼻凹相间排列展布,鼻隆幅度10~20 m左右,鼻宽2~5 km[9-10]。研究区主要以上三叠系延长组为主要目的层,其中以长2油层组作为该区主要产油层段,长1油层组发育厚层泥岩,作为区域盖层起到了很好的封盖作用。长2油层组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11],因此以心滩作为主要储集层,其岩性以发育灰白色厚层块状中—细粒砂岩为主,单砂层厚度较大,一般为15~25 m,累计厚度可达100~120 m,油藏埋深一般在800~1100 m,油藏类型为受鼻状隆起与岩性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12]。
2 储层岩石学特征
2.1 岩石结构特征
根据研究区5口井岩心观察发现,长2油层组砂岩颜色主要是浅灰—灰色。对14口井的78个砂岩薄片样品镜下观察发现,砂岩分选中等—好,磨圆度为次棱角状—次圆状;砂岩粒度分析显示,砂岩粗砂含量为1.3%,中砂含量为17.4%,细砂含量为64.7%,粉砂含量为11.6%,粉砂级以下含量为5%。由此可见,砂岩为中—细粒砂岩,且具有结构成熟度较高的特征。
图2 砂岩颗粒组分百分含量统计Fig.2 Percent content statistical of sandstones debris components
2.2 骨架颗粒特征
据研究区14口井的78个砂岩薄片样品镜下鉴定统计,砂岩颗粒组分中长石含量平均为62.59%,石英含量平均为26.48%,岩屑含量平均为8.89%,云母含量约为2.19%,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岩屑、火成岩岩屑及少量沉积岩岩屑(图2)。采用砂岩三端元分类法对样品砂岩进行分类,确定砂岩以长石砂岩为主,少量岩屑砂岩(图3)。可见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的特征。
2.3 填隙物特征
据统计,砂岩中填隙物占岩石成分的5%~18%,平均约为10%。胶结物主要包括方解石(图4a)、浊沸石(图4b)、自生石英(图4c)等自生矿物及伊利石、绿泥石(图4d)等黏土矿物以及少量硅质胶结物,其中以方解石和绿泥石为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5.5%、28.4%(图5);杂基含量较少,主要为泥质杂基。
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3.1 孔隙类型
对研究区14口井的45个砂岩普通薄片、33个铸体薄片以及35个扫描电镜照片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长2油层组砂岩中原生孔隙保存较好(图6,图7a、7b),次生孔隙也有发育。据统计,原生粒间孔隙为占总孔隙度的72.53%;次生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约占27.5%,其中以长石溶孔、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为主(图7c),此外还有少量粒间溶孔、岩屑溶孔、方解石溶孔以及浊沸石溶孔(图7d)等。
图3 长2油层组砂岩分类三角图Fig.3 Sandstone classification triangle map of Chang-2 oil bearing formationⅠ.石英砂岩;Ⅱ.长石石英砂岩;Ⅲ.岩屑石英砂岩;Ⅳ.长石砂岩;Ⅴ.岩屑长石砂岩;Ⅵ.长石岩屑砂岩;Ⅶ.岩屑砂岩
3.2 孔喉结构特征
根据研究区14口井的164个毛管压力曲线样品,对储层孔喉结构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排驱压力平均值0.056 MPa、中值压力平均值0.61 MPa、平均孔喉中值均值4.21 μm、分选系数平均13.8、退出效率平均32%。可见储层总体上具有排驱压力低、孔隙喉道粗、分选系数高、退出效率低的特点。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参数计算孔隙喉道分布状况,将长2油层组储层按孔喉分布特征分为3种组合类型。
图5 填隙物成分百分含量统计Fig.5 Percent content statistical of matrix component
图6 储层主要孔隙类型统计Fig.6 Statistical table of mainly porosity types of reservoir
图7 研究区长2储层常见孔隙类型Fig.7 Common pore types of Chang-2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a.砂岩原生粒间孔,W53-3井,997.7 m;b.绿泥石包裹的残余原生粒间孔,W33井,922 m;c.长石粒内溶孔、铸模孔,W34-1井,1102.2 m;d.浊沸石溶孔,W35井,973 m
Ⅰ类(单峰粗孔喉型):该种类型孔喉分布一般呈单峰型(图8),集中分布在粗孔喉区间,毛管压力曲线显示平缓段长(图9),分选系数一般小于10,孔喉分选性好;排驱压力小于0.05 MPa,中值压力0.2~0.5 MPa,孔喉中值半径2~10 μm;孔隙原生孔隙占到储集空间的80%以上,且孔喉以粗孔喉为主,总体显示良好的储集性和渗透性能。
图8 Ⅰ类孔喉毛管压力曲线Fig.8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of Class-Ⅰ pore throat
图9 Ⅰ类孔喉半径频率分布Fig.9 Frequency histogram of Class-Ⅰ pore throat
图10 Ⅱ类孔喉毛管压力曲线Fig.10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of Class-Ⅱ pore throat
图11 Ⅱ类孔喉半径频率分布Fig.11 Frequency histogram of Class-Ⅱ pore throat
Ⅱ类(双峰粗—细型):该种类型孔喉分布一般呈双峰型(图10),细孔喉和粗孔喉分布都占很大比例,毛管压力曲线显示平缓段较长(图11),分选系数一般大于20,孔喉分选较差;排驱压力大于0.05 MPa,中值压力0.5~1.0 MPa,孔喉中值半径1~2 μm;孔隙原生孔隙占储集空间的60%~80%,次生孔隙占到20%~40%,粗孔喉和细孔喉各占一定比例,储集性能中等。
Ⅲ类(单峰微孔喉型):该种类型孔喉分布一般呈单峰型(图12),集中分布在细小孔喉区间,毛管压力曲线显示平缓段短(图13),分选系数一般10~20,孔喉分选性较差;排驱压力小于0.1 MPa,中值压力大于1.0 MPa,孔喉中值半径小于1.0 μm;孔隙原生孔隙占储集空间50%以下,且孔喉细小,储集性能相对差。
图12 Ⅲ类孔喉毛管压力曲线Fig.12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of Class-Ⅲ pore throat
图13 Ⅲ类孔喉半径频率分布Fig.13 Frequency histogram of Class-Ⅲ pore throat
4 储层物性特征
运用大量的岩心测试数据和测井数据对长2油层组孔隙度、渗透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孔隙度平均值为12.41%,主体分布在14%~18%区间的样品占总数的55.56%(图14);渗透率平均值24.68 mD,主体分布在10~100 mD区间的样品占总数的41.4%(图14)。可见,长2储层主体属于低孔、低渗透性储层[13-14]。通过对长2油层组孔隙度与渗透率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657,反映其较好的线性关系(图15),也说明长2油层组属于孔隙型储层。
图14 研究区长2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频率分布Fig.14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fo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Chang-2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图15 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地区长2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Fig.15 Cross plot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Chang-2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Wangjiawan area, Ordos basin
5 储层发育影响因素
5.1 成岩作用的影响
根据研究区丰富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长2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综合分析发现,对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影响较大的成岩作用有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5.1.1 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较大程度地损失了孔隙空间[15-16],根据研究区14口井的78个样品统计,研究区长2砂岩中绿泥石与方解石含量分别占到填隙物的28.4%、35.5%。本次研究发现,研究区绿泥石多以自生薄膜形式产出(图7b),且绿泥石含量与面孔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方解石胶结物则不同,随着其含量的增加,面孔率逐渐降低(图16、表1),可见方解石胶结物能较大地损失颗粒间的孔隙空间。
5.1.2 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显著改善了长2储层物性,溶蚀孔隙占到总孔隙的27.5%。镜下观察发现砂岩中主要有长石、岩屑和云母等碎屑颗粒以及方解石、绿泥石薄膜等填隙物的溶蚀。砂岩中长石溶孔占次生孔隙比例最高(图6),根据研究区14口井的79个样品统计结果显示,随长石含量增加,面孔率有增大的趋势,可见长石的大量溶蚀有利于孔隙度的增加(图17、表1),这也反映出溶蚀作用对于储层物性的改善作用是明显的。
图16 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地区长2储层方解石含量与面孔率散点图Fig.16 Scattered plots of calcite content and plane porosity of Chang-2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Wangjiawan area, Ordos basin
图17 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地区长2储层长石含量与面孔率散点图Fig.17 Scattered plots of felspar content and plane porosity of Chang-2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Wangjiawan area, Ordos basin
5.2 沉积微相的影响
运用6口井不同深度段岩心测试数据,统计出不同微相砂岩物性及孔隙结构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由表2可以发现,心滩砂体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参数均是最好的,其次是滞留沉积,河道侧翼微相各项参数值均最低。这就说明,心滩储集性及渗透性都优于滞留沉积,河道侧翼砂岩储渗性是最差的。实际上,不同微相砂岩颗粒大小、分选甚至矿物成分、化学环境等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沉积作用之后的成岩作用,最终体现在不同微相间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等方面的差异[17]。可见,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的展布,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储层的发育情况,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1 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地区长2储层长石、方解石含量与面孔率对应表Table 1 The table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quantity of feldspar and calcite with the plane porosity ofsamples of Chang-2 oil bearing formation in Wangjiawan area, Ordos basin
6 储层综合分类及分布
借鉴前人储层分类方法[13-18],本次储层综合分类中依据储层物性、沉积、微观孔隙结构等特征,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储层综合分类评价(表3):
Ⅰ类:这类储层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多大于10 mD,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心滩,储层孔喉类型主要为Ⅰ类。该类储层属于优质储层,在研究区有一定分布(图19)。
Ⅱ类:这类储层孔隙度多大于15%,渗透率多在1~10 mD之间,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心滩及滞留沉积,储层孔喉类型主要为Ⅱ类。该类储层属于较好—中等储层,在研究区分布最普遍(图19)。
Ⅲ类:这类储层孔隙度小于15%,储层渗透率多小于1 mD,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河道侧翼沉积、天然堤及决口扇沉积,储层孔喉类型主要为Ⅲ类。该类储层属于差及非储层,其难以成为有效储层,主要分布在河道侧翼,且分布范围小(图19)。
表2 长2油层组部分微相储层物性参数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 on part types micro-sedimentary facies of Chang-2 oil bearing formation
表3 王家湾地区长2储层综合评价Table 3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Chang-2 reservoir in Wangjiawan area
7 结论
(1)研究区长2油层组砂岩以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
(2)砂岩孔隙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溶蚀孔隙次之。储层孔隙分选性差、连通性较差、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结构可以分为单峰粗喉型、双峰粗—细孔喉型和单峰微孔喉型3种组合类型。储层孔渗相关性较好,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
(3)影响研究区长 2 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是成岩作用和沉积微相。其中方解石胶结较大地降低了储层物性,溶蚀作用对长石的溶蚀显著改善了储层物性。沉积微相是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4)长2油层组储层可以综合分为3种类型,其中I类储层最好,为心滩沉积,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由部分心滩和滞留沉积组成的Ⅱ类储层中等—好,分布范围最广且与河道展布规律一致;Ⅲ类储层最差,难以成为有效储层,分布范围小,主要分布在河道侧翼。
图18 王家湾地区长2储层平面分布规律Fig.18 Plane distribution law of Chang-2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Wangjiawan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