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中医药思想的形成背景和现实启示研究

2018-08-31付媛丽

现代交际 2018年9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付媛丽

摘要: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毛泽东在中医药方面独特的见解,当年所倡导的中西医结合,现如今已成为中国一种独有的新型医学模式,继往开来,中医必将走向世界。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中医药领域 背景及启示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9-0237-002

一、毛泽东中医药思想形成背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关于中医药思想构成、思维方式的影响

中医药文化孕育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代医家艰辛探索,孜孜不倦,累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庞大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不仅载著于浩瀚的医学专著,而且散著于大量的经史子集、地方史志里。毛泽东从小受教于私塾,这里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并培养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他学识渊博,一生酷爱读书,即使在战火纷争的年代,他仍然读书不倦。建国后,毛泽东的读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身边的工作人员根据他的要求,为他采购《四部备要》《二十四史》《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籍。通过博览经史子集、稗官小说,毛泽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理解达到了较高的层次。此外,毛泽东对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甚至专业技术方面的书籍也广泛涉猎,其中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和土壤学最为感兴趣。[1]所以,尽管医学专业性很强,但是毛泽东在談及中医药文化时依然能够旁征博引,这足以说明他对中医药基础知识的熟识。

(二)毛泽东及其战友与中医药打交道的感性经历和经验影响

由于个人是历史这出大戏的演员,所以,一个权势人物的疾病很可能影响他的行为,从而带来它的历史后果。[2]毛泽东主席一生患病较多,但是每次患病后,经过我国的传统中医药治疗,病情均能有所缓解,得到很好的疗效,也正是这些中医可行的确切现实逐步形成他对中医药的认可。红军长征之后到达延安,毛泽东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甚至有时连胳膊也抬不起来,这严重妨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他的保健医生坚决反对中医药的情况下,也在吃了大量西药却不能使他的病情好转的情况下,毛泽东只能把目光投向了我国的传统医药方面,虽然反对声较多,但毛泽东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相信名气响当当的陕北名中医李鼎铭先生,喝完李大夫开的四副中药后不久,毛泽东就感觉有了疗效,四肢的病痛减轻了许多,同时,还能下地自由行走。毛泽东因此对李鼎铭深表膺服,并在此后多次与之畅谈中医药的发展。1957年7月,毛泽东在青岛游泳时不慎感冒,发烧咳嗽,吃西药完全无效,但是在吃了山东名医刘惠民开的两剂中药后,药到病除。由此大为感慨“中医中药好”,并从此指定刘惠民作为自己的保健医生之一,出访苏联还让他与之同行为苏联领导人看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以及一些中共高级领导人都亲身感受过中医的疗效不比西医差,由此更加稳固了毛泽东对中医药的认可和支持。

(三)为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影响

井冈山时期,在整体医疗水平都很低的大背景下,我军受到国民党政权的封锁和围堵,再加上农村根据地本身西医西药匮乏,这给革命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时的我军主要医院是井冈山红军医院,在这里,因为西医药物的匮乏,红军战士只能自给自足,根据老祖宗传下的中医药知识,采集中草药为受伤的红军战士疗伤治病,从而减少了战士的伤亡。因为急需大量的医务人员,红军医院在吸收西医护士医生的基础上,也招募部分有名气的中医大夫到军医队伍中,并且开办中医进修活动班,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研修,建立储备一批中医药人才。

到了延安时期,虽然红军中的医疗队伍有所壮大,但却出现了中医西医相互轻视的现象,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革命医疗队伍的团结和稳定。所以毛泽东提倡中西医结合最妥当,并在1944年明确提出:“仅仅依靠新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新医固然比旧医高明,但是新医如果不关心人民的疾苦,不为人民训练医生,不联合边区现有的一千多个旧医和旧式兽医,并帮助他们进步,那就是实际上帮助巫神,实际上忍心看着大批人畜死亡。”

建国初期,全国一共只有一两万的西医,而中国人口一共六亿,所以保障国民卫生必须团结中医。毛泽东在1955年一次讲话时说:“中国六亿人口的健康主要是靠中医,不是靠西医,因为西医人数很少,中医对人民健康的作用是很大的。”所以,当卫生部颁布及执行重视西医忽略中医的错误政策时,毛泽东深为震惊,果断坚决地纠正了这种错误偏向,提出要重视中医的重要地位,要发挥中医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保障中医在我国的重要政治地位。自此以后,中医药在我国的发展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保障。

二、毛泽东中医药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当前最重要的应该是继承

继承与发展相辅相成,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结果与深化。事实上,发展既是时代性的,也是历史性的,是内在于传统的历史性演进。但长期以来,不乏一些国人认为中医是过去历史上产生的,是落后、过时的。不可否认,中医之中有糟粕,但其精华(下转第236页)(上接第237页)是主要的。如《黄帝内经》至今仍然是中医理论难以逾越的最高经典,直接在人身上实验得出的、由无数中国人为之献身的中医药学成果,更是其他各国药典都不可企及的宝贵财富。

从中医继承的现状来看,中医界自身在许多方面妄自菲薄,屈就西医,致使许多中医药智慧被束之高阁,许多散落在民间的一技之长大多失传,中医药的整体学术体系濒临退缩。所以,继承是现阶段整个中医药工作的重心。当务之急是要进行大规模的真正意义上的大整理、大总结、大继承。首先要重视对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因为中医实质上就是一种哲学和文化的结合体,而不单单只是一项技术。继而要以虔诚和严肃的态度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加强对名中医、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学习,挖掘整理散落民间的传统医术秘方。

(二)关于“中西医结合”

毛泽东在当年所倡导的中西医结合,现如今已成为中国一种独有的新型医学模式。“中西医结合”的真正内涵至今也没有统一界定,但可以完全确定,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是立足于高水平的中医和高水平的西医之上,进行统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大业。当前,应当确立多元化的发展观,让西医按照自身的轨道发展,中医也按照自身的轨道发展,让中西医结合也按照原有的方向继续探索。

(三)中医走向世界

毛泽东曾多次提出“中国对世界是有大贡献的,中医是其中一项”。这一预言,昭示了中医必将走向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走向世界的真正源头可追溯到尼克松访华。毛泽东的“针灸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是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那也只能算作是政治外交策略层面上的事。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中医才逐步迈开了平等与世界对话交流的步伐。

WHO曾经倡导: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当今人类疾病谱中,烈性疾病已基本得到控制,心理生理性疾病发病率却逐步增加。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注重平衡和谐的中医框架之中。中医是一种通过调节气血、阴阳从而实现对内稳固、对外通达,并最终构建起健康而生态的医学模式,它的诊断方法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用药配伍灵活、高效、低毒。它的独特优势使其可以满足世界性的迫切需求,所以,中医必将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恭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6:3-5.

[2]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疾病的文化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4.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
究竟谁是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编者的话(1)
编者的话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
剥开“权威”的话题
你们才是实用主义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刀山火海咱敢上
毛泽东思想挂了帅牛鬼蛇神脚下踩
毛泽东思想“普遍化”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