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抢抓自由贸易港新机遇、进一步推动临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18-08-31毕晓航姜乾之李鲁整理

上海商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集成化临港价值链

文/毕晓航 姜乾之 李鲁整理

编者按:上海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不能走传统仅限于贸易性功能的老路,应积极探索集制造、研发、贸易、金融多功能、综合型自贸港的新路子,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集成的重要载体。临港地区凭借对外连接全球网络、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先天优势,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对此,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组织来自市决咨委、市政协、上海社科院、市府研究室等部门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形成诸多共识和建议。现将专家相关意见整理如下,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一、中国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上海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从全球范围看,自贸港逐步向高级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世界范围的产业调整和工业转移,世界市场迅速扩大,最早服务于转口贸易的经济特区,纷纷向新的更高的形态发展:不仅发展贸易,而且发展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科学技术和其他事业,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特区。与此同时,世界自由贸易港又向新的更高级的阶段发展,部分国家和地区依托自贸港区设置了科学技术特区,发展尖端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以新加坡自贸港为代表,通过特别优惠的政策和科研环境,创办科学技术园区(如肯特岗新科学工业园区),吸引外国公司在园内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便加速资讯科技发展,促进工业发展和技术更新,使新加坡成为一个“智慧岛”。可见,自贸港已出现依托高端制造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的倾向,与此同时,自贸港的经济技术结构也在往高级化和高科技化发展。因此,上海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不能止于贸易自身,而要以贸易带动产业,把巨大贸易量带来的巨大附加值留下。上海探索的自由贸易港建设,不能走传统仅限于贸易性功能的老路,应积极探索集制造、研发、贸易、金融多功能、综合型自贸港的新路子,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集成和科技研发的重要载体。

二是跨国公司近岸布局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高端制造企业价值链集成需求带来重要发展机遇。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结构正在从以母国市场为中心的“中心—外围”式离岸生产布局为主,转向以东道国市场为中心的近岸生产布局为主。随着全球价值链重构将给上海自贸港建设带来重要机遇,新的国际经贸规则以投资规则为主要内容,投资自由化深入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自贸港将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近岸集成的重要空间载体。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集成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也已从价值链的来料加工、简单装配向更高的集成化提升。今后,区域性产业价值链集成化,将成为代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参与全球性资源配置的战略承载。随着成本上升,零部件加工的外来投资将逐步减少,更多转向周边国家,但外资对中国在亚太地区产业价值链集成化的兴趣,则方兴未艾。在这种背景下,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承载着引领我国传统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转型,进而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规则重构中扩大话语权乃至主导权的重任。

三是上海综合实力雄厚,产业和创新优势突出,具备全球产业价值链集成的能力。从自身资源禀赋来看,上海拥有产业价值链集成的较好基础和比较优势。海港、空港等资源禀赋,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较充沛的科技资源,较丰富的人力资本等,可以较好适应产业价值链集成化的要求。同时,基于产业价值链集成化的自由贸易港建设,也将促进上海进一步吸引外资,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及科创中心建设,促进金融、贸易、航运等现代服务业升级。一方面,上海依托自贸港建设,全面对接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扮演深度嵌入全球制造与贸易分工价值链的桥头堡角色,助力我国自由贸易与制造大国向资本与产业强国的转变。另一方面,未来十年,上海以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战略抓手,通过高端制造集拼与离岸贸易,实现要素与资源整合,提升价值链管理能力,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分工的“种子选手”。

二、上海探索自由贸易港给临港地区带来的新机遇

临港地区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直接腹地,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轨交等六种综合交通优势于一身的区域,对外连接全球网络,向内辐射区域腹地,在上海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下,面临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为临港地区引领“上海制造”新崛起带来历史性机遇。上海探索基于产业价值链集成化的自由贸易港建设,重点在于打造高端制造的承接功能以及高端装备的组装功能,将给临港地区发展高端制造带来机遇。自由贸易港能够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影响力,加速资本流通,资金结算速度,提高物流速度,有利于打造“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载体、展示上海制造品牌的集中形象,发挥上海制造品牌的引领作用,以“临港制造”引领“上海制造”的新崛起。

二是为临港地区完善城市功能提供难得契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建设的重镇,临港地区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主体承载区,是上海乃至全国面向未来的制造业高地、高峰,是最具有活力的全新的城市。上海2035规划明确临港是相对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目前临港地区新城框架基本形成,产业高地和临港品牌已经初步树立,为临港地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上海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将会直接带动临港地区城市建设,并且为临港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三是为临港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临港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腹地资源优势,自由贸易港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航运的货物量增加,也不仅仅是货物的中转流通,更为重要的是和腹地产业能够形成有活力的互动,进一步吸引一些标志性的龙头产业,如汽车、木材、纺织品、精密电子等产业的落地,吸引国际贸易的落地,围绕其产业链,打造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大宗原材料运输存储、分拨中心等物流贸易功能,以贸易带动产业,并且把巨大的贸易量产生的巨大附加值留下来。还可以带来新型的服务贸易,比如期货交割、金融服务等等,进一步推动临港地区产业升级。

三、进一步推动临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动临港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要站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思考,在国家战略的实施中找准位置。

一是主动研究和谋划临港新一轮发展定位。结合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就临港如何抓住自贸港重大机遇进行课题研究,尽早研究、明确应对措施、把握主动。在规划和节奏上进一步把握产城融合,进一步提升临港的重大政策体系,打造临港的整体特色和品牌,把临港作为上海的一面旗帜,在全国打响。

二是风险可控前提下推进高端设备再制造业务。在临港地区探索试点汽车和工程设备、飞机零部件及非接触性医疗设备再制造业务,建设亚太高端设备再制造基地。争取商务部支持,在临港建设“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争取临港再制造基地在正面清单内开展试点,解决企业旧件进口限制问题。

三是促进自贸港与其他板块的联动互促。上海探索自由贸易港,必然要进行围栏划分,因此,要促进围栏内和围栏外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对接。推动自贸港与张江综合性国际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功能平台的联动发展,促进港区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与高端制造业的对接,形成围栏内外融合联动、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四是探索公司化模式开发运营自贸港。依托临港地区,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小政府、大企业”市场化运营自贸区的新路子,建立自由贸易港管理运营公司,突破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用公司制来运作自由贸易港。

猜你喜欢

集成化临港价值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博格华纳向集成化转型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基于电子商务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化维护思路探索
集成化供应链项目转变药学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