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生命之花凋谢在水中
2018-08-31
亲爱的小读者们:
夏季来临,天气炎热,很多同学特别想跳入水中清凉一“夏”。在此,我们郑重提醒——请高度警惕!和酷热一起赶来的,还有一位“隐形杀手”!
它,就是溺水!
据统计,溺水已成为造成中小学生夏季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为了增强小读者们的安全意识,傻老头携手阳光姐姐,特别为你们整理了嬉水“六不”原则,这可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法宝,请一定牢记!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擅自下水施救,当同伴遇到危险时,应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只有做到“六不”,这个夏天才能快乐无忧!
傻老头 阳光姐姐
别把它当成故事——
夏天到了,罗强可开心了!
他来到汪明家:“天气这么热,我们去游泳池游泳吧。”
“好啊!不过要等我爸爸回来才能去。”
“你爸爸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班呢!游泳池那么点大的地方,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们快点去吧!”
汪明有点犹豫,想了想,还是拒绝了罗强:“爸爸说游泳池虽浅,一样有危险,还是等爸爸回来一起去比较好。”
罗强可等不及了:“我和仔仔都约好了,就差你了。要不我和仔仔先去游泳池,你抓紧哦!”
罗强和仔仔去了游泳池,玩得可开心了。仔仔发现,罗强越游越兴奋,居然敢挑战深水区,而且不戴救生圈和水袖。
仔仔有点担心。他大声呼叫罗强:“快点回来。”
“没事儿,这边人少,可好玩了!”罗强回应道,“看,我还能漂浮呢!你也来吧!”
“我可不敢!我爸不让我去深水区!”
过了一会,仔仔再看罗强,嘿,这家伙居然站在水中,一动不动。仔仔喊了罗强两声,可罗强仿佛一点都听不到。
仔仔觉得有点不对,赶紧呼救。正在这时,汪明和爸爸赶到。汪明爸爸跳入水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罗强救了上来。
这是一堂生动的溺水教育课——
原来,没有大人陪伴、没有安全防护的嬉水这么可怕!
“杀手”比你想象得更可怕——
其实,溺水者并不都像你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举起双手,大声呼救。有时候,溺水者会悄无声息,尤其是少年儿童群体。
一般情况下,人溺水时会紧张,肌肉变得僵硬,根本喊不出来,也无法挣扎和呼救。
所以,溺水者表现得反而会很安静。?
如果你发现以下特征,应立即向大人呼救——
1、溺水者往往不会呼救,因为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一个人是否溺水,嘴巴特征很明显,往往是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
2、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儿童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者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溺水者在水中往往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便沉入水中。
4、溺水者往往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者往往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或者泳池边。这个时候你问他:“你还好吗?”如果他不能回答,并且眼神涣散,营救时间可能只剩下一分钟!!!?
是的,看起来很好——
不久前,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名4岁的小男孩Delgado与父母去游泳。整个游泳过程装备齐全,爸爸寸步未离。
然而,當晚Delgado肚子开始疼痛。几天后,他出现上吐下泻伴随着肩膀疼。送到医院后,医生已无力回天。医生判断,这是一种罕见的“干性溺水”。
这个悲剧让我们警醒:原来,除了传统概念的溺水,还有“干性溺水”。
根据肺部进水的多少,溺水又分为“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
“干性溺水”比“湿性溺水”更为隐蔽。虽然肺部进水不多,但是,因为受到强烈刺激和过度紧张,导致喉咙痉挛、声门关闭,进而引发缺氧等一系列综合症,严重者会出现窒息死亡。
“干性溺水”发生率很低,但也要引起警惕。它并非无迹可循,如果游泳后3天内出现反复咳嗽、气短等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寻求帮助,避免悲剧发生!!!
点赞——
入夏以来,共青团南陵县委借助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各类媒介,大力宣传防溺水知识。
同时,南陵县教体局全面启动防溺水宣传工作,定期向全县青少年家长发送防溺水短信,提醒家长和孩子们增强“珍爱生命,远离溺水”安全意识。
南陵县烟墩镇中心小学开展安全家访行动,指导家长做好暑期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南陵县家发镇还在所有塘、坝、水库插上警示牌,安排人员重点值守,确保不发生一起溺水事故。
让我们一起为南陵点赞,让我们一起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