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工艺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2018-08-31曹荥玉牛璐瑶符策竿刘玉红关永年FanjoSabo刘洪波
曹荥玉,牛璐瑶,符策竿,刘玉红,关永年,Fanjo Sabo,刘洪波
(1.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021;2.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 200093;3.莱茵美茵应用技术大学工程学院,德国吕塞尔斯海姆 65428)
为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减少水中细菌、病毒等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威胁,在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加入消毒剂来灭活水中的致病菌和病毒。常用的消毒剂有液氯、臭氧、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及紫外线等,每种消毒剂都有其优缺点,但氯消毒仍然是世界使用的最广泛消毒方法[1-4]。二氯化氯在常温常压下是黄绿色气体,极不稳定,空气中浓度超过10%或水中浓度大于30%时具有爆炸性和毒性,并对人体有害[5];紫外线消毒因其耗电高,灯管使用寿命短,自来水厂中使用不多[5];液氯因其成本低,效率高,且具有灭活生物残留效应[6],是水厂最常用的消毒剂,但因其毒性大、易爆炸,且易与水中有机物生成含氯消毒副产物等致癌物[7],很多水厂已使用次氯酸钠来代替液氯作为消毒剂[8-10]。次氯酸钠是一种高效、相对安全的灭菌消毒剂[11],且次氯酸钠持续时间长,与水亲和性好,能与水以任意比例相溶,投加方便[12]。
在使用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时,水中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会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从而生成如亚氯酸盐、氯酸盐、溴酸盐等[13]消毒副产物。《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对亚氯酸盐、氯酸盐、溴酸盐的限值进行了规定,分别为0.7、0.7、0.01 mg/L。亚氯酸盐是致癌物,具有致突变性;氯酸盐为中等毒性化合物[14];溴酸盐是潜在致癌物[15]。不同的消毒工艺,消毒剂与有机物反应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含量不同,虽其大部分副产物含量非常低,但其潜在的致畸致癌性及毒性仍非常大,故通过对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准确测定,讨论不同工艺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影响,保障水厂的出水水质安全,同时也给大众一个明了的水质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ICS-2100离子色谱仪(ThermoFisher)、Dionex IonPac AS19色谱柱(4 μm×250 nm、Dionex IonPac AG19保护柱(4 μm×50 mm)、电导检测器、Dionex CR-ATC离子捕获器。
1.1.2 试剂
标准溶液:亚氯酸盐1 000 mg/L(o2si)、氯酸盐1 000 mg/L(o2si)、溴酸盐1 000 mg/L(o2si)、溴化物1 000 mg/L(o2si)、硝酸银(0.001 4 mol/L)、一级水(电导率<0.1 μS/cm)、乙二胺、铬酸钾指示剂等。
1.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采自2014年5月~2015年2月太湖和阳澄湖的水源水与出厂水,其中太湖水经液氯消毒,阳澄湖水经臭氧、次氯酸钠消毒。太湖水是常规的折点加氯,液氯投加量在2.5~3.5 mg/L;阳澄湖水是深度处理工艺,次氯酸钠投加点分别在预臭氧后、炭滤后、清水池后、次氯酸钠投加量在20~40 mg/L。所有水样均用棕色瓶或塑料瓶采集,然后加入数滴乙二胺溶液,密封,摇匀,置4 ℃冰箱。采集处理后用0.45 μm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
1.3 工作曲线
中间混标液:将浓度为1 000 mg/L的亚氯酸盐、氯酸盐、溴酸盐、溴化物标准物质各取1.00 mL,将其定容至100 mL,配成浓度均为10 mg/L的中间混标液。
标准溶液:取0.05、0.10、0.50、1.00、1.50、2.00 mL中间混标液于100 mL容量瓶中,配成0.005、0.01、0.05、0.10、0.15、0.20 mg/L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工作曲线的绘制。
1.4 仪器条件
淋洗液为氢氧化钾体系,设置进样体积为500 μL,流速为1.0 mL/min,淋洗液发生器浓度为20.00 mmol,抑制电流为50 mA,柱温为30 ℃。此方法条件下的亚氯酸盐、氯酸盐、溴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 4、0.005、0.005 mg/L。用浓度为0.10 mg/L的混合使用液重复进样6次,得到以下相对标准偏差:亚氯酸盐为2.5%,溴酸盐为2.8%,氯酸盐为3.2%,均小于10%。说明该仪器条件符合要求,对样品的分离度也能达到理想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亚氯酸盐、氯酸盐、溴酸盐分离效果Fig.1 Separation Effect of Chlorite,Chlorate and Bromate
2 结果与讨论
2.1 测试期间各个水厂水源水的基本指标
由表1与表2可知:测试期间太湖和阳澄湖水源水的pH、耗氧量相近;两者浊度相差较大,阳澄湖的水源水浊度高于太湖,但太湖水在1月时浊度最高,阳澄湖水在5月时浊度最高,两者浊度呈现季节性差异;阳澄湖的藻类数量远远高于太湖藻类,甚至是太湖藻类数量的数倍不等;同时,也说明阳澄湖中有机物含量较太湖高,加入消毒剂后形成消毒副产物的风险更大。
影响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氯酸盐的关键指标氯化物:太湖水源水氯化物在测试过程中呈平稳状态,2014年5月~2015年2月基本保持在55 mg/L左右,但相对前几个月,后几个月的氯化物浓度相对较高。阳澄湖水源水的氯化物在2014年5月~2014年9月稳定在52 mg/L左右,但2014年10月~2015年2月阳澄湖水源水中氯化物的含量在70 mg/L左右。
影响消毒副产物溴酸盐的关键指标溴化物:太湖水源水的溴化物在测试过程中呈相对平稳状态,含量基本保持在0.08 mg/L,其中9月的溴化物含量在0.06 mg/L,在测试过程中呈现最低值。阳澄湖水源水的溴化物在整个测定过程当中变化较大,2014年5月到9月呈现下降趋势,后几个月的溴化物含量急剧升高,其中10月达到最高值。
表1 太湖水源水的基本指标Tab.1 Basic Indicators of Source Water in Taihu Lake
表2 阳澄湖水源水的基本指标Tab.2 Basic Indicators of Source Water in Yangchenghu Lake
2.2 测试期间各个水厂出厂水的消毒副产物指标
水厂无论使用液氯还是臭氧加次氯酸钠进行消毒,这些消毒剂都会与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发生反应,生成亚氯酸盐、氯酸盐、溴酸盐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我们称之为消毒副产物[16]。图2、图3为太湖出厂水与阳澄湖出厂水的亚氯酸盐、氯酸盐测定结果。
图2 太湖出厂水与阳澄湖出厂水的亚氯酸盐含量Fig.2 Chlorite Content of Finished Water in Taihu Lake and Yangchenghu Lake
图3 太湖出厂水与阳澄湖出厂水的氯酸盐含量Fig.3 Chlorate Content of Finished Water in Taihu Lake and Yangchenghu Lake
太湖、阳澄湖出厂水的溴酸盐含量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均未检出。图2、图3中太湖出厂水经过液氯消毒工艺:常规的折点加氯,液氯投加量在2.5~3.5 mg/L,消毒时间为30 min;图2、图3中阳澄湖出水经过臭氧和次氯酸钠消毒的深度处理工艺:次氯酸钠投加点分别在预臭氧后、炭滤后、清水池后,次氯酸钠投加量在20~40 mg/L,消毒时间为30 min。
由图2、图3可知:整个测试周期中,太湖出厂水的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氯酸盐含量明显低于阳澄湖出水。太湖出厂水的亚氯酸盐含量在0.000 5~0.000 8 mg/L波动;阳澄湖出厂水的亚氯酸盐含量变化较大,在5月、6月、9月相对较高。由图3可知:经过液氯消毒的太湖出厂水氯酸盐含量较低,然而在11月,氯酸盐含量突然增至0.047 mg/L,之后逐渐下降;阳澄湖出厂水氯酸盐含量增加幅度较大,由0.135 mg/L增至0.212 mg/L。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使细菌溶解死亡,但其持续时间并不长,会导致水质再受污染[17],这可能是臭氧消毒时氯酸盐忽高忽低的原因;其次,次氯酸钠起消毒作用的主要是次氯酸,次氯酸也会跟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含氯消毒副产物。两者的相加作用导致其消毒要比液氯消毒产生的副产物多。另外,藻类的繁殖季节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大量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生成,会加大氯酸盐、亚氯酸盐的含量。之前的亚氯酸盐或是氯酸盐,都会在液氯或是臭氧、次氯酸钠联合处理中生成,但是溴酸盐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未被检出。
3 结论与建议
(1)本试验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消毒副产物的量。两种水源水的氯化物指标相近,但经过臭氧和次氯酸钠消毒的阳澄湖出厂水中的亚氯酸盐、氯酸盐指标明显高于液氯消毒的太湖出厂水。
(2)两种水源水的溴化物含量在5月~9月相差不大,10月之后,阳澄湖水源水溴化物指标高于太湖水源水;但两个出厂水溴酸盐指标均为未检出。
(3)藻类的繁殖季节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大量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生成,会加大氯酸盐、亚氯酸盐的含量。
(4)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毒副产物,水源水水质的优劣会影响出厂水的亚氯酸盐、氯酸盐含量,但不同的消毒工艺所产生的影响更大。使用臭氧、次氯酸钠工艺消毒处理的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氯酸盐比液氯工艺消毒的略高,波动比较大,应引起重视,加密监测,并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