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人家的

2018-09-01作者林蔚

幸福 2018年22期
关键词:小囡陈先生莉莉

作者/林蔚

这年头妈妈圈流行“别人家的”。

比如“别人家的小孩”。在这个熊孩子满天飞的时代,莉莉姑娘是众多熊孩子妈心心念念的“榜样”,因为这孩子完美得疑似天人。莉莉妈热衷于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生活照。这些照片里,莉莉不是在弹钢琴就是在跳芭蕾舞或者练书法,而且每一样都学得顺顺当当。那些为孩子的学习焦头烂额、为督促练琴大吼大叫的妈妈就惊叹,天哪天哪天哪,一个七八岁的姑娘居然这么优秀?莉莉妈答“父母言传身教”,于是熊孩子妈纷纷做愧疚状,再到怒摔琴谱的时候,就闭眼深呼吸: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烦躁,这样不好,不好。

这就说到了“别人家的妈妈”。永远有一些神一样的妈妈令人仰视,比如小囡妈。小囡妈出身于书香门第,所以朋友圈里呈现的生活也是时髦的知道分子模样。上午她凭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开拓了同事的思路,下午则在与国外客户联络时聊到了共同喜欢的小众画家。下了班的小囡妈依旧是神一样的存在。她能一边解答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一边在30分钟内弄好色香味俱全的四菜一汤。于是很多妈妈只有大呼“给跪了”,并诚恳地求教如何无所不能。小囡妈谦虚地笑笑,“哪里哪里”,然后适时地在朋友圈里贴出一张在地铁里阅读英文原版书的照片,配图文字是:“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即便只有20分钟的车程,也要抓紧学习!”众人又是顶礼膜拜,并为自己吃饭坐车时的刷手机行为羞愧不已。

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别人家的丈夫”。陈先生就是这么一位。在公司他是上下都敬重的骨干精英,在家他文能辅导孩子功课,武能指导孩子踢球攀岩,更少不了孝敬父母疼爱妻子。陈太太在聚会时总会不经意地露出新首饰,先生送的;说起即将到来的旅行,先生早早给一家老小订好了机票、酒店。其他人若唠叨起生活琐事夫妻矛盾,陈太太也会笑眯眯地说,他从不跟我吵啦。于是大家就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了。

别人家的榜样当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参照物,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激励自己奋勇前进。但当这些榜样太过完美时,带来的往往是焦虑。

尤其在这么个压力巨大、节奏激烈的当下,当我们发现无论如何努力都永远只能与“别人家的”隔海相望时,焦躁和自我怀疑就油然而生。不止一位妈妈,当自家的熊孩子没有像莉莉那么彬彬有礼时,会为自己不够知书达礼而自责;加班晚了给孩子叫外卖时,想起小囡妈的四菜一汤,难免心怀愧疚;跟丈夫为柴米油盐拌嘴时,一想到陈太太那么那么幸福,“瞎了眼”就脱口而出了。

只是她们都忘了,自己只是通过一个窗口,看到“别人家的”精彩纷呈的表演。妈妈们不知道的是,莉莉也常有赌气不愿练琴的时候,陈先生其实是最常见的中年男,职场前后夹击,每一步都要奋力打拼。如果妈妈们有心细究,她们还会发现小囡妈晒的英文信里有不少语法错误,地铁阅读照从发帖到一一回复留言,至少持续了15分钟。

所以啊,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完美,“相对论”才是最伟大的真理。安心过好“自己家的”,把“别人家的”放一边去吧。

猜你喜欢

小囡陈先生莉莉
可爱荻溪
永远的怀念
先嗑为敬:陈先生的糖“蓄谋已久”
呼狗
语言活动:《小囡小囡勿要哭》
不倒自行车
Look from the Anglo—American jury system of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
逃逸
Differentiation of recurrence rectal cancer and benign pelvic lesions after curative rectal operation with 3.0 T magnatic reso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