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违禁物品中掺杂二甲基砜物质的分析检验
2018-08-31魏健李航
魏健 李航
摘 要:近年来随着禁毒部门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假毒品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为了更准确、快速的对二甲基砜等冒充毒品进行定性分析。本文阐述了使用气质联用仪对二甲基砜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毒品分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毒品;二甲基砜;气质联用
中图分类号:TS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9-0221-02
1 案例简介
2017年8月,某市公安局连续破获3起假冰毒案件,查获二甲基砜60余克。由于其外观呈白色结晶体,与甲基苯丙胺的外观相似,按照常见毒品方法分析,未检出常见毒品成分。本文將简述使用气质联用方法快速检测二甲基砜的方法以及假毒品相关问题。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仪器
主要仪器:岛津GCMS-QP2010Ultra气质联用仪。
气相条件:色谱柱Rtx-5MS(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80℃;起始温度150℃维持3min,以每分钟30℃的速度升至280℃,并维持1min,再以每分钟20℃的速度升至300℃,维持2min;载气为高纯氦,流速1.6mL/min;进样方式:分流比为40:1;进样量1μL;溶剂延迟2min。质谱条件:电离源EI,电离电压70eV,离子源温度为230℃,接口温度为250℃,扫描范围35-450amu,全扫描。
2.2 主要试剂与标准品
甲醇:分析纯(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毒品疑似物(现场缴获样品)。
2.3 样品预处理
将毒品疑似物中的2份样品分别编为1号、2号,将缴获样品研细均匀,称取适量,使用甲醇充分溶解、震荡、离心、提取清液,后使用气质联用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3 结果
毒品疑似物1号、2号所得色谱图分别如图1、2所示,图2中显示在保留时间为2.49min时检出主要物质,主要特征峰为79、94(见图3),通过标准质谱库检索,分析结果为二甲基砜(相似度为98%);图4中显示在保留时间为2.49min和5.12min时检出主要物质,主要特征峰分别为79、94和58、91(见图3和图4),通过标准质谱库检索,分析结果为二甲基砜(相似度为98%)和甲基苯丙胺(相似度96%)。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又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二甲基砜的对照品进行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该化合物就是二甲基砜。
4 讨论
在本案中缴获的2份假冰毒疑似物,经气质联用方法检验,其中一份主要含有二甲基砜,另一份主要含有二甲基砜和甲基苯丙胺,其中二甲基砜含量明显高于甲基苯丙胺的含量,经推测可能是嫌疑人经过二次加工,即在少量的甲基苯丙胺中添加大量的二甲基砜作为稀释剂,使用假冒的毒品,以假乱真,欺骗吸毒人员,获取高额利润。
近年来随着禁毒部门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也不断加强,造成毒品批发价格屡创新高,迫使贩毒人员另寻它法。因此假毒品问题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嫌疑人经常使用外观类似的化工试剂,如N-异丙基苄胺、二甲基砜等冒充毒品进行贩卖。在案件中检验出的二甲基砜是一种廉价的化工原料,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和乙醇。常用作有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原料。目前并未见二甲基砜兴奋作用和成瘾性的报道。关于二甲基砜的分析方法的文献报道也很少。同时二甲基砜与甲基苯丙胺的外观相似,很难被发现。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假毒品。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对未知物的快速准确定性非常重要,对于案件的侦破、法律诉讼都有重要的证据作用。因此,公安机关毒品检测部门要不断提高检验能力,增强对假毒品问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傅得锋,楼寿松,沈卫东,等.冒充“冰毒”物-明矾的检验[J].刑事技术,2007,(2):34-35.
[2]钱振华,徐鹏,常颖,等.N-异丙基苄胺的检验[J].刑事技术,2011,(4):54-56.
[3]邸玉敏,张凯,肖楠.毒品稀释剂N-异丙基苄胺的检验[J].刑事技术,2012,(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