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能一体化交通
2018-08-31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陆化普
文/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 陆化普
通过机理性的分析,阐明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实施路线图及支撑这些目标实现的战略和政策。同时,分析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依据、思路,以及影响实施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空间、行为、交通一体化示意图
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目标
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发展目标有三个重要关键词——空间、行为、交通系统。空间从交通的角度看,包括土地的使用、城市的功能配置和土地的开发强度。从空间和行为这对关系来看,包括空间产生交通的行为,比如交通的总量、交通的施工分布特性、交通的出行特性、交通方式的构成特性等,这些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功能的配置,简单说就是土地的使用。
交通行为对空间的使用有没有反作用呢?有的。笼统地说,人的交通行为可以促进城市功能的优化配置和土地利用的演变。行为,也就是交通的需求对交通系统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而交通系统要满足这些要求,就产生了交通和空间的关系,空间的发展提出了对交通支撑的要求,而交通的发展也会能动地作用于空间发展,产生支撑和引领的作用。
通过分析概括空间、行为、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几个重点:首先,要达到供求平衡,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绿色主导;其次,空间上要混合用地,促进均衡,减少需求的总量,缩短交通出行的距离。实现这个目标最终要依靠一个安全、温馨、快捷、高效、舒适的交通系统。
交通供求关系的演化机理有三个关键点:交通系统、活动系统、交通流。它们代表了需求和供给,以及供给和需求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的交通流特性状态。
交通系统供需演化机理示意图
交通管理对策机理分析
当交通系统的供给能力弱、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交通流就会拥堵。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状态?比如,第一个阶段通过改造道路、修建新的道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使得交通容量更大,缓解供求的矛盾。当第一阶段失效时,可以调整交通方式,因为不同的交通方式节能减排的效果和运输能力有非常大的差别,可以更强有力地解决交通供求的矛盾。当第二个阶段的作用乏力时,就要考虑不仅仅着眼在交通供给的单一方面,要通过调整城市结构、调整用地形态、调整人的交通行为等解决,比如,优化道路设施、提高管理效率、规范人的交通行为、管理交通需求等。
绿色交通的内涵和关键
要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绿色智能、开放共享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核心是服务水平世界一流,也就是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一体化是实现高质量服务的关键。实现这样的服务不是无条件的,它的条件就是绿色交通主导,实现绿色规划、建设、结构、管理、行为。
绿色交通5G发展战略
实现绿色安全智能一体化现代交通的关键路径
构建绿色交通方式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在于:城市间优先发展铁路、水运交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城市群、大城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汽车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以个体小汽车为补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抑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
绿色交通发展应当遵循5G发展战略:绿色规划引领、绿色方式主导、绿色工具主体、绿色基础支撑、绿色文化保障。众观全球,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分担率达到35%,自行车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巴黎城区步行分担率占52%,步行是绿色交通实施程度最明显的标志。
智能交通的使命和重点
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使命和目标是破解交通拥堵、提高服务品质、实现零死亡愿景、实现节能减排。通过交通数据采集系统、交通大数据共享平台、智能网联和车路协同等技术,实现智能缓堵,即城市交通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交通问题的智能分析、诊断、方案生成、精准实施;智能服务,即智能化、共享化、一站式“门到门”客货运输服务,实现便捷高效目标,提升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智能安全,即建立智能化交通安全分析研判、方案生成、对策实施体系,构建智能化交通安全防控和应急体系;智能减排,即构建智能化交通节能减排的态势分析、政策制定、督导实施体系。
智能交通的重点与关键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推进交通大数据共享平台及交通云技术应用;第二,全面提高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水平,破解拥堵、实现减排;第三,依托智能技术实现世界一流的客货运输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品质;第四,实现综合运输智能化关键技术的突破;第五,推进车路协同技术研发与应用;第六,基于智能研判预警提升交通主动安全水平。
要达到我国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历史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交通一体化这个“牛鼻子”,坚持绿色主导、智能引领、安全第一的原则,实现显著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强有力支撑国家战略的目的。其战略重点有十个方面:交通服务水平提升、综合交通一体化、创新驱动交通发展、交通安全强化、绿色交通主导、智能交通引领、破解城市交通发展难题、乡村交通改善、全球开放共享、交通与经济深度融合(交通+)。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和条件,而非目的。不是有了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交通问题就解决了,恰恰相反,它只是解决问题的开端。依托智能技术实现世界一流的客货运输一站式服务,基于智能研判预警提升交通主动安全水平等,才是目的。
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与构成
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包括评价功能和引导功能。评价交通发展的先进程度和差距,衡量交通目标建设的动态进程,回答是否进入了高水平行列、是否走在了前列;指明实现交通发展目标这一动态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说明应该加强的系统要素和政策导向。
“交通强国重大战略研究”课题组通过借鉴日美欧国家交通发展战略经验,从12个方面对国内外86套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引领性原则,分析研究交通发展机理与规律;同时,课题组调查了来自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系统及科研单位、重点高校、国际组织等18家单位247位专家(覆盖公、铁、水、航、城市交通各领域的研究、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通过经验借鉴、原理分析、专家调查等,确定了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包括:8个准则、16个维度、19个指标。其中,“服务水平一流”中包括的具体核心指标之一“‘123交通圈’人口覆盖率”,指的是未来的交通系统的形态可能是:都市圈通勤交通“门到门”1小时,城市群商务交通通达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之间3小时交通圈。
总的来说,构建绿色主导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的关键路径应当包括:构建绿色交通主导的综合交通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需要加强对铁路、水运等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的政策支持。
从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三个层面全面实现交通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是建设绿色交通主导的综合交通系统、破解大城市病的第一关键。
优化调整交通需求结构。推动混合用地,促进职住均衡,保障生活设施配套,从交通需求的源头上保证绿色发展。
优化空间资源、倡导绿色行为:道路资源向绿色交通倾斜,建立安全连续温馨绿色交通通行空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优秀的末端交通系统:步行+自行车。通过智能交通手段促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幅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是当前难得的契机。
智能交通赶超的总体思路:制定国家智能交通发展顶层规划和行动方案;制定国家智能交通建设标准,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协议;加强车路协同应用等标准建设,推动自动驾驶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创新智能交通管理机制。
借助交通大数据,系统构建智能化交通安全体系,破解交通安全难题。
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要素