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8-09-01乔敏茹
乔敏茹
(宿州市立医院药剂科,安徽 宿州 234000)
中药注射剂是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剂工艺结合而成的产物,不仅保留了传统中医药治疗特点,而且突破了中药的传统给药方式,达到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等效果,从而在心脑血管、肿瘤、感染等领域有独特应用[1]。随着中药注射液的广泛应用以及新中药注射剂的开发上市,其引起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受到越来越多医疗工作者的关注。现结合2016年1~6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的52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ADR病历,对中药注射液ADR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从宿州市立医院各临床科室收集并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的2016年1~6月ADR报告表(共52例)。
1.2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软件,从报告类型、患者信息、被怀疑药品的信息、ADR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等方面对收到的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ADR报告类型52例ADR报告由神经内科、急诊科、儿科、普外科、感染科等8个科室的医护人员上报,其中仅1例由医生上报,其余51例均由护士上报,共涉及9种中药注射液。具体见表1。
表1 ADR报告科室分布
52例ADR报告中一般不良反应40例,占比76.92%;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2例,占比23.0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具体见表2。
表2 ADR类型涉及品种分布
2.2发生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经统计,52例报告中的患者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98岁,其中仅有4例为10岁以下儿童,其余48例均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52例ADR报告中男性24例,占比46.15%;女性28例,占比53.85%,女性略高于男性。具体分布见表3。
表3 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3患者家族及个人用药不良反应史52例ADR报告中患者均无个人及家族用药不良反应史。
2.4ADR涉及的药品及给药途径52例ADR均为静脉滴注给药,涉及的药品具体分布见表4。
表4 ADR涉及的药品
2.5ADR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及涉及药品52例ADR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系统,其中以神经系统(15例,28.85%)、皮肤和附件损害(13例,25%)、消化系统(13例,25%)、循环系统(7例,13.46%)为主,具体分布及临床表现见表5。
2.6ADR转归情况52例ADR报告中,好转45例(86.54%),治愈7例(13.46%),无死亡病例。
表5 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主要临床表现
3 讨论
3.1ADR上报人员分布经统计,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基本上由神经内科、急诊科、儿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上报,这主要因为在用的中药注射液大多为活血化瘀、抗感染类药物。2016年1~6月上报的52例中药注射液的ADR报告中,护士上报51例,医师上报1例,此次统计中暂无药师上报的ADR,这主要因为中药注射液ADR多发生在输液过程中,护士作为一线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准确记录ADR发生情况。另一方面,药师尤其是临床药师,具有专业的药学知识,应在临床积极协助医师和护师合理用药,积极参与到医护人员制定具体治疗方案中,及时上报ADR,完善ADR上报系统。
3.2ADR报告类型发现具有警戒作用的、新的、严重的ADR,并及时上报是ADR 监测工作的目标之一[2]。2016年1~6月上报的中药注射液ADR中新的一般ADR 12例,其中注射用血栓通引起的新的ADR 6例,占比50%,主要的新的ADR为发热、腹痛、腹泻等。这是因为血栓通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其主要来自人参和田七,其中人参成分易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因此ADR发生率较高[3];其次该药中仍有部分成分研究不明,这些未明确的大分子物质具有抗原性,是导致新的ADR发生的主要原因[4-5]。
3.3ADR报告中患者信息上报的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比92.3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50%,占比最大,与相关文献报道类似[6-8],一方面该年龄段老年人多为心脑血管方面慢性病,故多用中药注射液保守治疗,用药基数大导致ADR发生率高,其次65岁以上老人基础疾病多、用药品种多而肝肾功能衰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导致药物蓄积易发生ADR,因此老年人用药,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提高警惕。
52例ADR报告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可能是因为女性生理特殊性导致对药物尤其是中药注射液的耐受性降低、敏感性增加[8]。
3.4ADR报告中药物信息由表4统计可知,上报的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中,丹红注射液引起的ADR最多,占比48.08%。这一方面是与药物的使用量相关,丹红注射液作为重点监控药品2016年全年使用量占中药注射液使用量的首位,故发生ADR例数在52例中药ADR注射液中最多;其次,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按配方制成的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加上国内制药工艺有限,不可能完全去除中药针剂中杂质,故较其他单一成分中药注射液更易发生ADR;另一方面丹红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常用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且与多与其他药物联用,中药注射液多种药物使用时ADR发生率增高,而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药物敏感性增加,所以临床使用过程中,要提高警惕,细心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当迅速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治疗[8]。
3.5ADR报告中ADR信息52例ADR报告中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占比28.85%,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头重、头胀、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其次是皮疹、瘙痒、斑丘疹等皮肤和附件损害(13例,25%)以及消化系统反应(13例,25%),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反应大多为直观表象的,能被患者主观感觉到,易于观察和识别[9]。因52例ADR报告中多为活血化瘀类心脑血管用药,故相应的神经系统ADR占比最多。
3.6ADR转归信息ADR为药物的基本属性,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基本上均可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上报的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中,好转45例(86.54%),治愈7例(13.46%),无死亡病例。
3.7新的ADR分析近年来红花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冠心病、血栓性浅静脉炎、骨科围手术期、跌打损伤等疾病[10]。现报道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以期提高临床对此类ADR的重视。
患者,男,56岁。因“外伤致右拇指疼痛、出血、甲床缺损1 h余”于2016年3月20日12时39分入院,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诊断为“右拇指开放性损伤”。会诊麻醉下行“清创术+皮瓣修复术”,术后给予抗炎、消肿、止疼、活血等对症支持治疗。19:45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红花注射液10 mL,1次/天,静脉滴注,输液30 mL,患者诉心慌、胸闷,全身瘙痒,立即停药,予心电监护、吸氧,地塞米松5 mg静注,20:00患者呼之不应,口唇发绀,全身大汗淋漓,测心率30次/分钟,血压80/30 mmHg,立即予建立静脉通路,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多巴胺120 mg,静滴,盐酸肾上腺素1 mg肌注,20:10患者意识转清,对答切题,诉全身皮肤瘙痒,头晕不适,立即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甲泼尼龙40 mg,静注,20:30不适明显缓解。随后转入重症医学室进一步监护治疗。3月21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手足外科进一步治疗。3月22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主诉无特殊不适,在患者及家属要求下予以出院。
2016年1~6月共使用该厂家10 mL的红花注射液1 900多支,共88例患者使用,除此1例ADR外均未出现类似ADR,说明该例不良反应与药物质量无关。患者输液30 mL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该患者无其他用药史过敏史,停药后予以抗过敏抗休克抢救后症状缓解,因此可以确诊为红花注射液所致的过敏性休克。
结合患者用药病历及红花注射液药品说明书,该例红花注射液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症状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红花注射液成分复杂,目前已经分离出10种化合物,其中可能存在多种致敏成分[11-12],增加致敏可能。(2)红花注射液稀释液应该选择葡萄糖注射液,本例患者并无糖尿病史,应选择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选用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时有可能会盐析沉淀或有害物和致敏物。红花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静脉滴注时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应用,药品稀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置,不得随意改变稀释液的种类稀释浓度和稀释溶液的用量[11]。
4 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建议
为减少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结合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笔者认为,减少中药注射液引起的ADR应从规范生产企业、临床合理应用、关注患者个体化三方面做起。
4.1加强生产企业的管理中药注射液生产企业的开发和研究应严格遵循《中药注射液研究的技术要求》进行,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范生产工艺,加强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13]。
4.2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多含有未知致敏成分,临床应谨慎使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溶媒的选择、滴速的控制、剂量以及疗程长短的把握及联合用药等方面,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要求用药,不仅要确保所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符合相关的功能主治范围,而且要遵守说明书所规定的给药方式、剂量、疗程等[14]。临床药师应该加强专业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主动寻找临床中的用药问题,对特殊人群 (如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特殊药物(如中药注射剂、高危药品等)加强合理用药监控,加强与医护人员沟通能力,与医护人员共同为临床提供更优化、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4.3注意个体化用药中药注射液是中医辨证施治等传统理论与现代制剂技术的结合产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受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病理生理状态影响较大,患者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是药物个体差异产生的基础。不同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不同,药效阈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药物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15],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辨证论治,科学合理的使用中药注射液。
5 结语
中药注射液临床上独特的疗效使其应用广泛,然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引起了关注[6]。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需要药企和临床医药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完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上报制度,积极公布新的不良反应是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减少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